慕尼黑會議|王毅「豪奪」論高度曝光 「巧取」之為注意到了嗎?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表現相當精彩,訊息量極大。最受矚目的自然是其在中美關係上的表態,以及在氣球事件之後,他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會晤。

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題為《建設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的主旨演講後回答提問時,王毅沒有迴避流浪氣球事件,他一上來就定性:這其實是美國製造的一場政治鬧劇。他痛擊「這種行為匪夷所思,近乎歇斯底里,是百分之百的濫用武力,明顯違反國際慣例和有關國際公約」。王毅直指:「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美國對中國的錯誤認知和戰略誤判」。

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王毅發表題為《建設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的主旨演講。(Reuters)

最廣為被媒體爭相報道的是,王毅給了一個極具諷刺的說法:中國古人有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小人才會去巧取豪奪。但我們現在看到,今天的美國撕下一切偽裝,連巧取都沒有了,只剩下豪奪。

王毅此番話,夠辛辣,夠狠。坦率地說,這是中美氣球風波以來,中國外交最直率最具看頭的一次交鋒。但,在觀察人士看來,王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最出彩,能得最高分的表現是烏克蘭危機的處理和表態上。從王毅的出訪順序,到王毅的講話,內藏頗多「設計」。

王毅出訪安排有心思

王毅履新中央外事辦主任後,首先訪問哪個國家,必然有其信號作用。據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王毅受邀訪問法國、意大利、匈牙利和俄羅斯,後在德國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也就是,出訪的第一站,並沒有如外界所料那般前往莫斯科。今年1月,俄羅斯媒體就爆出消息,稱王毅履新後首訪莫斯科。不過中方的回應也很讓人遐想,稱沒有可公布的相關訊息。不難看出,對於王毅的出訪,俄羅斯比中國要急切得多。

中國與俄羅斯之間高度政治互信,自然不用多說,但是歐洲幾個國家卻真的需要好好談談。從王毅此次出訪行程上來看,顯然是將重點放在發展中歐關係上。法國、意大利、匈牙利和舉辦慕尼黑安全會議的德國,都是歐盟中的主要國家。尤其是法國和德國,更是代表着歐盟的主要態度。

在今年1月時,王毅就已經同法國總統外事顧問通過電話,探討了中法雙邊關係的問題,這次王毅訪問法國進行面對面交流。畢竟有些問題,當面說要比電話裏講分量更重。

德國總理朔爾茨2月17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與王毅會面。(Reuters)

至於意大利,是G7當中唯一一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並且與中國簽署了諒解備忘錄。但是意大利對與中國的合作並不熱情。在梅洛尼(Giorgia Meloni)出任總理後,更是直接中斷了與中國的部分合作,加入到炒作「脱鈎斷鏈」的隊伍當中去了。這次王毅主任出訪意大利,也是要弄清楚意大利的態度,維護與意大利的雙邊關係。

而匈牙利對中國的立場是一貫的,始終支持中方立場,是中國在東歐地區的重要貿易伙伴。匈牙利是「一帶一路」倡議在歐洲的關鍵節點。

慕尼黑安全會議當然是重頭戲。今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正值俄烏衝突爆發即將一周年,中美關係也因氣球事件和台海問題出現了不小的波動。作為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戰略與安全政策會議,絕不能少了中國的聲音。

向歐洲發出靈魂三問

慕尼黑安全會議,在這個完全由西方主導的國際安全論壇上,歐美領導人云集,俄羅斯、伊朗這次都沒被邀請,王毅被認為是「最令人期待的客人」。 題為《建設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的主旨演講,是一次極具個性和外交智慧的演講。

美國「政客」新聞網一篇文章的大標題就是《在慕尼黑,人人都在談武器》。美國副總統哈里斯(Kamala Harris):俄羅斯在烏克蘭犯下「反人類罪」。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現在是我們加倍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的時刻。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不能讓俄羅斯贏,現在不是對話的時候。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所有能提供主戰坦克的人,真正做到將坦克送往烏克蘭。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我們要加倍努力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以「擊敗普京的帝國主義計劃」。

但這樣真能帶來和平嗎?在這樣一邊倒的聲音中,王毅就大聲「吶喊」:「中國不是烏克蘭危機的當事方,但我們沒有袖手旁觀,不去火上澆油,更反對趁火打劫」。王毅還披露了一個細節,從衝突發生的第二天起,中國最高領導人就提議,通過對話尋求政治解決爭端。我們看到,俄烏雙方曾舉行多輪談判,取得重要進展,和平協議的框架已經擺在桌子上。但遺憾的是和談中斷了,一切都回到原點。

王毅(右)在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應約會見烏克蘭外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左)(中國外交部)

可見,中國所做的一切,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勸和促談。

王毅非常老道,甚至變守為攻,向歐洲發出了靈魂三問。他說:慕尼黑安全會議也是歐洲的重要論壇,各方可以重申自己的立場,同時希望歐洲的朋友們能夠冷靜思考:作出什麼樣的努力才能使戰火停下來,搭建什麼樣的架構才能使歐洲實現長治久安,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才能使歐洲實現戰略自主?

值得注意,是向歐洲的三問,而不是西方。這裏面有差別的。

去年,王毅就以外交部長身份出席了慕尼黑安全會議,當時就給歐洲提過醒,要保持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不要讓政治病毒破壞中歐之間的團結。顯然歐洲沒有聽進去。今次王毅又說「我們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所在,看來有些勢力並不希望和談成功,不願意戰事停止。他們並不在乎烏克蘭人民的死活,也不關心歐洲受到的損害,而是有着更大的戰略目標。」「有些勢力」是誰?王毅沒有說,但懂的人都懂。

2022年9月24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77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並發表題為《為和平發展盡力 為團結進步擔當》的演講。(新華社)

其實,說回王毅此次出訪的四國,一定程度上有某種聯繫。從俄烏衝突的立場上來看:這四國在俄烏衝突的立場上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主動向美國一方靠齊。俄烏衝突爆發前期,法德就做過表態,希望俄烏衝突早日結束,而後迫於壓力又逐漸向美國靠攏。匈牙利就不多說了,總理歐爾班(Orbán Viktor)金句頻頻,面對美國毫不示弱,懟的烏克蘭無話可說。意大利立場比較曖昧。但,不難發現,這四個國家本質上並不想參與俄烏衝突,無非是受到美國軟硬兼施的逼迫才迫不得已做出妥協,但如果此時有人給予他們信心跟鼓勵會怎麼樣?

在美國一再強調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中,美國更多是想綁定歐洲,使歐洲斷絕同中國的合作往來。不得不承認,近兩年中歐關係確實有所倒退,特別是處於擱置狀態的《中歐投資協定》需要歐洲重新審視,這是不是歐洲經濟的另一個方向的選擇,值得引起歐洲注意。中方此時的訪問也是想給各國提供一個契機,中方的誠意已經送上,剩下就看各國如何抉擇了。當歐洲不被美國所綁,很多事情也就有了線頭。如此再牽線搭橋、穿針引線,儘早結束衝突就不是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