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壓之下,印度會不會拋棄俄羅斯?(上)│專家有話說
導讀:近日,美國和平研究所亞洲中心高級專家薩米爾·拉爾瓦尼(Sameer Lalwani)和尼赫魯大學外交與裁軍副教授哈皮蒙·雅各布(Happymon Jacob)撰文指出,中短期內,俄印關係基礎依然十分穩固,長期來看,印俄關係正處於長期下行趨勢,從夥伴關係向「交易關係」轉變。
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之後,主要民主國家紛紛譴責俄羅斯的軍事行為,團結起來為烏克蘭辯護。但印度沒有加入其中,而是選擇在聯合國關鍵投票中棄權,並拒絕譴責其長期合作伙伴俄羅斯。多國政策表態對印度在俄烏衝突中的立場表示失望。
但一些觀察人士認為,目前印度已表現出考慮與俄決裂的跡象,印度或將改變此前的中立路線。2022年9月,印度總理莫迪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對話時,提出「今天的時代不是戰爭時代」,這句話似乎有告誡俄羅斯的意涵,為此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稱莫迪的表態「意義重大」。
美國政治學家哈皮蒙·雅各布(Happymon Jacob)也撰文認為,印政府正在弱化與俄羅斯的「長期夥伴關係」,並致力於與美國進行更密切的合作。基於對上述事件的解讀,印度需加強與西方的合作關係,且正在疏遠俄羅斯。
然而,認為「印俄將分道揚鑣」的觀點過於「想當然」,並未反映現實可能性。誠然,在俄羅斯經濟上日益依賴中國,且為印度提供不可靠武器的背景下,印度理論上應遠離俄羅斯,促進夥伴關係多樣化,但這並不具備現實性與可行性。
事實上,印度並不準備放棄印俄夥伴關係,2022年11月,印度外長蘇傑生訪俄時強調兩國關係「強大而穩定」。為此,美國決策者仍需圍繞印俄持久關係的現實進行政策規劃,但也應該讓印度意識到——俄羅斯是一個累贅;美不能因印俄關係密切而懲罰、制裁印度。
因為對美國而言,印度能夠在印太地區發揮更顯著、更積極地對華牽制作用。
一、虛假黎明
分析人士根據印度官員言行推斷,印度正試圖與俄羅斯保持距離,相關表現包括2022年9月莫迪與普京的口頭對抗,印在聯合國投票反對俄羅斯,以及印取消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俄武器採購計劃(戰鬥機和直升機)。然而,這些事態發展並不意味着印度已經明確態度選擇遠離俄羅斯。
《華盛頓郵報》將莫迪2022年9月對普京的表態稱為「譴責」。但實際上,莫迪聲明的本意並不主要針對俄烏衝突,而是表達對食品能源價格上漲的擔憂。
印國內發布的幾份評估報告警告人們不要過度解讀莫迪的言論,因其與昔日印度批評戰爭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巨大創傷的官方立場並無二致。
不可否認,在聯合國的一些程序性投票中,印度確實站在了西方一邊,如2022年9月允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
但在更具實質性的投票中,比如在2022年10月,針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的軍事行動四個地區的投票表決中,印度轉投了棄權票。
另外,2022年初,印度取消了幾項購買俄羅斯武器的協議(比如米格-29戰鬥機)。但該決定與俄烏衝突關係不大,更多的是為促進國內武器生產,助力印度「自力更生」計劃。
早在俄烏衝突爆發的幾個月前,印政府便已計劃取消這些交易(包括從美國購買波音P-8I飛機),轉而使用國產武器。但印度仍將從俄羅斯採購S-400防空系統、隱形護衛艦和核潛艇等主要武器,這意味着印度在未來幾十年內都將與俄相互捆綁。
事實上,印度無法真正與俄決裂;因為俄製武器佔據印武器庫的大部分份額,俄在印度的地緣政治考量中依然扮演着相當重要的角色,故而大部分印度政治精英仍傾向於保持友好的印俄關係。
二、忍耐和持久
長期以來,印度一直將俄羅斯視為其「多向聯盟」戰略的珍貴夥伴。在該戰略的框架下,印度希望同時與幾個大國保持建設性的戰略伙伴關係,但又拒絕與任何大國結成排他性聯盟。印度領導人認為,「多向聯盟」戰略至今仍然有效,因為西方分析人士在幾個重要方面誤判了俄羅斯。
作者研究發現,儘管西方對俄採取了強力制裁舉措,印度國家安全官員仍然相信俄羅斯具備忍耐力與持久性。他們預計歐洲將在通脹和能源短缺的壓力下難以為繼,而俄羅斯經濟將受到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得到提振。
畢竟,印度企業正在投資俄羅斯的能源項目,如俄遠東庫頁島(Sakhalin)的石油和天然氣開採項目。此外,印還加倍投入印俄未來在國防技術研究與開發領域的合作(包括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的研發)。印領導人還認為,俄烏衝突很可能演變為一場軍事僵局,最終通過談判達成停火協議,且俄羅斯最終將被允許重新融入國際社會。
印度決策者還相信,俄羅斯仍將是有助於印度的重要地緣政治力量。印度依賴俄羅斯為其提供導彈技術、潛艇核反應堆和高超音速武器技術支持,且俄仍然可以在聯合國安理會為印度提供外交支持,能夠對印度的其他大陸鄰國施加影響。
此外,隨着俄政權動盪,印官員希望能夠在與俄政府的交涉中榨取更多利益,就像蘇聯解體伊始,印度所做的那樣——當時印俄兩國成立了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合資企業。在印度繼續維持與其老夥伴俄羅斯友好關係的背景下,西方國家對印懲罰顯得猶豫不決。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印度將淡化印俄關係,因為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甚至越來越依賴中國。但與西方官員不同,印度官員並不認為嚴厲的制裁會迫使俄羅斯投入中國的懷抱,因為在中亞和北極問題上,中俄之間始終不乏齟齬。
在印決策者看來,印度可以成為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一個「楔子」,幫助俄羅斯在中俄關系中保留一些自主權,避免俄羅斯徹底淪落為中國的「小跟班」。
三、得過且過
印度軍方的大部分作戰和打擊裝置都依賴於俄羅斯。俄烏衝突,使印度獲得備件、裝備升級的進程受到限制和推遲,從而對印度的主要俄製武器庫產生「供應衝擊」。
儘管印度仍然對俄製武器性能以及俄方提供備件的能力頗為擔憂,但印度並未採取任何強硬措施削減對俄羅斯材料的使用,或者購買替代品加速軍事裝備進口的多樣化。
總而言之,印度沒有計劃通過引進其他外國供應商實現對其俄製武器系統的快速、全面改造。2019年和2020年的邊境危機後,邊境地區獲得了些許安寧與穩定,印戰略家認為,在未來幾年內,印度應維持較低水平的作戰準備狀態,即使這意味着脆弱性的提升。
中短期內,印度計劃守着現有庫存「得過且過」,與此同時從俄羅斯零部件的二級市場採購,更加依靠本國國產軍事裝備。印度將繼續與俄羅斯合作,履行尚未兑現的交付承諾,並且有選擇地與西方簽訂合同,以支持印度本土國防工業的發展。
從長遠來看,印度希望在國防需求方面基本實現自給自足,不再依賴外部供應商。
儘管印度的目標是在未來20年內實現軍火庫多樣化與自給自足,但它仍需要俄羅斯提供一些關鍵技術支持。在幾十年內,蘇-30戰鬥機都將在印空軍中保持骨幹地位,但如果沒有俄羅斯的技術支持,這些飛機就無法得到維護或升級。
印度最重要的國防出口產品——目前主要銷往東南亞國家以威懾中國的布拉莫斯反艦巡航導彈,使用的就是俄羅斯的推進技術。只要俄掌控着印度先進武器系統(尤其是戰鬥機、巡航導彈和潛艇)的關鍵要素,俄羅斯便始終對印度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四、印度的頭號朋友
除了上述物質方面的考量,共同的意識形態取向也驅使印俄保持友好關係。印俄官員都支持全球秩序的「多中心」(polycentric)願景,即不存在一個佔據主導地位的單一霸主,各大國各自維繫本國的勢力範圍。印俄兩國都認為,「多中心」比由一兩個超級大國統治的國際秩序更具穩定性。
印度政治精英也對俄羅斯保持着「親近感」,這種親近感源自印度與前蘇聯數十年的合作傳統。俄烏衝突爆發兩個月後,印學者約加·約茨納(Yoga Jyotsna)表示,在「軍方和有識之士看來,俄羅斯是印度的頭號朋友」。
另一位印學者拉賈戈帕蘭(Rajeswari Rajagopalan)認為,
對蘇俄的戰略同情,不僅在印度政客階層中廣泛存在,在廣大印度平民百姓中也十分常見。
這是因為俄羅斯歷史上向印度提供的支持與幫助被「浪漫化」了。
縱然印外交機構並未幫助俄羅斯進行辯護,但印國家安全官員認為,包括北約在內的多個行為體都應為俄烏衝突的爆發承擔責任,而不能將所有責任全部歸咎於俄羅斯一方。
印度公眾也同情俄羅斯。2022年7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印度人拒絕將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描述為「錯誤行為」。2022年9月一項針對1000多名印度成年人的調查發現,印度民眾認為西方和俄羅斯需為俄烏衝突承擔同等責任,且大多數印度人不認為俄羅斯取得勝利會使世界變得更加危險。
印度的公眾態度不僅與歐洲國家、澳洲和日本的公眾態度大相徑庭,且與巴西、南非等新興國家的公眾態度也不盡相同。
閱讀文章下半部。
本文首發於南亞研究通訊,只代表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