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秦剛涉俄烏表態:中國不會千呼萬喚不出來
俄烏衝突沒有終結的跡象:一邊是俄羅斯在烏東頓涅茨克前線半年苦戰,死傷慘重,至今才「有可能」攻下一個(戰前)萬人小城索列達爾(Soledar);另一邊是俄羅斯軍隊再次換將,1月11日俄軍宣佈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將替代空天司令蘇羅維金(Sergey Surovikin)成為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新任總指揮,各方普遍認為俄羅斯將重新加強開展地面進攻。
戰事看似膠着,但不能掩蓋其難以為繼的本質。美國國會批准的軍援最多可以維持一年,共和黨接手眾議院後,美國國會是否會繼續支持烏克蘭,還是未知數。從美法德領導人過去三個月同中國領導人會晤,尋求中國施壓俄羅斯的表態看,和談的時機已經到了。
中國現任外長秦剛過去一年多在美國擔任大使期間頻繁同媒體溝通,詳盡介紹了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從其表態中可以看出中國的積極有為之意,不會是千呼萬喚不出來。
秦剛認識到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獨特的和各方都說得上話的地位,提出的解決問題方案背後也有着中國的綜合安全觀影子。秦剛提到的中國和中亞國家解決地緣政治隱患的例子,暗示了上合思路或許是可參考。
以下為秦剛接受採訪的部分要點摘編,供讀者參考。
2022年3月20日,秦剛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面向全民」(FFace the Nation)節目主持人瑪格麗特·布倫南直播採訪,主要就烏克蘭問題等闡述中方立場。
布倫南:如果習近平主席請普京總統收手,俄方會就此停下嗎?習近平主席會這樣做嗎?
秦剛:中方一直在勸和促談、呼籲停火止戰,也將繼續這麼做。一味譴責無濟於事,我們需要的是智慧、勇氣和有效外交。
布倫南: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說他希望同普京總統見面。澤連斯基現在躲在某個地堡中,而普京正在參加一場戰爭動員的政治集會。只有一方有意願開展實際談判時,外交沒有用武之地。
秦剛:中國同俄、烏都保持良好關係,也與美、歐等方面保持密切溝通。這使得中方能同危機所有相關方說上話。因此,中方的獨特地位有助於和平解決這一危機。
2022年3月20日,秦剛接受鳳凰衛視《風雲對話》欄目採訪,就中美關係及烏克蘭問題等闡述中方立場。
曉田:那如果真的會有這樣所謂的制裁的話,對中國會造成怎樣的影響?那中國現在有在做評估和準備了嗎?
秦剛:當然,我們密切關注美方下一步有關的動向,我們不希望制裁發生,但是如果真的這個強加給我們,我剛才也說了,我們也要做出堅決有力的回應,來維護我們正當的權益。那麼同時我也希望美方從實現和平來勸和促談的角度,不要再製造中美之間更多的這種對立和矛盾。那麼中國和俄羅斯有着彼此相互信任的關係,那這個關係是悠久的,中俄之間是有廣泛的共同利益的,我們是兩個彼此最大的鄰國,我們的經貿、人文,各個領域的交往都十分密切。那麼中俄之間的這種關係,不應該被視為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一個累贅、一個麻煩,應該把它當作一種資源、一種機遇。現在其他各方在衝突中都跟俄羅斯嚴重地對立,只有中國能夠說上話,跟俄羅斯。同時中國還和……
曉田:中國說的話俄羅斯都聽嗎?
秦剛:俄羅斯它是個主權的國家,那麼它是根據自身的國家利益來做出它獨立的判斷和行動,中俄之間的這種關係,能夠有利於國際上勸和促談的努力。
曉田:那中國會不會擔心,這樣的期望有的時候會過高呢?
秦剛:這樣的期望是不是過高,這取決於我們如何地運用智慧作出努力。如果一味地要求中國來按照美國和西方的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那也許就會使中國失去這樣的一個獨特的地位和資源,那麼也無助於勸和促談,實現停火止戰的目標,甚至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2022年4月18日,秦剛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發表題為《烏克蘭危機之後》的署名文章。文章寫道:
歐洲是烏克蘭危機中承壓最重之地。對歐洲穩定繁榮的預期似乎一夜逆轉,取而代之的是巨大不確定性。要扭轉這種預期,既要停火止戰,更要找到危機後歐洲長治久安的根本出路,探討構建平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新理念與新架構。
反思近30多年來歐亞大陸兩端安全形勢截然相反的演變,有助於看清未來歐洲乃至世界的安全路在何方。冷戰後,當歐洲走上以北約東擴尋求安全之路時,大陸東端,中國與俄羅斯、中亞國家創建了沒有先例可循的五方會談機制,開啟了對新型安全理念與道路的探索。1996年,就在克林頓總統在底特律首次宣佈北約東擴時間表的同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5國在上海簽署了《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徹底解決了中國同原蘇聯國家的邊境問題,結束了中蘇邊境陳兵百萬的歷史,奠定了後來上海合作組織的基石,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原則成為「上海精神」的內核,實現了中國與俄羅斯、中亞國家長期睦鄰友好和共同安寧。歷史告訴我們,不同的選擇將結出不同的果實。
2022年8月16日,秦剛在華盛頓接受路透社、美聯社、彭博社、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紐約客》、《國會山報》、POLITICO、AXIOS、《防務一號》(Defense One)等美國主流媒體聯合採訪,就中美關係、台灣問題、涉港問題、中國外交等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凱利 (全國公共廣播電台):在華盛頓,很多人討論中國應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吸取什麼教訓。您能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隨着烏克蘭戰事發展,中方認識到了什麼?看到了與自身有相似之處還是不同之處?
秦剛:我不知道美國應從烏克蘭危機中吸取什麼教訓。中國不是烏危機的直接當事方,歷史上不是,現在也不是。大家都知道烏危機的根源。這場危機不是中烏之間的危機,中國不是北約成員。那為什麼會發生危機呢?這有其複雜歷史和現實原因。俄羅斯的要求不是中國能滿足的。中國支持和平,從危機一開始就呼籲停火止戰,敦促各方通過外交談判尋求政治解決。我們沒有輸送任何武器彈藥,只向烏克蘭送去了睡袋、藥品等人道主義援助。如果說美國、北約或其他當事方要吸取任何教訓的話,那就是如何實現安全。一國追求自身安全不應以其他國家安全為代價,各國合理安全關切都應該得到重視。這不是零和遊戲,冷戰思維不是當今世界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案。
所以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議」,呼籲各國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我希望烏危機各方能最終坐到談判桌前,找到當前困境的解決方案,共同協商建設未來的安全框架。
2022年12月26日,秦剛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發表題為《中國的世界觀》的署名文章:
中國高度關切烏克蘭局勢。烏克蘭問題的歷史經緯及其令人痛心的演變表明:衝突戰爭沒有贏家;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大國對抗必須避免。當務之急是推動俄烏和談與美、歐、北約同俄羅斯對話,長遠之計是摒棄把自身安全建立在他人不安全之上的錯誤思維,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框架,捨此別無它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