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人民幣未有定案 沙特藉中國「對沖」美國勢在必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周再訪沙特阿拉伯,是近7年來再訪利雅德,簽訂近300億美元的協議,並與多位中東國家領袖會面。他於9日出席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GCC)峰會時談到中國將從海合國家擴大原油進口,並呼籲展閞油氣貿易人民幣結算,但沙特等國暫未表態。
作為全球最大產油國之一的沙特阿拉伯,此前未有理會美國總統拜登6月時提出的增產要求。相反11月起更與俄羅斯等一眾產油國啟動大規模減產,持續油價堅挺。沙特與美國的關係疏遠之際,卻與中國迎來新高峰。由習近平專機進入沙特領空,沙特空軍已派出四架戰機升空護航,降落利雅德,多位重要沙特王室成員已在紫地毯上等候迎接,禮賓護衛機在上空飛過,在天空噴出代表中國的紅黃彩帶。最高規格禮遇亦足證沙特對中沙關係之重視。相比拜登6月的沙特之行上,也沒有特別高規格的會議。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買家,亦是沙特阿拉伯的最大貿易夥伴;沙特則是中國在中東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中國亦有迫切需要尋求能源安全。基於中國從來不會在人權及性別等問題上向其他國家施壓,海合國家與中國的合作自然是各取所需。
習近平在訪問沙特之際於《利雅得報》發表署名文章強調了雙邊經濟及文化合作,包括合作建設的阿爾及利亞嘉瑪大清真寺、卡塔爾盧塞爾球場、科威特中央銀行新總部大樓、蘇丹麥洛維大壩、羅賽雷斯大壩加高、上阿特巴拉水利樞紐等重大項目。習近平在文中形容,海合會國家是聯通亞非歐的地緣樞紐,石油、天然氣儲量分別佔全球的30%及20%,是世界經濟的能源寶庫。
的確,石油會是此行離不開的焦點。「能源合作將成為沙特與中國領導人之間所有討論的核心。」歐亞集團中東和北非研究團隊負責人Ayham Kamel說:「人們非常確切地了解到要建立框架,以確保在政治上適應這種相互依存關係,尤其是考慮到西方能源轉型。」
美國自2000年代以來,憑藉頁岩革命大大增加油氣產量,加上歐美企業推進減碳及能源轉型,美國與阿拉伯產油國的關係亦起了變化。以往,沙特的石油對美國不可或缺,沙特則需要美國提供安全保障,包括制衡伊朗。但憑着頁岩開發,美國已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美國由最高峰時單月從OPEC進口近20萬桶(2008年底),大幅下跌至2022年每月不夠5萬桶。
由「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開始,美國已顯然不欲沾手中東事務,奧巴馬政府早已把外交重心轉向亞太地區,抗衡中國。中東北非的親美政權如掌權30年的埃及總統穆巴拉(Hosni Mubarak)、利比亞狂人卡達菲(Muammar Gaddafi)雙雙被民主革命推翻,下場慘烈。這都令阿拉伯的君主們看到如坐針氈,亦突顯了美國對中東國家的「石油換安全」的關係已經失靈,美國對當地安全已不買帳,甚至可謂「反轉豬肚」。奧巴馬在任內最後階段亦達成與伊朗的核協議,放寬對伊制裁,已令沙特心生不滿。儘管協議其後被特朗普推翻,但現任民主黨拜登顯然是支持重啟伊朗核談判。加上記者卡舒吉(Jamal Ahmad Khashoggi)被殺事件,美沙關係陷於低潮。
然而,俄烏戰事爆發使原油價格上漲,美國自身亦飽受能源通脹之苦,不得不再次依賴中東盟友,要求沙特增產。
增產求不得,OPEC+更「逆襲」減產,顯然是觸怒了華府上下。美國認為沙特主導了OPEC+減產,白宮發言人皮埃爾(Karine Jean Pierre)10月初對記者表示,「很明顯」OPEC+已與俄羅斯連成一線。兩黨亦再次蠢蠢欲動推進《反對聯合壟斷石油生產及出口法案》(NOPEC),繼眾議院之後,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今年5月以壓倒性票數通過 NOPEC 法案,若能獲得兩院全體表決通過,美國司法部將有權對沙國、俄羅斯等OPEC +成員國提出反壟斷訴訟。但有分析認為,NOPEC可能會招致意想不到的反效果,例如其他國家可能會對美國採取類似行動,以農業減產手段以支持本國農業。
OPEC國家亦可能以其他手段還擊。以2019年為例,美國當時欲通過另一版本的NOPEC法案,沙特便要脅把其他貨幣作石油計價。當前,美沙關係惡化,中國固然是沙特尋求對沖的最佳選擇。
因此,習近平到訪獲沙持以最高規格接待,顯然是沙特要公開告訴美國,中東並非別無他選,人民幣結算石油若然成事將是對石油美元的一大挑戰。在9日公布中沙峰會會後聯合聲明中,還未有提及沙特接受人民幣結算一事,但習近平同日於海合會峰會上,公開呼籲中國和海灣國家應充分使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的平台,展開油氣貿易人民幣結算。
不可忘記的是沙特等六個海合會成員國(即沙持、阿聯酋、科威特、阿曼、卡塔爾及巴林)的貨幣,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都與美元掛鉤,以保障國家經濟免受國際能源巿場波動影響,因此長久以來美國和中東的戰略關係難以動搖。
不過,沙特自2020年以來總體呈現拋售美債的狀態,已經累計拋售了至少高達620億美元的美債,累計拋售美債比例高達35%。有分析認為,這或是沙特為日後廢除石油美元協議鋪路。尤其在美國目前加息及緊縮的形勢下,美國國債對中東石油資金而言失去以往的吸引力,石油資金有由美國流向中東及亞洲的趨勢。種種迹象已見中國與沙特已就「去美元化」進行積極討論,此趨勢已經展開。
再者,中方此行更促成了5G、氫能、可再生能源等多重實質合作,簽署了能源、科技等領域的34項投資協議,其中包括和中國電信設備商華為的協議,極具重要性。雙方又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同意每兩年輪流舉行一次元首會晤。如今,作為中東原油的最大買家的中國,趁在這個時機積極推動石油人民幣,也欲填補美國減少參與中東事務所留下的空白。沙特等主宰全球能源命脈的海灣國家若選擇加強與中國及俄羅斯的合作,勢將改變全球政治及經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