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俄石油限價令對通脹衝擊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石油禁運以及限價令可能引發俄羅斯的反制,又可能帶來更多對俄國的經濟制裁,最終全球的經濟都將受到波及。

《聯合早報》12月7日社論

俄烏戰事在今年2月開打以來,以美國為主導的西方勢力持續對俄羅斯施加經濟制裁的壓力,迫使它早日結束軍事行動。在最新一輪的制裁中,七國集團、歐盟以及澳洲一致同意,從本星期一(12月5日)開始,對俄羅斯海運石油設定每桶60美元的上限。

歐盟27個成員國也在當天開始,禁止俄羅斯海運石油進口。不過,這項禁令不包括從俄羅斯通過石油管道輸送的石油。美國今年3月已經停止入口俄羅斯的油氣與煤炭,英國則表明在今年底之前停止入口俄羅斯石油。

俄羅斯是全球第二大石油輸出國,僅次於沙特阿拉伯。石油與天然氣的出口也是俄羅斯的主要收入來源。美國率先禁運俄石油,目的是要削弱俄國經濟,以阻止它將石油收入用以資助烏戰事。

由於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石油價格設定每桶60美元上限生效,油輪在土耳其外海大排長龍,安卡拉當局要求所有船舶提供新的保險證明。(Reuters)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禁止俄石油入口對它的影響不大。但是,歐盟國家高度依賴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因此在石油禁運與限價令方面存有分歧。不過,經過外交斡旋,它們最終達致協議。

根據限價令,俄羅斯海運石油的每桶售價不得超過60美元,否則七國集團(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意大利與加拿大)、歐盟和澳洲的油輪、保險公司和信貸機構將禁止為俄石油運輸提供保險和金融等服務。由於主要的航運和保險公司總部都設在七國集團的成員國,因此理論上俄羅斯要將石油通過海運出口,就必須遵循限價令。

美國財長耶倫是限價令的積極推行者。她說,對俄石油設定價格上限,除了將進一步限制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收入之外,也將惠及那些受到高能源和高食品價格衝擊的中低收入國家。

原油價格今年一度攀升至每桶120美元,目前在85美元左右,比限價令的60美元高出許多。美國及歐盟國家的論調是,對俄石油實施限價令,將能使其他國家以折扣購買石油,從而降低通貨膨脹的壓力。

(tradingeconomics)

不過,有分析師普遍認為,限價令既不能有效打擊俄羅斯的石油收入,也不一定能壓低油價。它反而可能導致石油減產,加劇石油市場的動盪。

業內人士指出,每桶60美元的價格上限接近俄羅斯烏拉爾原油的市場價格,因此對它的財政收入影響不大。此外,俄羅斯仍可通過其他渠道規避石油上限措施,包括使用本身的油輪運載石油或模糊石油來源地。而且,俄羅斯石油生產成本一般為20至30美元,60美元的上限恐怕不足以達到制約俄羅斯戰爭預算的作用。

歐盟國家在制訂俄羅斯油價上限的分歧,反映了這個措施面對的兩難。一些國家如波蘭、愛沙尼亞以及立陶宛要求將價格上限訂在接近俄羅斯的石油生產成本,讓俄羅斯無利可圖。但另一些國家擔心,價格上限過低將導致俄羅斯減產或甚至停產,反而推高全球油價以及通脹。

俄羅斯表明不會向對實施限價的國家供應石油和成品油,並且警告歐盟,限價令將危及它們自身的能源安全。另一方面,包括俄羅斯在內的OPEC+在上星期天舉行的視像會議上決定,維持10月定下的減產目標,即從11月起,在8月產量的基礎上,把日均產量下調200萬桶,相當於全球日均石油需求的2%。

禁運或限制價格,都會擾亂市場的正常運作。在1973年的石油危機,阿拉伯石油生產國禁運石油出口到西方國家,導致全球原油價格飆漲。當年,新加坡的通脹率高達20%,在隔年上半年上升至30%。另一方面,鄰國最近相繼出現雞肉與雞蛋短缺顯示,限制價格造成供應吃緊,結果推高了產品的價格。

俄烏戰事已經拖了九個多月,雙方都把能源武器化。能源價格是通脹的主要推手。雖然能源價格最近回軟,全球通脹也出現放緩的現象,但它仍然處於相當高的水平。石油禁運以及限價令可能引發俄羅斯的反制,這又可能帶來更多對俄國的經濟制裁。最終,全球的經濟都將受到波及。

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中國防疫措施鬆綁可能對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產油國的產能制約,都將加劇石油供應吃緊的現象,並進一步推高能源價格。國人須為持續高企的通脹率,做好準備。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