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總統決戰|民主 vs 豬肉 「熱帶特朗普」何以青出於藍?
巴西右翼總統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與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有着驚人的共通點:侮辱女性(博:「你(太醜)不值得我強姦」)、家人成群參政、扮演「局外人」挑戰傳統政界、個人道德敗懷卻深得福音派支持、以「社會主義」標籤妖魔化左翼對手、高舉槍權、散播虛假資訊,以至選舉之前預先以設下舞弊陰謀論的劇本等等。這位「熱帶特朗普」在10月30日的次輪投票中,更有可能青出於藍,擊敗對手工人黨前總統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而成功連任。
在10月2日首輪投票中,本來民望甚高的盧拉原本希望一舉衝破50%得票門檻勝選,可是在巴西流行的策略性街頭民調顯然不準,博爾索納羅最終得票比預期過出5個百分點左右,以43%得票與得48%選舉的盧拉一同進入次輪投票。在巴西右翼的話語體系當中,質疑民調與質疑投票公正往往是一體兩面的反精英主義論述,民調失準就更助長了右翼選民對博爾索納羅的「信任」
同時,博爾索納羅的同黨在國會兩院議席都有進帳,因此即使博氏最終敗選,其國會議會也將成為其政治路線的延續。而在佔全國人口四成的三大州,博爾索納羅的政治盟友都已贏得或即將贏得州長選舉。本來以為大勝在望的盧拉,就陷入了兩輪投票之間的近身纏鬥之中,兩人民調差距從過去的雙位數字拉近至4個百分點的誤差範圍之內——博爾索納羅的宣傳指控盧拉的撒旦崇拜者,盧拉的宣傳則反指博爾索納羅是食人族。
質疑投票的陰謀劇本
與美國不同,巴西有着全國統一的選舉管理機制,使得博爾索納羅難以像特朗普2020年一般藥石亂投,在各州策略數十宗選舉官司質疑選舉的公正性。不過,巴西自1996年以來已有全球罕見的全電子投票(即沒有紙本選票),即使其電子投票有種種安全保障,亦給予政黨隨機抽樣查驗的機會,但人類畢竟不是在電腦時代演化出來的,對於「數碼化」資料的信任往往不如可親手拿着的「白紙黑字」——於是,全電子投票就成為了博爾索納羅質疑投票公正的把柄,正如特朗普質疑看似沒有那麼安全的選寄選票一般。
而跟特朗普2016年對上希拉里(Hillary Clinton)一樣,博爾索納羅在2018年當選總統之際,就先行質疑選舉公正,聲言如果沒有舞弊,他得票將大大拋離對手。在其總統任內,他也不斷宣傳選舉舞弊的可能,並因散播虛假資訊被法院調查,他自己亦曾以總統名義召來全國使節,向他們宣示選舉舞弊的可能,直至今天也未肯承諾接受投票結果。這種操作其實是利用了人類的「真相幻覺效應」(Illusory Truth Effect)——當一項資訊(無論真假)愈重覆得多,人們就愈傾向認為它是真的。無論在美國,還是巴西,我們都看到這種現象。
跟特朗普2020年的部署一般,博爾索納羅只將「選舉舞弊陰謀論」當作最後的救生圈,上任以來已佈下了多個層面對自身有利的選民支持。
福音派、農夫與草根右翼
首先,對於福音派基督徒(佔巴西人口三成),博爾索納羅與花花公子特朗普不同,是宗教上的「根正苗紅」:他全名之中就有「彌賽亞」(Messias)一詞,讓教徒可自行聯想;他本身是天主教徒,後來更曾到約旦河獲福音派牧師「再行洗禮」,他的現任妻子也是福音派教徒(雖然他本人曾兩次離婚),可算是橫跨了天主教和福音派。這種宗教色彩,使他在支持者之中有了「神話」(mito)的稱號。
在選舉宣傳上,博爾索納羅一直把總統選舉包裝在「正邪對決」,指控對手盧拉是反宗教的極端左翼獨裁者。最近博氏的團隊更以一位自稱是撒旦信徒的KOL聲言支持盧拉的影片作宣傳。此影片其後雖被選舉當局禁止,卻一度在網上熱播,迫得盧拉不得不在10月中旬發表公開信,重申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和對宗教自由的支持。以往曾支持墮胎合法化的盧拉,如今也改稱其個人而言不支持墮胎。
同時,巴西經濟結構的轉變也對博爾索納羅有利。支持開闢熱帶雨林的博爾索納羅深得巴西農民支持;相較之下,現年77歲的盧拉卻是工會領袖起家,曾是金屬工人,更因工傷斷送一指。不幸的是,巴西的農業發展遠較工業為佳,1993年,工業產出佔GDP達26%,如今已跌至一成,而農業卻在大約三成的水平,而且其生產力連年遞增。
在草根選民之中,盧拉雖然得到較多貧窮選民支持,但博爾索納羅的粗魯、低俗,以至其支持槍權、親身與支持者開重型電單車遊行等形象或行動,對於草根右翼選民也極有親和感。(例如他在10月中暗示社會主義委內瑞拉向巴西輸出未成年妓女的描述中,他就稱自己開電單車到首都貧民區,看見幾個「在周六早上打扮起來的14、15歲漂亮女生」,感覺到他與這些女生之間的空氣之中有一點「火花」。)
而且,盧拉「九指總統」的草根形象,經過工人黨2003至2016年14年執政下被揭貪腐成風的洗禮,已大為失色。盧拉本人也曾被判貪腐罪成入獄,最終只因程序問題獲法院撤銷控罪。但在不少選民心中,盧拉已成為巴西政壇貪腐的象徵。
物質比精神重要?
更能影響這次選舉的是,博爾索納羅在物質條件上確實滿足了不少巴西選民。他2018年上任時任命了芝加哥學派經濟學大師佛利民(Milton Friedman)的徒弟格德斯(Paulo Guedes)為財政部長,任內落實了退休金、加強央行獨立和便利營商的改革,得到商界支持。錢,當然比捍衛民主體制的抽象概念重要。有報道就指,巴西商界存在不少博爾索納羅的暗中支持者,他們為了自己的形象才不願公開承認。
而對於一般百姓,博爾索納羅也知道「派錢」的重要性,除了疫情之下的特別救濟之外,博爾索納羅也得到國會支持,在選前繞過預算上限,將貧窮人口福利大增五成,可算是變相買票。
而且,本年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巴西經濟增長勝於預期,也使巴西雷亞爾(real)成為罕有對美元升值的貨幣之一。一早就已進行加息的巴西央行,也使巴西通脹率從雙位數字的高位明顯回落到單位數字,這些因素,隨着時間推演,也愈來愈對博爾索納羅的選情有利。
在政黨林立、最大黨只佔一成多議席的巴西國會,以至地方政府,「分豬肉」基本上是政治傳統,從盧拉到博爾索納羅,形式有變,傳統無改。盧拉任內,巴西就曾出現買票醜聞;在博爾索納羅任內,競選期間高舉反貪的博氏,經歷過國會阻撓之後,也重回政治傳統,通過了佔政府自由開支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的「秘密預算」,幾乎任由議會花費——有報道就稱,巴西眾議院的議長就曾使用此等款項在其友入的公司為其選區中沒有水電供應的學校購買機械設施。
在地方上,20世紀以來,貧困選民通常都有跟從當地政府領袖指示投票的慣例。這次選舉當中。博爾索納羅的盟友在地方選舉大展拳腳——例如在佔地最廣,工農業和貧窮人口分布極具代表性的米納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當地(剛剛成功連任)的官員就成為了博氏的一大助力。
儘管城市精英以及工人黨支持者不斷渲染博爾索納羅當選將會危及巴西民主體制,然而,到底是形而上的民主,還是形而下的「豬肉」更能帶動民意,30日的投票結果將會給人們一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