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局部動員」引逃亡潮 不願參戰的新兵有何用處?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自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9月21日宣布「局部動員」以來,人們的目光迅速轉移到俄羅斯人如何為避兵役外逃的情況。免簽入境地區直飛航班機票售罄、邊境大排車龍、私人飛機機位變成出逃工具、有企業包機讓員工出走等等層出不窮。當然,從廣處觀之,這並不代表俄國沒有人自願走上烏克蘭前線為普京而戰,但這一陣逃亡潮確實也顯示出俄國內部的厭戰情緒甚為普遍。

根據美聯社的報道,9月21日至28日,有超過19.4萬的俄羅斯人逃至格魯吉亞、哈薩克和芬蘭。這還未算上土耳其、蒙古等其他熱門目的地。哈薩克方面27日表示大約有10萬人進入了哈薩克,格魯吉亞則稱每日過境人數達1萬。另有在海外經營的獨立媒體Meduza於26日已稱俄國官方數據顯示有26.1萬名男性已離開俄國。

動員令的執行,在各地也引起不少混亂的情況,連電視上的右翼民族主義評論員也忍不住開口批評。根據官方對「局部動員」的說法,動員人數為30萬,全需有軍事經驗的人,學生等能有豁免。但普京簽署的動員令並沒有提到「局部」,當中有關動員人數的條款也不公開。由於莫斯科似乎是給予地方政府動員配額,在執行上,一些沒有進過軍隊、明顯有殘疾、年齡超過規定、在學的人,也被徵召入伍。

9月27日的俄羅斯-格魯吉亞邊境衛星照片,可見車輛大排長龍。(AP)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26日就公開承認失誤,稱各地首長正在主動糾正。對於外界流傳俄羅斯將封鎖邊境、實施軍法的傳言,他稱官方對此並無決定。雖然俄國官方媒體連番集中報道不合資格而被徵召的人最終被放走的消息,但地方上的情況依然與官方立場有出入——例如新西伯利亞州(Novosibirsk)的軍事委員27日就未進過軍隊的人也可算是局部合格,於法可被徵召入伍。

到28日,與格魯吉亞接壤的北奧塞梯(North Ossetia)宣布高級戒備,禁止俄國其他地方的車輪進入。當局聲稱在過去兩天有2萬人越境進入格魯吉亞,當地政府無力維持秩序。當地此前據報曾在俄格邊境上設立檢查站,一方面將已被徵召的人趕回去,另一方面對邊境上的人發放徵召書。

在「局部動員」令宣布當天,包括莫斯科在內的俄國各地出現示威。根據俄國人權組織OVD-Info截至26日的消息,有超過2400人因此被逮捕。部分用作徵兵的建築物被放火,有負責徵兵的人員被槍擊。有示威者被捕後即時被派發徵召書——對此克里姆林官發言人佩斯科夫表明這並不違法。

9月21日,俄羅斯第四大城葉卡捷琳堡(Yekaterinburg)的反動員示威,示威者被當地警方制服。(AP)

雖然普京表明新兵將再受更多訓練才會被送上戰場,但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SW)引述的烏軍消息和社交媒體消息似乎顯示出一些剛徵召得來的新兵已被安排加入前線軍團之中。有分析認為,由於俄軍前線人員不足,新兵將充當技術需求較低的崗位,並在軍中「邊做邊學」完成訓練。

對於此情此景,外界難免要問一個問題:強徵不願參戰、訓練不足的新兵上戰場,真的能改變戰局嗎?

在烏克蘭的戰場上,目前有三大要點。一是東北哈爾科夫-盧甘斯克(Kharkiv-Lugansk)地區。9月上旬烏軍在此奪得6,000平方公里領土之後,如今正企圖對頓涅茨克(Donetsk)北部的利曼(Lyman)進行包圍。此處烏軍推進甚為明顯,如果利曼失守,俄軍盡失從北部攻下頓涅茨克烏控區的佈局之外,其全境幾得的盧甘斯克州也有可能要面對烏軍的反攻。

二是頓涅茨克的謝韋爾斯克-巴赫穆特(Siversk- Bakhmut)防線。烏軍在此守備多月,俄軍依然是緩緩推進。

截至9月28日的烏克蘭戰場形勢圖,淺藍部分是烏軍近兩個月反攻奪回的領土。目前俄軍控制的土地大概佔烏克蘭領土的15%。(ISW)

三是南部的赫爾松(Kherson)。烏軍在此展開反攻超過一個月,較早前已斷絕了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兩岸的橋樑交通,導致在西岸赫爾松市的俄軍有被獨立之危。美國情報稱當地軍官曾要求撤退,卻遭普京否決。目前,烏軍在此呈現出緩緩推進之勢。

9月上旬俄軍哈爾科夫之失,當中一大原因是人員不足,精銳兵力被調往南部赫爾松增援。這也解釋了為何烏軍能在東北突進,赫爾松形勢艱難但俄軍依然力守未失。

在烏軍突進前派往哈爾科夫增援的,卻是另一隊新兵。其實,在此次「局部動員」之前,俄方多個月來已一直用平均月薪數倍的入伍紅利作招徠,到6、7月左右徵召得萬多人組成第三陸軍軍團,經一個月左右訓練後送上前線。在哈爾科夫防守的正是這一隊新軍。面對烏軍進擊,這一隊人卻落荒而逃,給敵人留下了不少俄製裝備。

俄國南部一處徵兵所的情況。(ISW)

有一些人可能會認為普京的「局部動員」象徵俄羅斯準備在本年冬天馬上展開對烏決戰。但從哈爾科夫的例子可見,新兵本身並不一定有用。而且,俄軍的困難不只是人員不足,還有各種軍隊之間欠缺配合、長久沒有辦法取得空中優勢、較先進的武器愈來愈不足等等。俄方唯一的優勢就是傳統的大炮跟彈藥很多。但在美國剛剛才倍增援烏的「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炮的情況下,單單是新增人員並不能迅速扭轉戰場上的局面。

而最近戰場上面的發展跟人員數量也沒有太大關係。一是俄羅斯經過兩三個月,目前已能逐漸解決「海馬斯」對其後方彈藥庫的威脅。以前俄羅斯是把依賴鐵路運輸的所有彈藥都放一起,讓「海馬斯」有遠程集中打擊的目標,但現在據說已經找出了一種分散儲存彈藥的物流調整,使得「海馬斯」再也不能大減俄軍在前線的炮轟。在上面提過的頓涅茨克巴赫穆特一帶,這種改變讓俄軍最近得以繼續緩緩推進。

另一個就是伊朗無人機的出現。烏克蘭雷達難以偵察,用美國刺針防空飛彈作攻擊又不合成本效益。不過,在美國最新的軍援中,已特意包括了針對無人機的雷達系統。

一位應徵入伍的俄羅斯男子與情人吻別。(AP)

雖然動員大概不能即時扭轉戰場形勢,但人員增加卻很可能是對於冬天來臨的部署。由於在烏克蘭的寒冬中,雙方在前線的推進預計非常有限,這樣就給了俄羅斯以人數優勢增強防守、訓練新兵、在既有前線土地上建立防禦工事、部署來年下波攻勢的時間。

普京的考量很可能是:就算歐洲熬得過這一個冬天,如果戰爭明顯會沒有終點地持續下去的話,歐美的支援撐等住嗎?

至於將不願上戰場的新兵送上戰場的問題,普京大概是不用擔心的。就算一般士兵及其家屬親友對動員令有重大不滿,俄國國內也沒有人能組織起這種反對力量。

在戰場上的士兵,往往也不是為國家而戰,而是為同儕而戰。當一個不願參戰的人被放到戰場之中,也就自然會扮演起士兵的角色。過去多個月,媒體上都有頓巴斯地區軍隊徵用甚至強微當地烏克蘭人加入俄軍的報道,而前線城鎮中也有烏克蘭居民遇上俄軍中來自頓巴斯的烏克蘭裔士兵的情況。這些故事都證明了不願參戰的士兵在扮演起其士兵角色之後,對於軍隊依然會有一定的貢獻。史太林據稱就曾說過:「數量本身就是一種特質。」這一句話的真實性將再一次在烏克蘭的戰場上被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