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升級戰事:公投入俄兼動員30萬人參戰 能否扭轉烏克蘭戰局?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早前烏克蘭軍隊在東北哈爾科夫(Kharkiv)奪回大片土地、檢取俄軍倉促撤退時留下的大量武器之後,人們都在期待着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會如何出招應對。
謎底到9月20日終於揭開了一半:目前由俄國力量幾乎完全佔領的盧甘斯克(Lugansk)、頓涅茨克(Donetsk)、扎波羅熱(Zaporizhzhia)和赫爾松(Kherson)四個烏克蘭州的親俄領袖,都確認將馬上在23日至27日舉行入俄公投。翌日早上,普京也適時地發表電視演說,對四區公投入俄表示支持,宣布俄國即時進入「局部動員」,預計將動員30萬後備役軍人投入戰場,俄烏戰爭旋即進入另一個階段。

由風聞變成事實

由俄方局部佔領的烏克蘭四個地區,過去數個月都不斷傳出公投入俄的聲音,恍惚是當地親俄勢力對普京當局的施壓,但一直都未能成事。到烏克蘭上月正式開始對赫爾松反攻、扎波羅熱核電廠又屢傳核危機之後,一些親俄領袖亦表明將押後公投。事實上,俄羅斯本年的全國投票日剛剛在9月11日過去,人們也就更加沒有預期到這些烏克蘭地區的親俄領袖會突然發動公投。

但這一次親俄領袖們的公投宣示,明顯已經得到了克里姆林宮的認可。一方面,俄羅斯塔斯社(Tass)19日就首先報導了「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民間組織要求當地領袖馬上舉行入俄公投的消息。隨後,公投倡議就分別得到頓涅茨克、扎波羅熱、赫爾松三個地區的親俄領袖跟隨,並幾乎在同一時間公布了一樣的公投日程。

而似乎是要配合應對烏克蘭軍隊未來「侵佔」新的俄羅斯「領土」而要升級現時「特別軍事行動」的情勢,俄羅斯國家杜馬亦迅速在20日通過立法,加強了「總動員、軍法或戰爭期間」的刑罪罰則,特別針對軍人投降、搶掠、不服從命令、逃走等,以及後備軍人不回應動員令等等。

烏軍重奪了在俄國南北陸路運輸前線的關鍵城市伊久姆(Izyum)。(AP)

到了21日莫斯科時間清早,普京就發表了電視講話,指責西方正想弱化、分化和毀滅俄羅斯,宣言絕大部分在俄控區的人民都想加入俄國,對四區公投入俄表示支持,並再次強調攻克烏東頓巴斯的戰爭目標。

針對着這四個即將變成俄羅斯領土的地區,普京表明「為保證解放區的人民和我們的人民的安全」,必須實施「局部動員」,同時強調動員令只涉及後備軍人,不涉一般平民。他又警告,「如果我國領土完整受到威脅,我們必將用上手上的所有方式去保護俄羅斯和我們的人民」——「所有」一詞讓人有感似乎包括了核武器。

無論是公投入俄還是動員升級戰爭,如今都由風聞變成了事實。

前線兵力不足 以公投作動員的踏板

此前,俄羅斯對烏克蘭只在進行「特別軍事行動」,尚未升級到「總動員、軍法或戰爭」的層次,造成了前線人員不足的局面:根據烏克蘭和美國的估算,俄軍開戰後總投入人員大約有20至25萬,當中7至8萬已因受傷或死亡而離開戰場;俄方在哈爾科夫之失,其中一大原因也是出於烏方在南部赫爾松的反攻,造成「調虎離山」之局,使俄軍主力集中了在赫爾松一帶。

普京的「局部動員」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前線人員不足的困難。

俄軍在哈爾科夫撤走留下的一架坦克。(AP)

對於舉行入俄公投、局部動員的決定,俄國右翼當然是一片讚好。例如「今日俄羅斯」(Rossiya Segodnya)的總編輯西蒙尼揚(Margarita Simonyan)在公投消息宣布之後,就稱公投將是俄國「即時勝利」又或者是「核戰」的前夕——其意思是,俄國將四區變成領土是「賭上一切」,烏克蘭和西方若不主動接受這些烏克蘭地區變成俄羅斯領土的事實,就要冒上北約與俄羅斯全面開戰的風險。

相對地,世界各國對於「四區公投入俄」的回應幾乎是一致的不承認,對於局部動員也是一片罵聲,英、美更指這是俄國軍事行動失敗的訊號。而烏克蘭方面則早已表明公投不會阻礙烏軍「解放其領土」的行動。日前,一直保持中立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已表示過普京要歸還所有烏克蘭領土。而「公投自決」亦是正在面對台獨問題的中國也不能接受的政治邏輯。對於這些中立國而言,俄國增兵與否當然也只能作牆上觀。

客觀而言,這幾個地區進行公投的合法性,連2014年的克里米亞公投入俄也及不上。一方面,四個地區的親俄勢力尚未掌握全境,南部赫爾松正被反攻,扎波羅熱州的首府扎波羅熱市依然在烏克蘭手中,7月初全境陷落的盧甘斯克如今已被烏軍重新奪回了一小片地區,頓涅茨克則只有六成土地在俄軍手中。另一方面,在原居民因戰爭大舉外逃、戰火未止、公投準備時間極短的背景之下,公投實在難以有什麼代表性。

但無論公投的認受性如何,從其「局部動員」決定來看,普京已決定了正式兼併這些烏克蘭地區,造成既定事實,並以之作為升級戰爭、增加兵員投入的踏板。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9月14日到訪伊久姆鎮,期間與一名警員自拍留念。(AP)

何不全民總動員?

然而,此刻普京的戰爭升級,依然是留有餘地的。他在演說中就強調這次動員只是「局部性」,只影響到曾在軍隊服役、有軍事專業技術和相關經驗的人,不影響一般平民百姓。這一種動員也不會影響到強制服兵役的人員。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亦稱其30萬人的預設動員人數只佔俄國可動員人數的1%。

普京之所以強調這是「局部動員」,是因為「總動員參戰」的政治風險其實非常之高。

根據俄羅斯政治學家Grigory Yudin的觀察,對於俄烏戰爭,俄羅斯人民內部分成三派,一是熱烈支持戰爭、支持總動員開戰的激進派(15-25%),二是堅定反對戰爭的反對派(20-25%),三是不關心政治、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一般人(50-65%)。開戰以來,普京民望高企、民調顯示多數民眾支持「特別軍事行動」,很大程度上就是得到了一般人的口頭支持。

但一般人的支持有一個前提,就是戰爭不影響到其吃喝玩樂的日常生活——當俄國官媒開動戰爭宣傳機器之後,其收視更有明顯下降。這種民情正是普京一直不願意總動員的原因,也同時解釋了為何自開戰以來,普京是一方面強調西方對俄羅斯的存亡威脅,另一方面卻同時宣揚「特別軍事行動」之下俄國人民生活如常(普京在烏軍哈爾科夫大反攻當日卻在莫斯科為歐洲最高摩天輪剪綵就是一例)。

過去幾個月面對兵員不足的問題,普京當局一直依靠人們自願參與,包括在各地以高額獎金招募志願兵,甚至用上「華格納軍團」(Wagner Group)的私人組織到監獄募兵等等;而在20日的杜馬立法中,俄方也縮短了外國人參軍而能獲得俄國公民權的時間。

相較之下,總動員或者正式宣戰,則會嚴重影響到俄羅斯一般人的生活。此等民生衝擊,有可能會像2018年的退休年齡改革一般,讓普京民望大跌近30個百分點。在和平時間,這種民意逆轉尚可透過政策讓步去疏通,但在戰時,同一程度的民意滑落卻可能引發政局不穩。

如果普京果真宣布總動員或正式開戰,這將是孤注一擲式的豪賭,將其個人政治命運完全投放在烏克蘭戰爭的成敗之上。

此刻由「特別軍事行動」升級至「局部動員」而非「總動員」或者「正式宣戰」,可算是普京在務實考慮之下的漸進主義,並未有對烏克蘭戰場作出孤注一擲。

問題是,「局部動員」能否達成普京想要的戰果?

跟開戰之初「去軍事化」、「去納粹化」的目標不同,普京近來在上合峰會以至其21日演說所表達出來的軍事目標似乎已轉變成「收復頓巴斯」(即盧甘斯克、頓涅茨克兩州)。在哈爾科夫失守之前,俄方已控制盧甘斯克全境,並正在進攻頓涅茨克大約四成左右的烏控區,但兩個月來幾乎停滯不前。而在哈爾科夫失守之後,俄軍失去了連接到頓涅茨克的南北陸路補給線,在盧甘斯克地區更遭到烏軍的反攻推進。

哈爾科夫、盧甘斯克前線截至9月20日的戰爭形勢。圖中藍色部分為烏軍反攻奪回的土地。(ISW)

配合着烏軍正在反攻赫爾松的事實,俄軍實在沒有兵力支援頓巴斯前線,於是在其他辦法無法短期內大幅增加軍人的情況下,「局部動員」難以避免。

不過,「局部動員」似乎難以達成即時的戰果。雖然此刻動員的是已有軍事經驗的後備役,但要成為一支有效的軍隊,因應烏克蘭戰場的再訓練是必需的,而且還需要照顧到裝備重整和指揮體系重整的需要。因此,動員令離新兵有效投放到戰場的時間距離,很可能還需以月計。

而烏克蘭目前即將進入寒冬,俄方此刻就要決定應否在冰天雪地之中迅速加快攻擊,還是要利用冬天慢慢重整旗鼓,並向歐洲開打能源牌,待來年再大規模推進。

同時,俄羅斯方面未能迅速攻下頓巴斯,也不只是因為人員不足。俄方在戰場上有傳統火砲的絕對優勢,卻一直未能搶佔空中優勢,也未能有效對抗西方精準打擊的火砲。在俄軍增兵應戰之際,西方如果繼續源源不絕對烏供應軍備,俄方要大幅扭轉戰局、迅速反攻依然有一定難度。

「局部動員」的效果很可能只止於阻止烏軍反攻,並重建以往俄軍緩緩推進、烏軍緩緩後退的態勢。這對此刻低沉的俄軍戰局而言,已是一種極其正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