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波羅熱核電廠兩度斷電 核災難邊緣的俄烏爭持
一個月以來,歐洲最大的扎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廠持續受到攻擊,引來全球關注。根據佔領核電廠的俄方統計,直至8月18日的一個月內,核電廠受到12次攻擊,在核電廠範圍或其所屬城市埃涅爾戈達爾(Enerhodar,有「能源的禮物」之意)發生超過50宗炮彈爆炸。到了8月25日,新一輪的炮擊導致核電廠最後一條與電網的連線兩度中斷,若非核電廠內尚有柴油發電能力,且得到迅速修復,將有可能要面對核熔毀之危。
正如此前所有的攻擊一樣,俄烏雙方都互相指責攻擊是對方所為。對於扎波羅熱核電廠史上首次與電網「失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指責「俄羅斯將烏克蘭及所有歐洲人都置於離輻射災難只得一步之遙的景況」。俄方在當地的官員則稱事件是由「澤連斯基的戰士們的挑釁所致」。
在戰前,扎波羅熱核電廠的發電量佔烏克蘭全國20%,相當於該國核電供應的接近一半,與烏克蘭國家電網有7處連接,其6個核反應堆是烏克蘭能源自足的關鍵之一。
到開戰後不久的3月3日,俄軍企圖佔領核電廠,與烏軍一度交火,導致核電廠範圍內的一處訓練中心起火。最終,俄方成功從烏軍手中奪得核電廠控制權,使核電廠原有的超過一萬名技術人員大部分都需要俄軍和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的監管下維持日常運作。
在俄國2月24日進軍烏克蘭之前,烏克蘭國家核能發電公司(Energoatom)已停運扎波羅熱的兩個核反應堆,以減低風險。俄軍進駐之後,另外兩個核反應堆亦停止運作。如今只留下最後兩個反應堆繼續發電。上月,烏國核電公司曾指令扎波羅熱的烏克蘭人員重啟第三個核反應堆,以圖增加核電廠的發電量,最終卻在8月初的攻擊之後,被迫再次停運。
與切爾諾貝爾不同
雖然每當人們提到扎波羅熱的潛在核事故之時,都難不提及同樣在烏克蘭發生的切爾諾貝爾(Chernobyl)核意外,然而,正正是因為有過切爾諾貝爾的教訓,扎波羅熱這一類現代核反應堆已沒有如切爾諾貝爾一般使用石墨——當時石墨造成大火,並成為了傳遍歐洲輻射煙的根源——而這些現代反應堆外圍也有堅固的鋼鐵和混凝土封閉保護,可抵禦地震或飛機撞擊等天然或人為災難。因此,除非核反應堆直接受到攻擊,否則切爾諾貝爾一般的核災難大概不會在此發生。
不過,這並不代表俄烏之間的炮火並不會引來重大核災。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Rafael Grossi)本月已表明,扎波羅熱的戰爭狀況已破壞了核安全不可或缺的七大支柱,包括設施的物理完整性、安全系統和裝置的完全正常運作、營運人員能在不受非正常壓力之下工作、必須有可靠的外來電源供應、物流供應鏈不受阻、廠內外都有有效的輻射監察系統,以及與監管當局的可靠溝通渠道。
這幾個星期的攻擊,已至少造成開戰後仍能運行的四條電網連接中的三條被毀,一些放置已使用核燃料的建築物受損,部分輻射監察系統的通訊和感應器受到破壞。而且,IAEA亦曾指出扎波羅熱的裝備和部件供應鏈已然受阻,廠內未必有足夠的必需物資供應。前兩天,有扎波羅熱核電廠的員工更因為與烏克蘭當局溝通而被俄方逮捕。在近月的頻繁攻擊爆發之前,IAEA已多次指出核電廠的遙距安全監察系統數據傳輸多次中斷。
(下面的影片曾被《紐約時報》引用,並指出影片顯示軍用貨車停在反應堆建築物的機房內部。有分析指這可能會在火災的環境下阻礙救火。)
斷電的危險
除了這些安全標準上的風險外,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像這次斷電一般的事件。雖然核電廠能自行發電,卻依賴外來電力供應來運行反應堆的水冷系統,根據烏方的說法,如果水冷系統失去電力供應,在90分鐘內,反應堆的溫度將會進入危險程度。另有評估指3個小時內反應堆將會受損。
根據IAEA的說法,除了這次兩度中斷的最後一道電網連接外,扎波羅熱核電廠還有一條接通到附近煤電廠的後備連接。同時,核電廠自身也有柴油發電機,足夠應付3至10日在斷電情況下的能源需求。不過,有專家指出,這些後備電力供應在和平時間該不同會全數失效,但在戰爭的情況之中,有不同的連發性事件可導致嚴重意外。
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核能安全主管Edwin Lyman指出,如果冷卻系統受阻,燃料在數小時內就可提升至可造成其受損的溫度,並開始釋放高輻射性的核分裂產物;如果足夠的冷卻能力最終未能恢復,燃料可能會熔化反應堆的鋼製容器,而在最嚴重的情況,其圍阻結構可能會出現洩漏和破裂,將核分裂產物散播到周邊環境之中。這種情況就與福島核事故類似。
根據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的《IEEE綜覽》(IEEE Spectrum)的報道,烏克蘭負責管理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的機構曾指出,扎波羅熱受到攻擊,可能會造成十倍於切爾諾貝爾的嚴重意外,其輻射排放可造成數以萬計的人死亡,導致200萬人被迫遷離,使三倍於烏克蘭面積的地方受到污染,並構成一個可大至3萬平方公里面積的長期禁制區。
俄烏都有製造危機的理由?
對於戰區核發電的風險,一些專家就認為烏克蘭方面應該主動停運核反應堆。即使停運之後,反應堆依然需要由外來電力支持的冷卻系統,卻能減低意外發生的速度,以及意外發生時由輻射排放造成的破壞。例如Edwin Lyman就向《IEEE綜覽》表示停運合理,就正如美國的核電廠面臨颶風來襲時一般。
烏克蘭方面反對停運的理據似乎有兩點。其一,由於停運重啟很可能是安全地將扎波羅熱改接克里米亞的俄羅斯電網的前提,如果烏方主動停運核電廠,核電廠可能會永久落入俄國之手。其二,烏克蘭能源當局更有計劃將烏克蘭的核電輸出歐盟,以換取財源幫補烏克蘭政府的戰時開支,同時幫助歐洲應對能源危機。這兩個目標都決定了烏克蘭當局希望扎波羅熱核電廠能繼續營運的意向。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俄烏兩方都有在核電廠製造危機的動機。根據烏克蘭方面的說法,例如24日《衛報》引述烏克蘭核電公司主管科京(Petro Kotin)的報道,俄羅斯已有計劃切斷扎波羅熱核電廠與烏國電網的連接,並為此制訂出緊急應對藍圖。以「受到攻擊」作為切斷電網運接的理由後,俄方就可以名正言順停運反應堆並從容將之改接到克里米亞的電網,中斷烏克蘭方面對扎波羅熱核電廠的管控,為未來扎波羅熱等烏南地區全面公投入俄做準備。
反過來,從烏克蘭的利害角度來看,以核電廠受到攻擊來製造危機,卻能夠讓世界各國更熱衷介入,使歐美將核電廠「去軍事化」的要求,又或者是烏方由IAEA人員加上軍事專家長久部署在核電廠內的呼籲,得到更多的支持。上周,很長一段時間再沒有跟普京通話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就致電普京商談扎波羅熱核電廠一事,並得到普京同意讓IAEA從烏控地區進入核電廠。在國際機構長久介入之下,核電廠將能繼續運營而繼續原有的供應方向,甚至回復到以往的產電量,更能維持核電廠現有管控權的模糊狀態,使電廠不如今天一般逐步落入俄方手中。
目前,就算是傾向支持烏克蘭的西方媒體,也不敢在俄烏各執一詞之下確認核電廠受攻擊的實況。但無論何者屬實,又或者兩者皆屬實,這一場在核災難邊緣的危險爭持仍然有可能擦槍走火,帶來各方都難以承受的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