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計劃部署1000枚遠程巡航導彈,不至於讓中國投鼠忌器
日本《讀賣新聞》近來報道說,鑑於台海局勢,包括「台灣有事」在內狀況可能發生,日本政府正考慮部署1,000枚遠程巡航導彈,以填補同中國之間的「導彈鴻溝」,大部分導彈計劃部署在南西諸島和九州島之間地區。
日本在沿岸部署千枚針對中國的遠程巡航導彈,而且還是為了應對台灣有事。在佩洛西訪台與解放軍圍台軍演之後,日本的這一動作,毫無疑問觸動了中國輿論的敏感神經。
網路上聲討之聲甚多,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認為一千枚導彈嚇唬不住中國,中國流水線多加加班,就不難多造出5,000枚導彈,準備在日本用導彈攻擊我們時「伺候」它。
在筆者看來,此事遠非日本不是中國對手這麼簡單。
作為一個同中俄朝韓等周邊國家關係都不睦的國家,日本在軍事安全上的危機感非常強。緊抱美國大腿是日本的必然選擇。任何自保的機會日本都不會放過。擺脱二戰戰後秩序的束縛,成為正常國家,是日本多年來的夙願。這是日本可以公開擴軍備戰增強實力的最佳途徑。即便無法馬上成為正常國家,任何實質性突破束縛的機會日本也不會放過。
二戰後頒佈的日本《和平憲法》,規定了日本必須放棄以戰爭作為解決國家爭端的手段,放棄交戰權,且日本只能保持維持自衛所需的防衛力量,不得擁有航母、核潛艇及遠程轟炸機,不得發展彈道導彈。以往日本只擁有短程導彈,此番計劃部署遠程巡航導彈,本身突破了《和平憲法》的限制,並得到了美國的縱容和認可。
如果不是中美鬥爭愈演愈烈,日本不會得到美國放鬆限制的許可,如果不是台海局勢險些發生佩洛西軍機被解放軍攔截的危險事態,日本不可能得到提前部署遠程巡航導彈的機會。中美關係緊張、台海局勢兇險,對日本來說是擺脱戰後秩序限制的機會。
如此重大的突破《和平憲法》的一步,顯然不是要為台灣出頭做準備,台灣有事更多是藉口而非目的。日本以台灣有事之名部署遠程巡航導彈,但並不一定會在台灣有事的時候出手。
如果說十年前日本對中國崛起不認同不服氣,有和中國一較高下的決心,那麼現如今日本非常清楚,最重要的國際矛盾是中美矛盾,日本不過是美國試圖緊緊抓住的盟友。日本近年來對自身的定位不是直接挑戰中國的急先鋒,而是跟在美國身後推波助瀾,收割美國制衡中國紅利的隱性角色。
作為美國的盟友,日本拿到了美國默許的突破戰後秩序的諸多好處,這些好處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不是日本空口無憑就可以拿到的。中美一旦在台海擦槍日本該怎麼辦是日本必須考量的事宜。一旦為美國提供軍事支持的日本遭到中國大陸的軍事報復該怎麼辦。日本必須為中美一旦發生點什麼做好準備。
部署千枚遠程巡航導彈,與其說是為台灣出頭,不如說是防備不時之需。日本既想收割台海危機的紅利,又不希望付出代價。千枚遠程導彈帶來的威懾效應是日本可以進行回擊。不是日本作為戰敗國家,被動為美國提供幫助,被動承受可能來自中國的打擊,而是如果要對日本動手,中國必須三思而後行,不能不考慮不會付出任何代價,必須投鼠忌器。
只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日本並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得到的。中國可能需要斟酌如何避免同美國博弈時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但對緊追美國的日本,一旦到了需要打擊的地步,力度絕對會是鋪天蓋地的,中國的工具箱裏從來都不缺少工具,也不會拘泥於軍事,更不會因為日本部署了巡航導彈就投鼠忌器。
日本的實力完全和中國不對稱,日本的巡航導彈或許可以讓中國考慮是否對日本動手,但是這種威懾效應僅限於一開始。一旦局勢發展到突破底線的地步,日本有能力保障可以承受來自中國的接二連三的打擊嗎,是千枚巡航導彈嚇得住中國,還是中國的全方位立體式打擊手段足以讓日本謹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