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洛西訪台|解放軍沒有嚇退與攔截 人們誤判的緣由在何?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又譯裴洛西、波洛西)8月2日晚抵達台灣,8月3日持續在台北進行一系列的訪問活動。佩洛西能夠平安抵達,至今輿論沒有爆出解放軍有攔截伴飛等干預動作。這樣的現實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
此前,有不少人認為佩洛西不會訪問台灣,在於解放軍私下警告了安全問題,暗示可能會擊落飛機,這種強硬前所未有。在白宮和中方反對佩洛西訪台,以及台灣當局一度撤回邀請的情況下尋常之人是不會訪問的。
但事實證明佩洛西還是去了。佩洛西賭的是美軍能夠保護自己。佩洛西賭贏了。
8月2日晚的事態讓認為解放軍會強力阻攔佩洛西的人們失望了。人們為什麼會誤判解放軍能開火?
此前,解放軍的信用非常好,言出必行。再加上中國官方不斷渲染嚴陣以待、拭目以待,解放軍不會坐視不管。各方普遍認為這會是一場惡戰。而事實上,並沒有發生極端事態。
解放軍的威懾沒有如約而至,中方的警告並沒有嚇退佩洛西,在千鈞一髮的時刻,解放軍並沒有奔赴一場火拼。
這其中最關鍵的環節是中方的做法。為什麼中方在前期的警告威懾中十分強硬,但是在後期的現實對決中卻並沒有兑現警告呢?
是出於負責任的大國擔當?這句話說出來可能承受無數人的罵聲。很多人的潛意識裏還是認為打不過美國所以沒出手。這一點是有可能的,但是也並不絕對,至少中國還是有一定交手的能力的。
最可能的原因大概是不願意讓危機擴大化,不願意將台海問題轉化為中美矛盾。今天中國沒有必要進一步激化和美國的矛盾與危機。
當然,這歸根結底還是美國的重要性使然,今天美國的強大,美軍的強大,中國都看在眼裏。雖然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但是美國要插一腳的話,中國除了譴責就只有接受有美國插足的現實並想辦法應對,還要時刻籌劃和美國關係惡化到什麼程度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如何做才能是付出和收益最大化的平衡。
1950年解放軍發起解放台灣軍事行動,美國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1955年解放軍炮擊金門,美軍艦為台軍護航。這兩次軍事統一在美國的干預下並沒有完全成功,後來中國宣佈和平統一政策,實際上是放緩了武力統一的步伐。這本質上就是受困於實力,採取的暫時擱置問題的選擇。今天也是一樣。
佩洛西訪問台灣,中國是堅決反對的,問題是中國打算馬上就和美國打一仗嗎?打算馬上就武力收復台灣嗎?今天的中國還有很多的大局要考慮,也還有很多的因素要平衡。不是一句簡單的擊落佩洛西專機就可以回答的。無論霸權如何削弱,美國都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解放軍沒有直接攔截,根本原因在於看重美國因素,這是沒有人願意挑破和接受的事實。中國沒有足夠的本錢隨心所欲對待美國。
過去幾年伴隨國力上升的還有民族自尊心以及民族主義情緒,中國人能夠接受的對美國的忍讓已經不多了。數十年忍辱負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報復心理需要和官方能夠提供的還擊供給不成正比。
萬眾期待的對美國強硬,在落空之後,讓中國人更加清醒第認識到美國是怎麼一個國家,以及「厲害了我的國」的真正成色。這猶如一針清醒劑,說佩洛西這次治好了中國人的精神內耗,毫不為過。忍受負重仍是吾輩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