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並沒終結 持續的全球不確定性意味着什麼?
7月7日,英國政府高官的辭職大逃亡後,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無奈宣佈辭職。過程很戲劇性。政府無法運轉,權威轟然倒塌。英國政壇鬧劇讓歐洲亂局進一步刺激全球的神經。
7月8日,奈良街頭的兩聲槍響,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不幸身亡。戰後日本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以這樣的悲劇性方式落幕,亦會給日本政局乃至整個東北亞局勢帶來深遠影響。
7月8日,面對最高法院越來越保守的傾向,拜登開始「宣戰」。拜登指責最高法「做事草率」、「不實事求是」,「我們如今目睹的並不是一場憲法判決,而是一次純粹的政治權力展示……我們不能容忍一個已經失控的最高法」用詞之重,以至於美國媒體也解讀:這幾乎是向最高法宣戰了。
當然,還有更加不可思議的——7月9日,已經宣佈「國家破產」的斯里蘭卡,大批示威者吶喊着最終衝入了總統官邸。總統、總理都已同意辭職,但國家向何處去,誰都不知道。
這都還沒有算上,戰火仍在烏克蘭大地還在繼續,芬蘭瑞典加入北約,北約越來越逼近俄羅斯,歐洲地緣政治正在發生劇烈變動……
就在過去的這一周,我們看到了所謂民主標杆的轟然倒塌,看到了一個政治強人悲劇性的落幕,看到了美國政治亂象,看到了殘忍的戰火,看到了民眾憤怒……這些都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每一個剖面。
英國已經不是原來的英國
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英國已經不是原來的英國。
一個自詡為紳士的國度,最終選上來的首相,聲名卻是這樣的狼藉:濫用公款,用人不明,撒謊成性……英國,這個曾經西方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自認為是「世界民主之母」,但最終以這樣的戲劇性方式,將一位最不注重形象的領導人拉下了馬。大國領袖眾叛親離,何等落魄。
約翰遜垮台後,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嘲諷說:「烏克蘭最好的朋友要離開了。『勝利』處於危險之中!這是英國蠻橫無理行為和無能政策的必然結果,尤其是在國際事務上」。
而約翰遜的下台只是英國政治亂象的一個縮影。眼下英國仍面臨30多年來最大的罷工,這場浩浩蕩蕩的罷工已經讓英國社會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停擺。同時明年可能舉行的蘇格蘭獨立公投,再一次挑戰聯合王國主權,就連原本為新教徒設立的北愛爾蘭也因脫歐邊檢問題陷入不穩。而此刻的英國中央政府,主要官員幾乎全部辭職後,只能由約翰遜勉強領導過渡內閣,這場鬧劇短期內還看不到結束的態勢。
美國已經不是原來的美國
而同樣的混亂也發生了英國「老大哥」身上。美最高法院繼上次推翻「羅訴韋德案」之後,又裁決限制美國聯邦政府削減發電站温室氣體排放的權力。
美最高法院的決定,對拜登來說當然是重大的打擊。他公開表示,最高法的決定是一個毀滅性的錯誤。他批評保守派的大法官,將意識形態凌駕於美國利益至上,為了達成小圈子的利益,不顧政府長期以來為控制氣候變化做出的努力。之前的「羅訴韋德案」,拜登也怒斥最高法院犯下「悲劇性的錯誤」,讓美國倒退150年。
拜登政府的掣肘,正是特朗普遺產的充分顯現。相對於經濟、社會、政治等領域,特朗普和聯邦參議院近四年對聯邦法官的任命,成為「特朗普時代」最大的遺產。美國司法體系已經被調整至親保守派的路線,徹底改變了最高法院的生態,也打破了美國的政治平衡,其影響勢將綿延多年。保守派的主導下的最高法院,很可能激化美國的種族矛盾和文明衝突。
7月初,超過100萬人簽署聯名請願書,要求國會彈劾聯邦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托馬斯(Clarence Thomas)。美國民眾請願彈劾保守派大法官,反映了民眾對最高法院日漸淪為黨派鬥爭工具的不滿。受政治極化影響,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乃至整個司法機構已成為黨爭戰場,表決基本嚴格按黨派劃線,而美國社會也在這種角力中不斷撕裂。
美國也已經不是原來的美國。美國,這個當下世界唯一的超級強國,一個總是要求其他國家向自己學習的國家,沒想到最高法院頻頻出狠手,民主黨雖執政但節節後退,弄得拜登也顧不上所謂司法獨立,豁出去要向最高法院「宣戰」。
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 誰都笑不出來了
時間撥回到2015年6月16日,這一天特朗普正式宣佈競選美國總統,他當時說:「全世界都在笑我。要是我成為美國總統,他們就笑不出來了。」的確笑不出來。特朗普執政4年,深刻改變了美國,也深遠影響了世界。約翰遜也被稱為是英國版的特朗普。看看,如今的美國,如今的英國,是不是被深遠影響的?
特朗普的身上頂着太多的爭議,反智、專斷、跋扈、戀權,但最主要的是激化了美國左右民粹力量的分裂,是民主制度的破壞者。
而根據國際貨幣組織的一個模型測算,新冠疫情暴發之初,全球不確定性達到空前水平,並且持續處於高水平。世界不確定性指數是衡量全球經濟和政策不確定性的季度指數,涵蓋143個國家。該指數揭示了兩個重要事實:第一:系統性經濟體的不確定性影響着全球的不確定性走勢;第二,美國和英國產生了顯著的不確定性溢出效應,而其他系統性經濟體總體來說影響很小。過去幾十年以來,與美國有關的不確定性一直是全球不確定性的一個主要來源。而過去四年裏,與英國脱歐有關的不確定性也產生了顯著的全球溢出效應,對這一期間全球不確定性增加的貢獻程度約為11%,峰值水平超過30%。
歷史並沒有終結!
不能小覷了「不確定性」,這是非常危險的。
安倍在日本街頭被刺殺,表面的和諧平靜下,掩飾不住的也是社會的撕裂,以及切齒的仇恨。
政要遇刺事件往往會反映出社會內部對當下本國內外政策的分歧與撕裂。過於鮮明或強硬的旗幟,必然會受到同樣的反擊與回應。在修憲還是維護現有憲法?是加速軍事化進程,還是繼續將堅持開放的自由貿易、推動經濟發展作為立國之本?是趁機突破戰後體制的束縛「搖身一變」成為「普通國家」,還是繼續保持現狀,等待下一個歷史時機?種種思潮與論斷正在撕裂着日本社會,而安倍遇刺也正是這種社會思潮暗流湧動以致趨於撕裂的「縮影」。
安倍遇刺反映出日本社會自上而下的撕裂之痛,也暗示着站在風起雲湧的時代背景下而躊躇不前的日本,正對關於其自身未來命運的歷史選擇表現出迷茫與擔憂。
日本,這個曾經是東方最強大的西方國家,自認為是最安全的國度,萬萬沒想到,平靜街面的兩聲槍響,一代政治強人街頭被刺殺,悲劇性落幕這說明了什麼?歷史並沒有終結!歷史卻讓我們看到了這些大國的種種不堪。
這是改變世界的一周。當然,如果從歷史長河的角度看,不僅這一周,每一周世界都在改變中。這是一個縱橫捭闔的世界,這是一個秩序再造的時代。其中有刀光劍影,也不乏快意恩仇。澎湃大戲,正徐徐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