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深陷結構性困境 不是「失去的20年」 而是危矣!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日元跌勢不止,已跌至24年來新低,日元兑美元匯率突破136.5,直逼137關口。誠然,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但日本這次危機的引爆點,是連續十個月的貿易逆差。日本財務省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5月份貿易逆差為23,847億日元,創1979年有可比較數據以來的第二高,這也是日本連續第10個月出現貿易逆差。

日本逆差形成主要是兩點,一個是能源價格高漲,對於日本這樣的島國來說已經受不了;而另一個致命因素是,其曾經引以為傲的產業結構出問題了。

先看第一個因素。俄烏戰爭後,能源價格瘋漲,日本貿易逆差一天比一天狠,這幾個月的數據剎不住。據日本財務省數據,雖然來自俄羅斯的進口數量在經濟制裁的背景下,原油減少34.9%,煤炭減少43.2%,穀物類減少81.4%,均大幅下滑。但因資源價格高漲等,來自俄羅斯的整體進口額按年增加。原油的進口總額除以數量得出的單價為每千升87,568日元,約為上年同期的兩倍。僅5月數據顯示,日本進口額增加了49%,達到歷史最高的9.63萬億日元,其中原油按年增長了147%,液化天然氣增長了154%,煤炭增長了267%。

日本是個先天資源稟賦非常弱勢的經濟體,非常依賴外部資源。日本對外能源依賴有多深呢?日本工業化所必需的石油、天然氣、煤炭全部靠進口,糧食也靠進口,88%的能源和63%的糧食來自其他國家,非常容易被人「卡脖子」。日本被「卡脖子」和中國被「卡脖子」不是一回事,中國卡住了是不讓我們發展,生活還能維持,日本要是卡住了,就是生存問題。

對於日本來說,這次更加致命的是,日本產業結構逐漸老化,已經到了臨界點。顯然,日本已經不是1980至1990年代那個巔峰期的日本了。在2000年代錯過網路產業後,一直在吃汽車、新材料、鋼鐵、機械製造、光學、旅遊業的紅利。雖然仍能常聽到日本在某個細分類目如何如何厲害,但其實這不是重點。須知,日本的產業重點是汽車產業。但近年來,日本汽車產業實際上在經受「攻城略地」。

按不完全統計,汽車和包括汽車玻璃、金屬材料、汽車電子在內的上下游產品產業佔到日本工業領域對外出口的50%。但現在這個產業出了問題。最明顯的例證是,日本以前大量向韓國出口汽車零部件,不過今年6月14日,韓國汽車協會公布數據,2021年從中國進口的汽車零部件,從2000年的1.8%,上升到34.9%,而從日本進口的汽車零部件,則從2000年的45.5%,下降到11.6%。

最根源上,還是電動汽車正在替代燃油汽車。韓國每年向中國進口的正極材料比例達83%,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超過60%,石墨、錳、鈷、鎳、鋰分別佔100%、93%、82%、65%、59%。在這個領域,日本完敗。

能源價格和產業老舊這兩大原因雙向夾擊日本,使日本的貿易逆差越來越大。

這像是一個死循環:因為能源價格高漲和產業老舊,造成貿易逆差,貿易逆差間接造成日元貶值,日元貶值又使購買能源價格更高,又造成更嚴重的貿易逆差。唯一能解套的辦法是央行加息。但為了保就業、保金融、救房地產和銀行,更為了保住已經熔斷兩次的日本國債在美國加息的大背景下,日本央行含淚也得持續寬鬆,咬牙切齒地寬鬆。而且加息會導致更多依賴出口的企業破產,更多工人失業,更多人還不上房貸。

後果,就是今天看到的,日元瘋狂貶值。日元兑美元的匯率,從2020年的100比1左右,暴貶到了超過135比1。從2021年開始算,這一年多已經跌去了25%。日本的現實是非常殘酷的:不加息,是慢慢「死」,加息,是快點「死」。

可以說,日本經濟不是「失去的20年」了,而是整個已經陷入了結構性困境,是整個經濟基礎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