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遣送盧旺達首航失敗 這只是西方外包難民問題的冰山一角
6月14日,花費50萬英鎊由英國將非法入境難民遣送盧旺達的班機在起飛前間接被歐洲人權法院叫停,使約翰遜政府這個充滿民粹主義色彩的難民政策失足於起點之上。對於政策受挫,約翰遜就暗示英國有可能退出《歐洲人權公約》,稱:「有沒有必要改變一些法律去幫助我們繼續推進?很可能有。」
將非法入境難民遣送盧旺達,讓他們在當地申請盧旺達的難民庇護,是約翰遜當局在本年4月公布的政策,主要是針對從法國北部港口城市加來(Calais)冒着生命危險越過英倫海峽非法登陸英國的難民庇護申請者。根據去年數字,有超過28,000人循此途抵達英國。此等行程極其危險,去年11月就曾發生橡皮艇沉沒事故,造成至少27人死亡。
從善意的角度來解讀,英國政府的意圖是要以「有可能被送往盧旺達」對潛在的非法入境難民作威脅,好讓他們打消偷渡到英國的念頭,因而能打擊人蛇集團的活動,同時減少危險偷渡過程中的無謂死亡。
不過,正如當局此前提出過以皇家海軍阻擋難民船隻的提案一般,遣送難民到盧旺達的政策,很明顯沒有達到約翰遜政府的預定目標。
「遣送盧旺達」阻嚇力有限
首先,根據英國內政大臣彭黛玲(Priti Patel)的說法,英國將能把數千名難民送到盧旺達,盧旺達當局也表明在政策試行時期已準備好處理一千名難民。然而,周二的班機原訂將把130名難民送到盧旺達,上周以來已因為各種人權官司而迅速將人數減至14日航班出發前的7人。最終,歐洲人權法院對此7人中的其中一人作出裁決,其餘6人也在其他官司得利,導致這班空機無法順利啟航。
未來三周,英國高等法院將處理此項政策的司法覆核。在有結果前,非法入境難民將不能按計劃遣送至盧旺達。由於聯合國已表明此政策與1951年《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相違背,此等遣送行動預計將遇上無止境的司法阻礙,導致政策以失敗告終。
除了遣送的法律基礎成疑之外,遣送盧旺達的威脅也沒有對加來的偷渡者造成重大的阻嚇。根據英國邊境警察工會的估計,本年將有高達6萬人坐小船試圖偷渡入境,比去年數字高出一倍以上。由此來看,要避免偷渡和因偷渡而起的人命損失,更佳的做法也許是與法國政府進行更深入的合作,讓難民呈請可在法國領土上得到處理,又或者對難民開放合法的入境渠道,而非以聳動的「遣送盧旺達」作威脅。
不過,此刻英國的難民遣送盧旺達政策困難重重,甚至很可能失敗告終,也是一件好事,可警醒其他西方國家不要隨意外包難民問題到其他經濟條件更為落後的國家。在約翰遜政府推行此政策之前,丹麥就正計劃與盧旺達達成同類的難民合作。
外包難民問題只能是暫時之法
多年來,西方國家其實也一直在進行將難民問題外包到較落後國家,以求「眼不見乾淨盲」。歐盟與土耳其就有難民協議,讓後者接收不正常移民,如今土耳其已為歐洲收容了超過400萬多數來自敘利亞的難民,而在反移民情緒日益高漲的情況下,他們的處境愈來愈危險,面對着暴力對待和被迫遣返的威脅。
同時,一些歐盟國家也與北非利比亞的海岸防衛隊合作,由他們去阻止難民跨越地中海到達歐洲——去年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就指利比亞的難民拘留中心有着種種不人道待遇,包括性暴力、強迫勞動等。
在特朗普時代,美國也曾與治安與安全情況甚差、經濟條件惡劣的瓜塔馬拉、薩爾瓦多和洪都拉斯達成所謂的安全第三方協議,讓美國可以將難民遣送至這些國家。該地策後來遭拜登收回。
澳洲更是長期以來在太平洋島國瑙魯(Nauru)設有難民處理中心,集中拘留非法入境的難民,其主要政黨的政策也是非法入境者不准落戶澳洲。此前就有過島上難民自虐、試圖自殺的事件。目前,澳洲每年花費近一億澳元去拘留區區數百位的非法入境難民,看似不合成本效益。與英國的政策一般,其阻嚇力似乎有限——現正陷入經濟危機的斯里蘭卡據報就出現了人們越海偷渡至澳洲的趨向。
對於像2015年歐洲難民危機一般的大量難民壓境,西方國家希望他國幫助阻止難民大量流入,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這些外包難民問題的行動往往造成另一種人道災難,長遠而言亦無成效,最多只能是暫時性的。要解決難民問題的最佳出路是一套完善的移民制度,而不是永久性的臨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