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尚未促成安全協議 但南太平洋已非西方後院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5月30日,正進行一連十日南太平洋八國訪問的中國外長王毅,聯同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Frank Bainimarama),在斐濟首都蘇瓦(Suva)主持了第二次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會上,中國與各方未有如外媒預期般達成包括安全項目的協議,被廣泛評為中國在這個「澳洲後花園」進取外交行動的挫敗。彭博社以「挫折」(setback)形容,《金融時報》則以「冷落」(snub)為題。

作為東道主的斐濟「剛好」在王毅到訪前加入美國上周宣布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其總理姆拜尼馬拉馬的表態也備受關注。在與王毅見面之後,姆拜尼馬拉馬在Twitter上聲言「大平洋需要真正的夥伴,而非超級專注於權力的超級強國」,卻以「非常好的」(excellent)去形容其與王毅的會面,讓人有點不明所指。

隨後他則轉發了澳洲廣播公司記者Tali Aualiitia的推文,文中稱「如果你需要被提醒太平洋國家有自主性(agency)!中國剛剛擱置了他們提出的地區計劃……太平洋國家正要求霸權(powers)負責」。

會後,王毅則稱:「近期有人質疑中國為何如此積極地支持和幫助南太島國。我願明確告訴大家,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也是一個負責任大國,我們不僅幫助支持南太島國,也幫助支持非洲、亞洲、拉丁美洲等廣大發展中國家。我們不僅今天如此,過去也是如此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就勒緊褲腰帶,為非洲兄弟修建鐵路。」他奉勸一些人「不必過分焦慮、過於緊張」。

未見「安全合作」

在王毅5月26日起程之前,包括路透社、美聯社、《衛報》在內等不少西方媒體都得到一份據稱由中國草議的「共同發展願望」(Common Development Vision)協議草稿,以及其附從的五年行動計劃,據稱是中國希望南太平洋國家能一同參與的合作方案。

據相關報道,草稿提出由中國提供當地警隊的中高層訓練,強化傳統和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並加大執法合作。同時,中國亦希望與太平洋國家共同建立有關捕魚等海洋資源利用的計劃,而且承諾加大對區內國家的投資,並提到建立中國與太平洋島國自貿區的可能性。文件還特別提到一個中國原則,以及中國不干涉太平洋島國內政。

而在其五年行動計劃中,中國提出將在2025年前全面落實2,500個政府獎金學,並在2022年開始為太平洋島國外交官舉辦首個訓練計劃;建立刑事調查實驗室,用於指紋檢驗、法醫檢驗等;花費200萬美元和派出200名醫療人員到當地抗擊新冠疫情;承諾幫助區內國家對抗氣候轉變等。

此等協議草稿的公布,與此前中國與所羅門群島所簽協議的文本被公開的情況一般,引來澳洲、新西蘭、美國等國的重大關注,特別是有關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安全合作的項目。剛上任的澳洲總理阿爾巴內塞(Anthony Albanese)就上周就趕在王毅到訪前派出外長黃英賢(Penny Wong)先行訪問斐濟,並稱澳洲將對太平洋提出全面政策,指出「很明顯,中國將要擴展其影響力到二戰以來……一直將澳洲認定為首選安全夥伴的地區」。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斐濟主持召開第二次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議,會後與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一同會見傳媒。圖為2022年5月30日,兩人出席記者會時的情形。(AP)

至今,除了早與中國簽訂雙邊安全合作協議的所羅門群島外,王毅與基里巴斯(Kiribati)總統馬茂(Taneti Maamau)一同出席了兩國就共建一帶一路、防災減災、基礎建設、旅遊、民生等合作文件的簽字儀式,亦與薩摩亞總理菲婭梅(Fiamē Naomi Mataʻafa)出席了經濟技術、文化等合作文件的簽字儀式。

外界對於這些協議的詳細內容所知不多。外界特別關注2019年將外交關係由台北轉向北京的基里巴斯會否對華開放其一處面積達40萬平方公里的漁場。基里巴斯有匿名官員則稱該國注重與華貿易和旅遊業,卻對安全合作不太熱衷。

而讓外媒為王毅此行作「挫折」定性的,則是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之後的結果。根據中方會後列出的五方面共識,當中只包括「深化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捍衛國家主權獨立和民族尊嚴」、「追求共同發展繁榮」、「倡導真正的多邊主義」、「促進民心民意相通」,後三者之下有提到一些具體層面的合作,卻隻字不提西方關注的「安全」一詞。

相較之下,中國另外自行提出的《中國關於同太平洋島國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的立場文件》中,安全就排行在中方各願景和設想的第三位,只僅次於「全人類共同價值」和各自尊重主權的政治項目之後。

早在王毅出訪前的5月20日,與美國有《自由聯繫條約》(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的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總統帕努埃洛(David Panuelo)就曾致函區內21個島國領袖,指中國「預先決定的共同聲明」需要被否定,認為該協議將為中國開啟控制區內漁業和通訊基建的大門,指之有可能帶來「新冷戰」。

如果外媒此前報道的中國提案屬實,此刻中國的確未能說服南太平洋區內各國與中方達成一個包括安全合作在內的全面合作協議。但這能否算等上是一種「挫折」,卻值得商榷。

澳洲新外長黃英賢5月26日搶先訪問了斐濟。(AP)

外交是一個過程

首先,中國與南太平洋國家加深關係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單一事件。從這次才是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的第二次會議(首次是在去年10月)可見,中國的域內外交其實已有長足的進展。例如其與所羅門群島的安全合作據報就容許中國派出警員、軍隊人員等武裝到所羅門群島進行維持社會秩序等任務,中國戰艦也能停泊於所羅門諸島作物流補給等用途。這無庸置疑是打破了澳洲、新西蘭的區內安全獨大地位。

其次,中國也成為了區內國家資源出口的首要買家。根據《衛報》的分析,在海產、木材、礦物方面,按重量計算,這些區內資源超過一半都出口到中國,牽涉商品總值33億美元(2019年數字)。這一層經濟關係,就成為了中國同南太平洋島國發展更廣泛合作關係的物質基礎,難以被其他國家所取代。

而且,南太平洋島國一直以來對作為區內「首選」大老的澳洲也頗有微言。例如在自由黨敗選後當上該黨領袖的澳洲前防長達頓(Peter Dutton)2015年就曾在島國關心的海平面上升問題上開玩笑;其後的莫里森(Scott Morrison)當局對區內國家也抱持着「拿了錢就閉嘴不要再談氣候轉變」的態度,被一些島國前領袖公開批評。而美國也長期忽視南太平洋,直到最近才着手重開自1993年起已關閉的駐所羅門群島大使館。

這些有欠尊重和漠視的外交態度,在美國及其盟友一強獨大之時,尚且是區內國家之所不能不接受。但如果有其他國家更有心有力提供幫助的話,「吃兩家茶禮」當然是最明智的選擇。

同時,無論是從外媒預先得到的文件,還是中方後來公布的立場文件來看,中方給區內國家的合作框架明確比西方更為齊備和全面。這也構成了區內國家願意與中國加強合作的基礎,也構成了西方眼中的威脅。

當然,在西方對中國的介入視為威脅之際,不想選邊站的南太平洋島國也不便過於急進。這也許就解釋了為何這次中國-南太平洋島國外長會並沒有達至具體的正面結果。但從整體形勢來看,將此描述為中國的「挫折」是欠有大局觀的。

另一方面,從西方國家對這次王毅出訪的擔心本身來看,南太平洋在當今世局之中,已很明顯不再是西方理所當然的後花院,其區內影響力必需各國小心經營和爭取。而在這個轉變中的形勢中,中國也應該自我警惕,不要像西方以往一般將區內國家視作「理所當然」——中國不應期望區內國會對由中方寫成的協議一下子照單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