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局勢|印俄曖昧之際 為什麼印歐關係反而走向新高峰?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俄烏衝突爆發後,印度在國際政治上的地位突然變得「炙手可熱」。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四月下旬訪問印度時,雙方共同發布了題為「通過國家復原力實現共同安全和繁榮」的聯合聲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訪問期間,歐盟和印度同意成立一個貿易和技術委員會,以加強雙方之間的合作。繼約翰遜、馮德萊恩後,波蘭、立陶宛、斯洛文尼亞、葡萄牙、荷蘭、挪威和盧森堡的外交部長也接連訪問印度。

在歐洲領導人紛紛訪印後,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5月2日啟程前往德國、丹麥和法國訪問,他2日在柏林與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舉行會談,隨後前往哥本哈根,3日起與丹麥首相、冰島總理、芬蘭總理、瑞典首相和挪威首相出席為期兩天的印度-北歐峰會。莫迪之後也在法國短暫停留,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會面,「分享對各種地區和全球議題的看法,並對正在開展的雙邊合作進行評估」。

可以看到,雖然印度在俄烏衝突中,選擇背棄美歐保持較為中立的立場,但近期印歐關係不僅逆勢上揚,還獲得了諸多突破。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又受哪些因素影響?

印著名地緣戰略學者拉賈·莫漢(Raja Mohan)指出:一是印度和歐盟都想減少對俄羅斯依賴;二是印度和歐盟都需要更好應對快速崛起的中國;三是印度和歐盟都期待在美國影響下扮演重要的區域角色。

作者預測,這三方面因素疊加共震將使印歐關係出現新的高潮。雖然這種預測有大幅誇大印度戰略重要性的嫌疑,但這也為我們進一步理解印度的態度提供了新的角度。

2022年4月21日,英國首相約翰遜訪問印度到訪甘地的家鄉。(AP)

2022年4月24日,馬克龍再次當選法國總統,這讓整個歐洲和北美都鬆了一口氣。印度也對馬克龍成功連任而感到高興,因為他為印法戰略伙伴關係奠定了堅實基礎。

假如馬克龍的對手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獲勝,歐洲地緣政治將急劇複雜化。如果說俄烏衝突挑戰現有的歐洲地區秩序,那麼勒龐對馬克龍的挑戰則展現出俄羅斯在歐洲國家內政問題上的廣泛影響力。勒龐和歐洲其他許多右翼領導人一樣,與普京(Vladimir Putin)關係密切,而他們許多人都對歐盟懷有很深敵意。如果勒龐獲勝,不僅會改變法國的國際軌跡,而且還會動搖歐盟的政治核心。

與試圖通過左翼政黨影響歐洲政治的蘇聯不同,如今俄羅斯通過右翼政黨影響歐洲政治。勒龐獲得近42%的選票,這反映出歐洲主流政治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現在歐洲各國除加倍努力對抗普京之外別無選擇。

俄羅斯對歐洲內政的威脅是影響印度加強對歐接觸的因素之一。儘管20年來印度和歐盟一直談論建立戰略伙伴關係,但卻受三個外部因素影響而進展緩慢。

一、俄羅斯因素

在與近日到訪德里的歐洲領導人的談話中,俄烏衝突是重點話題。印度不願譴責普京的入侵行為,這可能表明印俄關係仍舊密不可分。這表明,在俄烏衝突中印度所能做出的最好回應就是保持「中立」。在過去幾周裏,印度堅稱其沉默並不是支持俄羅斯入侵。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反覆強調要尊重各國領土完整,這事實上否定了俄羅斯。

毋庸置疑,在中印戰略競爭不斷升級的背景下,俄烏衝突使印度感到十分不安。對印度來說,俄羅斯和西方之間保持正常關係是最理想的狀態。然而,印度迅速拉近與歐美的政治經濟聯繫時,俄羅斯卻與西方陷入激烈對抗。印度或許會念及對俄舊情,但絕不會為此斬斷與西方日益升温的關係。近年來,鑑於俄羅斯經濟實力不斷下降,且在國際舞台上逐漸被孤立,印度要做的選擇其實早已經昭然若揭。

同時,地理上相鄰且產業互補決定了俄歐經貿關係緊密。歐盟與俄羅斯貿易規模巨大,年貿易額約為2,600億美元,而歐盟與印度年貿易額僅為100億美元。與印度國情不同,歐洲與俄羅斯的社會聯繫根深蒂固。包括馬克龍在內的歐洲領導人一直主張與俄羅斯實現歷史性和解,並將莫斯科納入區域安全秩序中。

然而,普京在烏克蘭的行動迫使歐洲採取代價高昂的措施對俄脱鈎。德國尤是如此,因為它與俄羅斯存在穩固而密切的商業聯繫。由於普京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無法取勝的衝突,俄羅斯註定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沉重代價,勢必元氣大傷。

俄烏衝突無疑引起一個重大的短期問題,一個印度、歐盟都必須處理的問題。現在,印度和歐盟發現他們目標一致——都想要減少對俄羅斯的依賴。從長遠來看,俄羅斯逐漸衰落,其對印歐關係產生的影響也會隨之減弱。

近一個世紀以來,印俄關係使印歐關係變得複雜。如果說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鼓舞了印度民族獨立運動,那麼在冷戰時期,對蘇夥伴關係則主導了印度對外關係。但如今,俄羅斯影響印度國際關係的時代即將結束。

2021年12月,莫迪熱情接待了到訪的普京。(AP)

二、中國因素

中國日益強大客觀上推動印歐彼此加強夥伴關係。與印度認為俄羅斯「被迫對華交好」的認知相反,二十多年來俄羅斯事實上一直不斷主動深化對華關係,這讓印度十分焦慮。2021年6月美總統拜登在日內瓦會見普京,提出要探索對俄建立富有成效外交關係。但是,普京卻做出慎重戰略抉擇——選擇了中國。2022年2月,普京訪問北京,兩國提出「中俄關系上不封頂」。

無論俄羅斯是被迫還是主動與中國交好,對於印度而言都沒有區別。印度別無選擇,只能應對俄羅斯選擇所產生的後果。過去20年中,如何應對中國崛起對印度決策者而言已成為一個時代性難題。而中俄緊密關係使這一挑戰變得更加難以應對。

在印度努力與俄羅斯保持合理關係時,歐盟應該成為印度應對中國挑戰的重要夥伴。歐盟對中國的重新認識也鞏固了這一點。二十多年來,中歐貿易往來非常頻繁,歐洲顯然對中國的長遠政治抱負考慮不足。中歐問題繁多、中俄地緣政治關係緊密,再加上中美關係迅速惡化,這意味着歐盟恐投入更多政治資本對印建立更加目標明確的戰略關係。印度也將對此做出回應。

三、美國因素

最近,歐洲試圖擺脱美國獲得「戰略自主」的呼聲與印度的意願高度一致。然而,俄烏衝突又突出美國在幫助歐洲對抗俄羅斯的重要地位。在亞洲,中國的強硬態度再度讓美國成為塑造區域和平與安全的關鍵因素。

然而,美國並不想其在歐洲和亞洲的盟友趨於軟弱。美國希望歐洲能強大到為自己的安全承擔更多的責任;同時希望印度在亞洲能發揮更大的作用,能夠確保地區安全。最重要的是,美國希望印歐洲間建立更牢固的關係。

俄烏衝突迫使印度重新調整其大國關係,也迫使歐洲重新聚焦地緣政治。自獨立以來,印度與歐盟首次利益空前一致,這意味着雙方可以攜手重塑歐亞大陸以及印太地區秩序。

【本文作者拉賈·莫漢,為新德里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 New Delhi)高級研究員和《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國際事務特約編輯。

本文原於4月26日刊載於《The India Express》網站,原標題為「India, Europe and the Russian complication」。本文中文版本較早刊載於南亞研究通訊公眾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