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危機與能源變局:全球大重置|安邦智庫
隨着俄烏危機升級,除了引發全球能源市場的動盪外,還引發了全球能源產業和市場的深層變局。通過跟蹤各國在能源領域的變化之後,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認為,全球能源產業正在進行一場「大重置」。
所謂大重置,是指在俄烏地緣政治危機刺激之下,引發全球能源生產、交易、運輸、消費、投資及金融市場等多個領域進行的重大調整,這種系統調整改變了過去全球能源領域既定的發展趨勢,將帶來全球能源產業和能源市場的重構。
在歷史上,能源市場受到地緣政治事件衝擊並不少見。上個世紀70年代的兩次能源危機,1999年的北約攻擊南斯拉夫,2001的「9・11」恐怖襲擊事件,2022年2月爆發的俄烏衝突升級……每一次事件都會對國際能源市場帶來不同程度的衝擊。不過,並非每一次衝擊都能導致全球能源市場的大重置。此次危機的特殊之處在於,作為危機當事方之一的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由於此次危機引發了俄羅斯與幾乎整個西方世界的對峙,巨大的地緣政治風險驅使全球性的能源產業重置。
俄羅斯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供應國之一,該國石油及天然氣產量均排名世界第二位,同時是第二大石油出口國、第一大天然氣出口國,石油及天然氣出口量在全球出口貿易中的佔比達到25%左右。俄羅斯的石油出口僅次於沙特阿拉伯,每天出口大約400萬至500萬桶原油,以及200萬至300萬桶成品油。2021年俄羅斯原油產量約為5.2億噸,排名世界第三,位居美國、沙特之後;天然氣產量為7,610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二,佔世界天然氣總產量的18%左右。2021年,俄羅斯出口石油約2.3億噸,僅次於沙特阿拉伯;天然氣出口約2,000億立方米,世界第一。歐洲是俄羅斯能源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俄羅斯出口到歐洲的石油和天然氣在俄羅斯總出口的佔比分別達50%和78%。
毫無疑問,俄烏危機已經重創了俄羅斯與歐洲的關係,西方對俄羅斯實行的多方面制裁以及俄羅斯實行的反制裁,將使得俄羅斯與西方關係陷入持久的大倒退。目前,美歐對俄制裁中,暫時未包括對歐美有重大利益關係的石油和天然氣,這也為俄羅斯保留了少有的「輸血」管道。
不過,這條管道十分脆弱,一旦美歐決定加大制裁俄羅斯、準備斷掉其重要的經濟來源,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輸出將會停止。這種極端情況如果出現,將使得世界能源市場發生重大變化。
以歐洲的天然氣為例,英國石油(BP)的數據顯示,2020年歐洲天然氣消費量為5,411億立方米(過去五年均值5,478億立方米),從俄羅斯進口量為1,849億立方米(占歐洲消費量的34.2%),其中管道天然氣1,677億立方米。如果在極端情況下,俄羅斯徹底對歐洲天然氣斷供,則意味着歐洲需要找到1,849億立方米的替代天然氣。
歐洲和其他國家對俄羅斯的能源輸出已經保持警惕,並着手進行調整,而這將影響到全球能源供需體系。國際能源署(IEA)3月3日稱:「沒有人再有任何幻想。歐洲需要迅速採取行動,為明年冬天俄羅斯天然氣供應面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做好準備」。IEA估計,通過轉向其他天然氣供應商和使用其他能源,歐盟可以在一年內將其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減少三分之一以上。在管道氣方面,阿塞拜疆和北非的管道氣供應量還有提升的空間。液化天然氣方面,美國將是最大的增量來源。此外,歐洲還需要同亞洲國家爭奪由卡塔爾和澳大利亞提供的LNG合同。歐洲要增加LNG進口,就需要付出比管道氣更高昂的成本,同時像德國這樣缺少接收終端的國家還面臨着送氣和儲氣能力的考驗。
雖然大範圍禁止俄羅斯原油出口的措施尚未頒佈,歐美工業界已經開始「自我強化」:煉油廠開始避開俄羅斯石油,銀行則拒絕為俄羅斯大宗商品的運輸提供資金。這在全球原油貿易體系中引發連鎖反應:3月1日的俄羅斯烏拉爾石油已經較布倫特原油貼水超過18美元。市場估計,截止3月2日,受影響的俄羅斯原油出口量已經達到300萬桶/日。非俄羅斯的原油也被捲入了這場動盪中。據路透社報道,國際買家正在迴避由裏海管道(CPC)輸送的原油,因為該管道輸送的原油可能與俄羅斯原油混在一起,並且裏海管道的終端是位於黑海的俄羅斯港口。裏海管道每天從哈薩克斯坦輸送超過100萬桶原油,相當於世界供應量的1%以上。市場預計,在上述背景下,俄羅斯可能將被迫部分減產。
能源大重置還會影響各國對傳統能源及核能的政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隨着俄烏危機升級,國際油氣、煤炭價格飆升,核電正重回各國政府的視野。今年2月11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宣佈大規模重振核電計劃,法國將建造至少6座新的核反應堆,並研究再建8座反應堆的可能性。2月16日,哈薩克斯坦能源部表示,在預計出現電力短缺的情況下,哈薩克斯坦建設核電站是最具前景的解決辦法。菲律賓也加入了「擁抱核電」的國家行列,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在日前的一份行政命令中提及,「考慮到需求和天然氣資源預計枯竭的趨勢,核電將在滿足(能源)需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3月3日,芬蘭公用事業公司 FORTUM 向政府申請,希望將已使用40餘年的 LOVIISA 核電站壽命延長至2050年。此前,該核電站應於2030年關閉。3月2日,德國經濟部長ROBERT HABECK透露,德國正在權衡是否延長其剩餘核電站的壽命,作為在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不確定情況下保障該國能源供應的一種方式。德國曾計劃在2022年底前關閉其核電站。此外,印度、南非等國同樣計劃大幅擴建核電。
煤炭也納入了能源重置的範圍。在壓力之下,德國在退煤政策上出現了鬆動。德國經濟研究所最近在一份報告中建議,將因氣候保護原因而被封存的煤炭發電廠再次開啟投入使用。按照德國的計劃,2038年前將關閉所有煤電廠,2050年前將放棄使用天然氣。但在地緣政治危機帶來的能源危機現實下,這些很綠色、很環保的計劃,將受到不小的影響。此外,歐洲其他國家也可能重啟或加大煤炭應用。
從這些變化可以看到,因為地緣政治危機而加大的能源危機,正在推動多國重新啟動核電、煤電應用,此外還可能刺激其他綠色能源以及節能應用。一個能源再重置的巨大轉換過程已經在全世界展開,不僅體現在能源市場上,在法律上、產業計劃上、基金投資上、政府能源政策上、金融保險上,都將因為能源重置而產生變動。
最終分析結論:
俄烏危機升級不僅引發了影響全球的地緣政治危機,還極大地衝擊了全球能源產業和能源市場體系,導致了波及全球能源生產、交易、投資、金融、法律、消費等領域的能源大重置。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和能源進口國之一,中國必將受到全球能源重置的重大影響。全面評估全球能源重置的影響並及時制定或調整能源安全戰略,對中國來說已經十分迫切了。
本文轉載自安邦智庫3月6日「每日經濟」分析專欄。原標題為「全球進入能源大重置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