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是美國「協防台灣」的範例?

撰文:衛城
出版:更新:

俄羅斯軍隊2月24日以超乎外界想像的速度,海陸空多路進擊烏克蘭,不過兩天時間,即已兵臨烏克蘭首都基輔城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不禁痛陳歐洲各國膽怯介入,看不到任何人願意與烏克蘭並肩作戰,徒留烏克蘭獨力反抗俄軍,並釋放願與俄羅斯談判之議。

與此同時,極具指標性的美國政府作為方面,儘管五角大廈24日宣佈將增派7,000名美軍前往東歐,對烏克蘭給錢給武器,但白宮已再三強調,不會有任何美軍進入烏克蘭境內。對照美國在戰前口口聲聲支持烏克蘭,事發迄今的具體行動只見有限制裁,顯然美國從未認真考量動真格地軍援烏克蘭戰線;又或者說,美國此次明知俄羅斯的可能攻擊,但早早就放棄了軍事介入的選項,凡此都促使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打從一開始便有恃無恐。

在孤立無援的戰況下,烏克蘭駐聯合國代表基斯提亞(Sergiy Kyslytsya)在聯合國安理會就烏克蘭危機召開的緊急會議中,沮喪且憤慨地稱道,「現在緩和局勢為時已晚,各國應協助制止俄烏衝突」,相較千里之外故土的砲聲雷鳴,基斯提亞之語不過狗吠火車,喚不醒北約國家與美國對其的一絲憐憫——當然,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至少試圖擔任調停,唯事到如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面對俄烏近乎倒數的戰況,唯一準備好的,或僅有待戰事結束的善後工作編排,無意與烏克蘭禍福與共,唇齒相依。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俄羅斯軍事行動後承認,烏克蘭只能孤軍奮戰。(AP)

眼見莫斯科秣馬厲兵揮兵基輔,做困獸之鬥的澤連斯基再如何望穿秋水,依舊盼不到美軍來援的福音,環顧全球,最心有慼慼且深感唇亡齒寒的莫過於台灣。這已然不是台灣單方面對號入座的問題,而是踏實反映在國際社會眼中,俄軍侵烏相當程度帶給北京他日武力統一台灣的示範。

例如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示警,如果西方國家無法兑現支持烏克蘭獨立的承諾,將會為世界帶來災害,台灣恐怕也難以倖免。前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也趁亂預言,「下一次危機就在台海,中國肯定向台灣動手」。美國Twitter在俄烏開戰當天的熱搜排行,台灣甚至僅次於烏克蘭高掛第二,這肉眼可見的危險,不在話下。

然而,反觀台灣政府的回應,即可預見其「烏克蘭化」的類似心態。蔡英文2月25日發文,先是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主權的侵害,以及對於區域及全球和平穩定的破壞,進而強調台海局勢和烏克蘭局勢有本質上的不同。

想當然爾,蔡英文一席台灣不同於烏克蘭處境的話,說得臉不紅氣不喘,從台灣獨派與反中陣營的敍事立場來看,烏克蘭今日已敗退至此,台灣當然必要與之不同,尤其在翹首盼望一旦台海有事,美軍能夠來援的份上,台灣社會長年瀰漫在中共不敢打,美國會來幫的心態,美國今日見死不救烏克蘭的這套劇本,萬萬必要與台美關係劃清界線。

烏克蘭總統官方網站2021年9月1日發布消息稱,在澤連斯基訪美期間,美國和烏克蘭簽署了一系列協定,涉及戰略軍事合作、科技合作、邊境安全等領域,如今看來皆是紙上談兵。(烏克蘭總統官方網站)

但揮之不去的現實,烏克蘭之殤走到今日,難道還不好與台灣相提並論嗎?俄羅斯疾風式出兵,迅速掌握對烏克蘭的制空與制海權,一旦他日台海真不幸生致戰端,俄烏間強弱懸殊的對比,又何嘗不能夠是兩岸軍力直面衝突前的遵遵告誡?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曾謂,「如果烏克蘭要生存與發展,不應該在西方與東方間抉擇、不應該成為一方反對另一方的前哨」,台灣與烏克蘭的共性便在於此,不明白大國政治運作的關竅,並且願當馬前卒,富貴拱手他人,把悲傷留給自己。

事實上,台灣壓根沒必要去承受烏克蘭所受到的屈辱,出兵烏克蘭對莫斯科來說,存乎普京的「一念之間」,而美國則從沒預備要出兵為誰打仗。同樣的道理套用在台海,儘管北京官方迄今矢言和平統一道路不變,但武統做為不會消失的備選項,哪怕時空環境之變,或一時突發,「武統」自然也能存乎北京的一念之間,屆時台灣要問的,與澤連斯基疾呼的美軍什麼時候來援?美軍會不會來援?兩者間又有多大的差別?

俄羅斯進犯烏克蘭的戰事一起,必然涉及道德問題,兩軍對壘下,荼毒的皆是百姓。烏克蘭人民何以至此,得攜家逃難、上演父女別離,澤連斯基、強生、拜登以及北約秘書長等人都該在塗炭生靈的帳本記上一筆,渠等何以成就了衰敗烏克蘭的符號?對照台海安全格局,所謂的「四方安全會談」(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成員,如美日印澳等國,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也是把台灣安全掛在嘴邊反覆播送,問題是,美國軍援烏克蘭終究是未竟的福音,烏克蘭已經示範了一次,台灣要如何確保澤連斯基之難他日不會複製在自己身上,這才是最困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