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發兵烏克蘭的成效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當地時間2月24日黎明時分,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發表講話,宣佈俄軍將對頓巴斯採取「特別軍事行動」,旨在令烏克蘭「非軍事化」、「去納粹化」。話音剛落,俄軍先頭部隊便從北方的俄烏邊境、東方的頓巴斯、南方的克里米亞三線出動。

烏克蘭方面,各大城市到2月24日上午才開始戒嚴,並實施局部管制。隨着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宣佈已「動員所有軍事力量和特種部隊」,這場迷霧重重的「戰爭」才在媒體上打響了。

當地時間2月24日上午,俄軍及頓巴斯民兵組織在頓巴斯地區的實際接觸線與烏軍發生衝突。俄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Igor Konashenkov)將軍稱俄軍與地方民團「發動反攻」,突破了烏軍「裝備精良、防禦嚴整」的陣地,並推進1.5到3公里不等。但烏軍在俄軍及地方民團前也往往放下武器、放棄抵抗。

按照澤連斯基於香港時間2月25日清晨的表態,有137名烏克蘭軍人在過去一天多的時間裏陣亡——也即雙方其實並未爆發真正意義上短兵相接、激烈交戰的情況。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天裏,也只有盧甘斯克民兵下午渡過頓涅茨河之後,雙方才在盧甘斯克打了幾槍,勉強有些戰爭的影子。

此次行動中,俄軍展示了現代戰爭的特徵。俄羅斯空天軍等部隊也對烏克蘭的防空目標、軍事指揮機構展開了定點打擊,約在莫斯科時間上午7時許(基輔時間上午6時,香港時間正午12時),俄羅斯國防部宣佈烏克蘭武裝部隊的軍事基礎設施、防空設施、軍用機場和航空設施因「高精度武器」而癱瘓;約兩個鐘頭後,俄軍再次宣佈「烏克蘭武裝部隊的防空系統已被壓制」。

俄羅斯國防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強調,俄方不襲擊城市等民用目標,只對「軍事基礎設施、防空設施、軍用機場和航空設施」採取精密打擊,包括烏克蘭國民衛隊司令部、烏軍的「旗手」(Bayraktar)無人機基地等重要目標都在第一時間遭遇破壞性打擊。這種精準打擊的效果,足以瓦解一線烏方人員的戰鬥意志。

2月24日,烏控頓巴斯地區的主要城市馬里烏波爾(Mariupol),俄軍對烏克蘭軍事設施進行了精準打擊。(美聯社)

此外,戰爭迷霧背後的真假難辨的情報,成為了前線戰果的「效果倍增器」。2月24日,全球社交媒體即風傳各種令人瞠目結舌的烏克蘭戰況,譬如「俄羅斯空降軍(VDV)進入了基輔近郊開始交火」,「俄軍海軍陸戰隊登陸敖德薩(Odesa,烏克蘭西南部港口城市)」……西方觀察家認為,這些消息可能是俄羅斯心理戰部隊有意投放的假新聞,也有可能是美國方面為了渲染俄羅斯威脅、印證白宮預言正確而散出的訊息。

雖然烏克蘭當局很快發布戰場一線訊息,證明基輔外圍目前尚無俄軍,敖德薩當下也沒有易手。但這種闢謠在烏克蘭各界人心惶惶,各地民團彼此開火,爆炸槍聲亂作一團的環境下,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隨着哈爾科夫(Kharkiv,烏克蘭第二大城市,位於國境東北,臨近俄羅斯)、敖德薩、馬里烏波爾等地的烏軍軍事倉庫、防空系統都發生爆炸,烏克蘭人已經懶得計較俄羅斯是否真的發動了攻擊,基輔等大城市的各階層民眾已經湧上街頭,開始逃荒。這使得很多「愛國」烏克蘭人除了在社交網絡上詛咒「Katsaps」(烏克蘭語中俄羅斯人的蔑稱)多死幾個之外,似乎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對分析人士來說,烏克蘭戰事可能從一開始就已經分出了勝負。從2021年11月22日開始,烏克蘭情報部門就已經給烏克蘭陸軍描繪了自己可能遭遇的恐怖敵人。即總兵力在10.5萬至9.2萬人不等的50個俄軍「營戰術群」(BTG)。

根據烏克蘭軍方情報,俄軍部署包括1,300輛到1,200輛各型坦克;3,400輛到2,900輛各型裝甲車輛;34處到28處地面衛星指揮部;1,800門至1,600門各型火炮;近600架各型航空器;91艘各型艦船及6艘潛艇。這一規模是2021年12月逐漸堆積到烏東一線的12萬缺衣少食的烏軍難以抵擋的。在普京已經宣佈烏軍放下武器即可確保人身安全後,即有情報稱烏東前線的烏軍57旅和53旅兩個獨立機械化部隊「似已瓦解」。

在哈爾科夫一線,當地民眾已經因戰端開啟而陷於恐慌。(美聯社)

就目前局面來看,以拜登(Joe Biden)為首的美國和北約(NATO)對於烏克蘭仍堅持提供「一切援助」,除了軍援之外。以法國、德國為首的歐盟也僅展示了對烏克蘭的口頭支持,這對於困守利沃夫(Lviv,烏克蘭西部臨近波蘭的重要城市)的烏克蘭當局可能是絕望的。

最終,普京的兵鋒可能不會超過俄軍「維和」的範圍,也即名義上屬於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共和國,卻在過去8年內由烏克蘭軍隊控制的領土,俄軍的最大目標可能也就只限於全取兩州之地,為剛認可的兩個共和國「奪回應有之地」。

畢竟,頓河以西地區對俄羅斯的認可程度有限:2014年的「公投」及烏克蘭西南部衝突的勝負,也決定了烏克蘭五個「親俄」州,即克里米亞、頓涅茲克、盧甘斯克、哈爾科夫、敖德薩中,只有克里米亞、頓涅茨克和盧甘茨克具備奪取的可能。

但俄軍倘若完成其「維和」目標,這所帶來的政治衝擊,比俄軍全取烏克蘭更嚴峻。

由於普京強調俄方將努力實現烏克蘭的「去納粹化」,這一針對性的發言直指基輔當局:在2014年「歐盟示威」(Euro Maidan)政變後,烏克蘭將曾與納粹德國合作的班德拉(Stepan Bandera)等活動家奉為「烏克蘭英雄」,這也讓而今的烏克蘭即將面臨尷尬的一面。

俄軍的表現還將近一步向歐洲證明,北約在保障區域安全這一點上毫無作用。而這場行動的重要一環,就是它讓普京基於頓巴斯地區和各市軍事設備的一場有限行動,起到了威懾烏克蘭全境,乃至西方世界的重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