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有合理的安全擔憂 但肢解烏克蘭的行為必須被譴責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當地時間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簽署命令,承認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為獨立國家,並簽署了俄羅斯與這兩個「共和國」的友好合作互助條約。
烏克蘭衝突進入了新歷史階段。

導致這種局面產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烏克蘭的愚蠢,缺乏戰略遠見與戰略定力。作為身處大國地緣衝突不穩定地帶的國家,烏克蘭完全可以在東西方之間擔當橋樑角色,就像當年的芬蘭同時掐住俄羅斯與西方,同時從俄羅斯與西方拿好處,這樣既能保證本國的主權與領土完整,又可以確保國內穩定定,讓民眾過上和平安寧的幸福生活。

但是,中了西方民主毒藥的烏克蘭,在北約尤其是美國鼓譟下,執意要擺脱俄羅斯影響,加入西方北約陣營。結果,這種出於「擺脱俄羅斯威脅」的心態,反而催生了俄羅斯的安全恐懼。因為擔心北約東擴影響到自身安全,俄羅斯先下手為強,介入並挑唆烏克蘭內部衝突,先是吞下了克里米亞,現在又承認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獨立。

另一個必須為今天這種局面負責的是美國與北約。正是由美國主導的北約這二十多年不斷東擴,不斷鼓譟烏克蘭政客與民眾的反俄思潮,並且試圖把烏克蘭納入北約,變成遏制俄羅斯的橋頭堡的行為,激起了俄羅斯的安全擔憂。俄羅斯有今日之舉,對美國與北約來說是一個響亮的耳光,將這二者放入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針對俄羅斯的做法,美國與北約如果軍事介入,俄羅斯必然全面開打,烏克蘭必然失敗,美國與北約完全無法承擔這樣的後果;但是,美國與北約不介入,又讓人們看到了來自美國與北約的安全承諾是多麼脆弱,對於美國和北約的臉面與信譽構成了嚴重挫傷。

所以,從美國、烏克蘭與北約行為所招致的後果看,俄羅斯的行為是不奇怪的,俄羅斯出於對自身安全的擔憂所做出的反應,有其可以自洽的邏輯,可以說完全是烏克蘭的愚蠢與北約和美國的算計,才招致俄今天的惡果。從俄羅斯國家利益的角度,普京堪稱「國家英雄」,他在混亂中出手,既捍衛了俄羅斯的安全與尊嚴,又擴張了俄羅斯的領土與安全邊界,實現了俄羅斯國家利益最大化。

(Getty)

但與此同時,也必須認識到,俄羅斯為維護自身安全、拓展本國利益而公然介入他國內政,藉助地區混亂局勢策動公然分裂其它國家,甚至吞併其它主權國家領土的的行為,是違反了《聯合國憲章》與新明斯克協議的。

《聯合國憲章》明確規定,「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係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俄羅斯此舉就是以武力威脅方式,侵害了烏克蘭的領土完整與政治獨立。

所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事件發生後發表聲明指出,俄羅斯此舉侵犯了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原則,這個定性是非常準確的。

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此前應邀以視頻方式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時也表示,各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都應當得到尊重和維護,因為這是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體現的是聯合國憲章的宗旨,也是中方一貫秉持的原則立場,對烏克蘭也不例外。事件發生後,中國在進一步表態時也再次「主張各國根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與原則,和平解決國際爭端」。這些表態都展現了中國在這一問題上原則立場。

所以,俄羅斯這種藉助武力威脅肢解分裂一個主權國家的行為,不管有再多理由解釋,都違背了《聯合國憲章》的相關條款和新明斯克協議精神,是不能被縱容的,是應當被譴責的,在這個以主權國家為秩序基礎的世界,如果這種情況在國際上氾濫,絕對是國際秩序的災難。

尤其是,俄羅斯今次這種行為還不能作為孤立事件看待,而是應該聯繫它歷史上在類似事件上的行為來認識。歷史的視角有助於我們撥開籠罩在今天衝突局面上的迷霧,看透事情的本質。事實上,從歷史的視角就可以發現,這一百多年來,俄羅斯正是通過類似方式,先鼓譟他國內亂而後介入,然後再打着保護某些地區或部族利益的方式,肢解其它國家,並把他國國土納入自身領土或勢力範圍的。包括中國的外蒙古以及唐努烏梁海等地,就是這樣被俄羅斯吞併。

所以,無論從維護當今國際秩序和《聯合國憲章》的角度,還是從國際基本道義的角度,抑或是從歷史觀察的維度,俄羅斯公然肢解一個主權國家的行為都理應受到譴責。

當然,當今國際政治是高度複雜的博弈,除了國際法與道義,還有實力、利益等不可忽視的要素,而且往往後者在起到主導作用。所以這件事會怎樣結束,恐怕並不會完全按照國際法演繹,聯合國恐怕也無能為力,這正是當今國際政治的悲哀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