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局勢|明斯克協定仍是唯一出路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隨着俄羅斯與白羅斯的聯合軍演,以至俄國的黑海海軍軍演2月10日正式開展,而烏克蘭也同時進行演練回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進一步鼓動俄烏戰雲密佈的氛圍。儘管俄方已表明軍演後士兵將返回基地,但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就警告俄國威脅具「即時性」,呼籲美國公民離開烏克蘭,同類政策也獲得英國、日本、荷蘭、拉脫維亞等國跟隨。俄國的軍演將在20日結束,觀察者大都認為局勢發展無論是戰是和也將進入明朗化的階段。

戰雲密佈之下,外交活動依然頻繁不絕。有望問鼎相位的英國外相卓慧思(Liz Truss)就在俄方軍演開始的同一天訪問莫斯科,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將在2月12日同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再次通電。此前被指「潛水」的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繼一周前的訪美之行,本周也將抵達莫斯科,嘗試扮演一部份前任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代表歐洲與俄溝通的角色。

馬克龍吹「和」風

不過,最值得關注的卻是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2月7日及8日分別訪問莫斯科和基輔的外交行動。在外界關注普京與馬克龍長桌對坐的距離誇張地遙遠,並為此外交圖像大造文章之際,馬克龍其實已透露出俄烏局面該如何解決。

在一眾西方國家領袖當中,馬克龍對於普京不會動武的判斷最為堅定。在與普京討論5小時之後,普京表示可以「馬克龍的提議和意念」為「我們的下一步行動建立基礎」,是俄方罕有對西方領袖的正面表態。而馬克龍其後更稱普京已對他聲明俄方「不會是行動升級的發起者」,也是明確針對美國戰爭威脅宣傳的反駁,同時表露出馬克龍自己對於「歐洲事歐洲自理」的歐洲主權理念的熱衷。

不過,克里姆林宮很快就對馬克龍的歐洲主權理想撥了一記冷水。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明,法國未能緩和俄國的擔憂,也未有達成任何協議,被外界解讀成對馬克龍「非戰之論」的否定。佩斯科夫明言與法國達成協議「並不可能」,因為「法國只是歐盟和北約的一員,並非其中的領袖」,「另一個國家才是這個陣營的領袖」,反問「這樣我們又怎能談論任何『協議』?」

佩斯科夫的言論,顯示出美國才是有資格與俄國談判的對象。然而,這並不代表馬克龍的外交行動只具象徵性意義。

馬克龍在2019年12月與澤連斯克和普京一同參與諾曼第模式四方會談的場面。這已是最近一次的俄烏德法四國領袖會面。(美聯社)

明斯克協議的不確定性

在莫斯科訪問期間,馬克龍明確指出:「解決烏克蘭問題的唯一方法是政治性的,而這道解方的基礎只能是明斯克協議(Minsk Agreements)。」其後,在他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會面上,他也爭取到澤連斯基重新確認烏方對明斯克協議的承諾。

雖然明斯克協議自2015年2月由普京、時任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默克爾和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經16個小時談判簽定之後幾乎毫無寸進,而且協議只關涉到烏東頓涅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hansk)地區如何恢復和平,對普京就烏克蘭加入北約意圖的憂慮難有即時影響,但烏東俄羅斯族的安全和自由一直是普京的首要考量,而能夠有序恢復能持續的和平,也有助俄烏重建互信。

明斯克協議與其說是一份外交條約,倒不如說是一道急求停火的「拖字訣」。這份英文版本不足千字的協議主要是要求烏東停火、各方從前線撤回重武器、交換人質和囚犯、外來軍力撤走等。在馬克龍口中的「政治性」層面,這份協議卻留下了極大的解讀空間,它要求烏克蘭作出憲法改革,以「去中央化」為關鍵元素,特別針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一些地區,並作出持久的立法以保障這些地區的「特殊地位」;作為交換條件,烏克蘭將能重獲這些地區的主權。

問題在於這個「特殊地位」到底有多特殊?

普京與馬克龍會面所用的談判桌將兩人相隔甚遠,引來各界關注。(美聯社)

現實的情況是,如今自稱為國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並不實行烏克蘭法律,且有自身獲俄國支持的武裝力量,而烏克蘭與當地武裝之間也建立起明確的實控線;俄國亦對近70萬當地居民發出了護照,而當地領袖也曾表態支持加入俄羅斯聯邦。

同時,協議各方一直以來就烏東分離主義者先解決武裝,還是烏國先進行政治改革的爭論無休無止,也加重了俄烏之間的猜忌。

在烏國,一些協議的反對者就認為波羅申科從一開始就不應該簽署這種「城下之盟」,而波羅申科本人在2015年試圖為推進明斯克協議進程的憲法修訂也因遇上重大反對而無果而終。自此,除了明斯克協議的政治元素留下很大的解讀空間之外,明斯克協議的存廢本身也充滿着不確定性。

俄國官方發布的俄白軍演照片。(美聯社)

釐清烏東「特殊地位」才是出路

在這種不確定性之中,烏國不少人會認為接受明斯克協議就等同於放棄烏克蘭獨立進行國家行為的主權。在他們眼中,根據普京對於烏東地區「特殊地位」的解讀,這個特殊地位對於烏克蘭的外交政策將有否決權,類似於比利時的地區能阻止歐盟與他國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情況一般。這將會實然上阻止了烏克蘭加入北約——這正是俄方此刻對美國和北約的主要要求之一。

可是,明斯克協議的不確定性並不必然對俄國有利,而要去除烏國對「失去主權」的憂慮,最可能的方法就要主動去除這個不定確性,為何謂「特殊地位」,以及達至「特殊地位」的路線圖提供詳細的方案,搶佔明斯克協議的解讀權。

當然,俄國以及烏東分離力量對烏克蘭政治、民情可容許的解讀必然會有不滿。但有和平的進程總比沒有好。目前,澤連斯基似乎也已接受了重回明斯克協議的進路,在1月底收回了其原計劃向國會提出、有關收回烏東和克里米亞地區的立法草案。而俄、烏、法、德四方的「諾曼第模式」會談也進行了兩次。

雖然會談都未能就明斯克協議進程達成可見的結果,但如果這次俄烏危機能促成各方重新推動擱置良久的明斯克協議的話,這也不能不算是一個正面的結果——畢竟,如果烏克蘭問題不能如馬克龍所述般以政治手段解決,此刻的軍事緊張將會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