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新高:拜登慘敗 普京在兩個戰場的進擊
從2021年12月至今,國際油價升幅就連升不止。WTI紐約原油7年來首次突破93美元/桶的關口,截至2月8日為91美元/桶,相較於12月初暴漲近四成。布倫特原油則更是高歌猛進,觸及94美元/桶的關口。
這還不是終點。高盛預計今年三季度,國際油價就能衝破100美元/桶大關;美國銀行預測,到今年年中國際油價就能漲到120美元/桶;摩根大通大膽預測,如果俄羅斯和烏克蘭進一步爆發衝突,油價很有可能飆升到150美元/桶,也即2021年Q4石油均價的兩倍……
對此,有人歡喜有人愁。
第一個戰場:通脹
現階段,俄出口石油價格處於八年新高,而在俄美關係緊張、烏東局勢烏雲密佈的情況下,盧布持續貶值,跌至兩年最低點,油價上漲和盧布貶值這一獨特組合,將給俄羅斯帶來超額利潤。此前惠譽(Fitch Ratings)一份報告指出,2021年俄羅斯油氣收入就達到1250億美元,比2020年多了500億美元,而去年布倫特原油最高價格是86.40美元/桶,這意味着今年俄羅斯的油氣收入只會更多。
而反觀美國,根據美國汽車協會(AAA)2月5日燃料數據,美國加油站的平均汽油價格已經上漲至3.435美元/加侖,這是美國自2014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國通脹率已經從去年1月的1.4%飆升至今年1月的7%,油價的高漲還將進一步推動通脹。對拜登政府來說,民眾對通脹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對其在今年秋季的中期選舉十分不利,拜登正在輸掉這個與通脹的戰場。
第二個戰場:石油定價權
再看外部情況。這一波油價強勢上漲,主要是打破了外界的預期——2月2日,以沙特和俄羅斯為首的OPEC+聯盟召開月度產油政策會議,視頻會議僅用16分鐘便達成共識,堅持按原計劃在3月增產40萬桶/日,拒絕了此前美國和印度主要石油消費國每天增產60-80萬桶的訴求。
這表明美國影響石油價格的能力在迅速減弱。或許也正因如此,美國隨即便在2月4日恢復了對伊朗的制裁豁免,允許其開展國際核合作項目。據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表示,這是為了允許美國與伊朗得以洽談重啟伊朗核協議(JCPOA/聯合全面行動計劃)——一旦相關談判取得進展,美國適當解除對伊制裁,伊朗石油出口便可相應提高,增加全球供應。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原油價格上的定價權,可以說趨近於丟了。這是拜登輸掉的另一個戰場,一個至關重要的戰場。
兩方面現況可加持此判斷。其一,在數年前上一輪國際油價博弈中,美國是如何拿下話語權的?是異軍突起的頁岩氣。美國頁岩油氣革命,使曾經的油氣進口大國一躍成為油氣出口國。然而,美國頁岩油氣發展每況愈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很多頁岩油氣公司被疫情掀起的巨浪所吞沒。根本原因在於,美國頁岩油氣行業存在嚴重泡沫,成於資本,卻也敗於資本。
美國頁岩行業募集資金的方式有二,一是發行企業債,二是以油氣儲備為擔保獲取銀行貸款。這與常規油氣開採不同,也使得頁岩氣公司的負債率比常規油氣公司高得多。疫情期間原油價格暴跌,這直接令美國頁岩氣公司資金鍊發生毀滅性斷裂。美國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公司切薩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 Corp.)就是典型。2020年6月申請破產保護,此時該公司的市值僅為1.16億美元,而債務卻高達90億美元。
綜合媒體報道,2004年至2014年,美國27家主要石油生產商的資本支出增加了兩倍,達到了近3,000億美元。然而在2020年後驟減,至1,110億美元,預計2022年資本支出將達到1,350億美元左右,同比增長21.6%,但仍不及2014年投資水平的一半。由於美國頁岩油投產周期較短,且產量衰減速度快,因此需要持續的資本投入以支撐產量的持續增長——然而,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無錢可給」。
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2021年12月,美國已開鑽但未完鑽井(DUCs)數量為4,616口,較2021年11月減少了214口,並已處於2014年以來的底部位置。資本支出的不足,將在較大程度限制美國頁岩油2022年的增量。這自然不利於其爭奪國際油價定價權。
時隔8年 中俄再度大幅加碼能源合作
美國千倉百孔,而2014年被美國逼到「油窮幣現」的俄羅斯,則在新的博弈戰場上虎虎生威。
2月4日,美國恢復對伊制裁豁免當天,普京則在北京與習近平大力加碼中俄能源協作,簽署15項戰略合作。除了表明雙方對解決全球關鍵問題的共同立場,深化兩國財政金融政策溝通,增強金融風險抵禦能力等宏觀目標以外,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中石油還簽署取道哈薩克向中國供應1億噸石油的協議,在10年內向中國供應1億噸石油,用於中國煉油廠加工。俄羅斯石油公司統計,自2005年以來,向中國輸送了4.42億噸石油。如今「10年1億噸」的增量,規模不可謂不大。
此外,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簽署了第二份天然氣供應長期合同。早在2014年兩國便曾簽署協議,於2019年底開始,為期30年,每年向中國供應380億立方米天然氣,而今則由380億提升至480億立方米水平。兩國還在規劃一條通過蒙古的新管道,建成後對華天然氣供應將增至近600億立方米,相當於中國增加了5.8%的長期天然氣供應。
這不僅是中俄之間老生常談的能源合作,其對地緣政治的作用,也額外值得注意。兩國上一次簽訂大規模能源合作,是在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引發的盧布危機之時,彼時俄羅斯能源出口受到西方制裁,盧布匯率一落千丈。中俄當年簽定30年天然氣供應協議,合同額達4,000億,為俄羅斯「雪中送炭」,也為中國帶來了穩定而價廉的能源供應——更為兩國戰略協作打開了大門,而後數年兩國「同一個鼻孔出氣」,乃至達到「史上最好水平」的情況可謂有目共睹。
如今這個節點,中俄再推能源大單,其戰略意圖可見一斑。
中國的能源和原材料產品訂單對俄羅斯必然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在2018至2021年,俄羅斯財政總收入近40%都來源於出口油氣能源和資源產品的利潤,而出口到中國的油氣資源佔到了該領域出口總量的近30%。中俄的油氣合作,將進一步讓俄羅斯在這場國際油價博弈中無後顧之憂。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新長期天然氣合同的結算將以歐元代替美元。這是中俄兩國對石油美元體系的又一步進擊。
普京有機會將俄羅斯資源優勢全力發揮
有人或許會說,俄羅斯跟美國博弈油氣定價權,市場的結果極可能是推高油價。對於中國這個油氣進口大國來說,豈不是推高通脹?的確,中國當下年度石油用量約為7億噸,其中約七八成為進口。按照中國國家海關總署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為51,297.8萬噸,天然氣進口1.2億噸,對外依存度較高。
但中國跟美國不同,由於國情和政經體制的差異,石油價格對中國宏觀經濟及民生的影響力並不如美國那般明顯,政治影響力就更弱。而高企的油價亦會首先由國有企業承擔,傳導到消費者的部分較不明顯,也可以看到國際油價已經超過90美元,而中國的CPI增幅還不足2%。
其實,作為全球第一大進口國,中國最擔心的是變數,是供應不穩。而中俄長期合同,能獲得穩定的石油供應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當下,是國際油價定價權博弈的節點。目前俄羅斯佔據「地利」—— 經過2021年長期供不應求的消耗,全球原油儲備大概下降了9%左右。而2021年全球新增探明油氣儲量下降至66億桶油當量,前年為190億桶油當量。除俄羅斯外,去年世界各地的石油和天然氣新增探明儲量創下自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在創紀錄的長期庫存赤字之後,更高的油價是極大可能的。
同時又具備「人和」——不論是中俄的油氣大單,還是OPEC+會議上16分鐘達成共識,可見沙特向俄羅斯靠攏,普京都有了更多的底氣。
美國對內面臨高通脹危機,對外是國際油價定價權的易主,中俄進而衝擊的是石油美元體系。如今,拜登已經招架吃力,普京則必然難忘2014年盧布危機的舊恨。如今這一局,就看普京會不會再「追加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