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防疫政策分野將繼續擴大|安邦智庫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當地時間2022年1月19日,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宣佈結束與新冠肺炎相關的防疫措施。他表示:「歐洲的許多國家已經忍受了進一步的冬季封鎖,但英國政府採取了不同的道路,政府已經做出了最艱難的決定,進入重症監護室的人數正在下降。我們的科學家認為,奧密克戎(Omicron)變異毒株感染浪潮現在很可能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達到了頂峰。」因此,英國政府決定英格蘭將恢復此前要求較松的防疫「A計劃」。

自1月27日起,英國的防疫政策將出現多個變化:在人群密集區域,英國政府「將相信民眾的判斷」,不強制但建議民眾建議使用口罩;政府不再要求人們居家辦公,具體工作形式由僱主決定;進入公共場所,不再強制要求出示顯示疫苗接種情況的「通行證」。此外,英國政府還決定,從1月20日起,英格蘭學校將不再強制要求學生戴口罩;關於「自我隔離」的法律將於3月24日到期後失效。

在當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傳播的同時,約翰遜宣佈的這一決定無疑是「躺平」之舉。有科學家警告,如果人們的活動迅速恢復正常,感染病例仍可能再次轉高。有英國的病毒學家表示:「不能保證感染水平會像現在這樣繼續下降,鑑於病例仍然很高,我傾向於採取更漸進的方法,但我確實理解經濟上的必要性,人們希望恢復正常。」

英國宣佈放棄新冠防控措施,一個原因是目前英國式的防控,對於疫情實際上已防不勝防,尤其是對傳播更快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缺乏有效辦法;另一個原因則是英國的新增感染病例持續下滑,更重要的是,英國的住院和死亡人數並沒有以確診病例同樣的程度上升。1月19日,英國新增確診病例10.75萬人,死亡359人。過去一周,英國新增確診病例下降38.9%。但死亡病例並不樂觀,過去一周內新增病死數激增14.7%。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壓力,持續防控已使得英國經濟面臨巨大壓力。

雖然英國的舉措被視為「躺平」之舉,但觀察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傳播及致病特點,一些新的變化的確值得關注。

相比德爾塔(Delta)毒株等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具有一些新的特點。比如,在前期的病毒載量很低,不容易被檢測出來,甚至根本檢測不出來;在病毒潛伏期過後則很容易體現,不過主要為輕症或無症狀感染。這種特點可以解釋,為什麼有國外旅客在登機赴中國之前的檢測報告一切正常,但飛到中國落地隔離幾天後被陸續被發現感染,而且類似的輸入病例越來越多。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專家金冬雁表示,與德爾塔病毒相比,奧密克戎病毒的傳染性比較高,但其顯著特點就是病毒量很低,來得快去得也快,容易導致漏檢。由於病毒載量低,奧密克戎病例以輕症或無症狀居多,容易造成隱匿性傳播,不過病死率較低。

奧密克戎病毒的新特點,對於部分國家的防疫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如果感染病例度過了最高峰,病情多以輕症為主甚至無症狀,再加上住院率低和病死率都在降低,為什麼不選擇與病毒共存呢?實際上,英國教育大臣扎哈維在1月9日曾公開呼籲放鬆防疫,提出要讓「大流行疾病」對社會的影響向類似「地方流行病」的方向過渡,促使英國成為世界首個與病毒共存的主要經濟體之一。現在,英國終於走出了這一步,玩起了「勇敢者遊戲」,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場政策賭博。

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要指出的是,英國政府宣佈放鬆防控是一個重要標誌,全球防疫政策和措施將會出現重大分野,本來就有差異的各國疫情防控,今後將會繼續擴大差異。我們認為,今後全球主要有兩種防疫策略:一種策略是「與病毒共存」,這種策略會在美歐國家被接受和採用,有可能成為大部分國家的防疫策略;另一種是「動態清零」、嚴防死守的策略,主要是中國採用。如果奧密克戎病毒不斷替代德爾塔病毒成為主流,再加上病毒的病死率顯著降低,新冠病毒對生命健康的影響將降低到流感水平。如果形勢發展到這一步,世界上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採用「與病毒共存」的策略。中國可以肯定將堅持此前被證明有效的嚴格防控,追求動態清零目標。

從中國的防疫實踐來看,我們很難理解英國的放鬆政策,一種將會造成疫情感染擴大而且可能加大死亡的公共政策,在中國看來是一種非常魯莽和不負責任的政策。不過,隨着疫情特點變化,尤其是致病程度、病死率出現變化,防疫的相關政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對於中國來說,隨着形勢的變化,有兩點需要特別重視:第一,如果大部分國家在可承受的經濟成本和生命成本之下,選擇了放鬆疫情防控,那麼「與病毒共存」將成為全球防疫的主流政策。這時候,選擇對感染病例實行「動態清零」的中國,將成為全球抗疫大潮中的少數,長期高標準的嚴格防控,將會成為區隔中國與世界的政策壁壘。第二,隨着全球經濟從疫情中恢復,嚴格防疫所付出的社會經濟成本將越來越高,這對於中國參與從疫情中恢復的世界經濟十分不利。比如,近期中國採取的「超級熔斷」措施,就使得往來中國的國際航班大減,中美航班近乎全面中斷。

面對疫情形勢的變化,結合奧密克戎病毒的傳播特點(如低載量病毒)、住院率、病死率等動態變化,我們建議,國內需要加強跟蹤和研究,基於科學態度來研究未來是否適時調整防控政策和防控目標,使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趨於正常,平衡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如果疫情緩解但國內嚴控政策沒有變,那麼,過嚴的防控政策將會成為中國社會經濟正常化的限制。在密切追蹤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在實際操作中,中國在政策調整上可以考慮分步走:可以在冬奧會與全國「兩會」後,放鬆一個防控等級;在今天秋天二十大之後,再放鬆一個等級。在此過程中,一方面加強新冠治療藥的研究,另一方面密切觀察疫情的發展變化。

最終分析結論:

總體來看,隨着低病毒載量的奧密克戎病毒成為主流,全球疫情形勢正在發生變化。如果未來的新冠疫情對生命健康和社會的影響降至流感水平,中國可能需要考慮調整防控策略和政策。面對全球防疫策略的重大分野,中國需要為未來可能的防控調整提前做好準備。

本文轉載自安邦智庫1月20日「每日經濟」分析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