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立陶宛 中國或可選擇點到為止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11月掛牌運作後,中國將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為了代辦級。前不久,立陶宛疑似被中國海關除名一事鬧得沸沸揚揚。未來一段時間,伴隨着立陶宛公開外交抵制冬奧會,中國還會祭出什麼反制措施,備受關注。

從退出「17+1」中國—中東歐合作論壇,到把中國提供商排除在5G網的建設之外,再到打「一個中國政策」擦邊球,上任一年有餘的立陶宛新政府在親善美國政府的同時,也已經在多個問題上向中國發難,令中國採取一系列反制措施。對此,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必須殺一儆百,以絕後患,也有人認為中國對立陶宛的懲戒可以點到為止。

立陶宛是歐盟成員國,中國同立陶宛的關係鬧得過僵不利於中歐關係的良好運轉。不少事務在歐盟內部實行的是集體同意機制,如果立陶宛反對,那麼很多事情都會受到影響。尤其在歐盟理事會。如果立陶宛擔任輪值主席國,中國很難不同立陶宛打交道。

立陶宛已經呼籲歐盟國家團結應對中國的經濟脅迫。歐盟正在醖釀頒佈反經濟脅迫法。根據媒體廣泛報道的提案,歐盟委員會將「經濟脅迫」定義為「通過採取或威脅採取影響貿易和投資的措施,對歐盟整體或單個成員國施壓,使其做出特定的政策選擇」。「反脅迫工具」將賦予歐盟委員會迅速做出反制的權力,以阻止第三國針對歐盟成員國的行為。

立陶宛防長近日訪美再三強調美國的支持對於立陶宛來說「意義重大」。(AP)

「如果與第三國的會談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經成員國批准,可以採取12種反制措施。」反制措施包括徵收關稅、暫停科學合作、暫停市場准入、限制採購和投資等。而且,新法規和根據法規採取的行動只需獲得特定多數成員國批准即可,不必像外交政策工具那樣需要得到成員國一致同意。

據此,若未來中國對立陶宛施加更大壓力,歐盟很可能採取措施反制。在英國脱離歐盟後,歐盟亟待提升凝聚力,作為一個整體應對外部壓力的動力越來越大,這一條正在上升為政治正確。

美國煽動立陶宛反華一箭雙鵰,除了直接讓中國難堪,還能夠間接讓中國和歐盟的關係惡化,美國從中達到分化中歐關係的目的。

2015年11月25日,中國總理李克強會見赴華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立陶宛時任總理布特克維丘斯(右)。(新華社)

中國同立陶宛的雙邊經貿額度本就不大。根據立陶宛統計局的數據,以經濟體論,歐盟其他國家是立陶宛最大的貿易伙伴,以國家論,俄羅斯是立陶宛最大的貿易來往國,佔比超過10%。中國和立陶宛雙邊貿易額2019年為21.35億美元,中國位列立陶宛出口市場的第22位,佔出口總額的0.93%。經濟制裁並不能從根本上打痛立陶宛。

美國選擇立陶宛作為棋子,有其高超的一面。對中國來說,重要的是中國同歐盟的關係,沒有必要因小失大。立陶宛內部政局不穩,新政府推翻前政府主張的先例就在眼前,立陶宛未來立場轉圜並非沒有可能。

最為關鍵的是,北京無需揹負「若不大力報復將顏面盡失」的執念。今時今日,中國和立陶宛的關係惡化,歸根結底是中美在博弈。拜登(Joe Biden)是比特朗普(Donald Trump)更精明的政治家,在打壓中國上,手段只會更高。中美鬥爭互有輸贏,很難說誰顏面盡失。

崛起大勢下,台海局勢的主動權越來越掌握在大陸手中。圖為解放軍軍艦演練登陸作戰。(中國央視截圖)

12月9日,拜登召開民主峰會邀請台灣參會,尼加拉瓜當天宣佈和台灣斷交和中國大陸建交,並且中國的「盟友」巴基斯坦在民主峰會正式召開前數小時宣佈不參會。這些是直接讓美國難堪的事情。蔡英文上台後,台灣的「邦交國」從22個鋭減到當前的14個,也是不小的損失。

目前的局面是,各方互有攻防,沒有誰會絕對佔上風,也沒有誰會不吃虧。必須承認,在崛起的道路上,中國有需要承擔的代價、付出的成本。這條路兇險難走,絕非躺贏。

台灣紅線不是用來束縛中國自身手腳的,動輒拍案談武統是幼稚的。即便立陶宛和台灣搞曖昧,也不會影響到中國的統一進程。

應該從更長遠、更全局的視角看中國的得與失。只要中國崛起的勢頭保住了,中國發展的進程在持續,一朝一夕、一時一事的得與失都不必看得太重。懲罰立陶宛或許無需上綱上線到進一步嚴厲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