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外長貌合神離 德國新政府正因北溪二號面臨撕裂
12月14日,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erbock)發表聲明,稱她此前發表的有關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北溪2號」項目,「不符合歐盟能源法規,不能得到批准」的內容需要澄清。但這句語焉不詳的發言並不代表這位德國外長收回此前的抵制態度。
考慮到德國新任總理朔爾茨 (Olaf Scholz)的政府是以支持「北溪2號」項目著稱的。這種重要閣僚之間的貌合神離也顯示了德國新政府的撕裂現狀。
對德國來說,「北溪2號」管道項目本應在默克爾(Angela Merkel)當局時期完成。默克爾在2021年7月還與美國達成協議,承諾支持烏克蘭、防止俄羅斯「將能源作為武器」,換取該項目的最終通過。但隨着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三黨聯合政府在妥協、討價還價中確立,「北溪2號」這個在德國因政見呈現相反立場的項目的進展就不太可能像前政府單一執政黨一樣來得明顯。而今,三黨的妥協在新政府確立一周後就出現了明顯的裂痕。
以貝爾伯克為黨魁的綠黨在競選時期是以反對「北溪2號」項目為號召:這是綠黨的傳統態度,因為綠黨的競選活動是基於對能源政策、尤其是對德國依賴俄羅斯能源的批評而展開的。在大選期間,綠黨甚至打出過「俄羅斯實施天然氣勒索」的口號,貝爾伯克堅稱此舉是普京(Vladimir Putin)當局施加政治壓力的結果。
在德國,其政治環境更強調黨派意志的主體性,個別政治家缺少更大的活動空間,因此身為黨魁貝爾伯克必須服從其黨派總體意志,尤其不能在參加執政聯盟,分享勝選成果之後呈現政見的急劇變化。
但德國政府在重大問題上終究是存在一點靈活性的。「北溪2號」項目由於關乎歐盟多國,又有着複雜的地緣、政治等因素捲入其間,有關政策的表達應該是柏林當局之間形成具體默契之後的統一體現。
作為聯合政府的首腦,朔爾茨就展示了這種左右逢源的身段,他可以一面「支持北溪2號」,一面在「俄羅斯如烏克蘭發生衝突的前提下阻止該項目」。這樣既能迎合德國各界對能源的迫切需要,又不至於在波蘭等「北約和歐盟東翼」國家面前展示其面對「俄羅斯侵略」的原則。當貝爾伯克仍生硬地展示其反對立場時,這種局面與執政三黨妥協並互通聲氣的局面相比就顯得有些不自然。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德國新政府可能已經在確立一周後第一次因為重大問題發生明顯分歧。此前,已有分析人士指出,朔爾茨其所在的社民黨內部存在一批「北溪2號」項目的擁護者。朔爾茨本人也曾表示,不會讓其綠黨夥伴來主導政府在該項目上的措辭。
於是,綠黨方面似乎就先下手為強地在朔爾茨當局面前展示了一點威風,這讓包括《經濟周刊》在內的一些德國主流財經雜誌甚至悲觀地認為,社民黨和綠黨正朝着不同的方向前進。
不可否認,在歐洲天然氣價格一路暴漲,歐洲燃氣、用電緊缺之際,來自奧地利等歐盟傳統大國的壓力會讓德國在「北溪2號」問題上有所轉寰,綠黨方面或許也不會希望新組建的政府在短期內就顯出貌合神離、分道揚鑣的不利局面。
但德國政府各方在重大政治、經濟、地緣問題上撕裂的口子已經形成,「北溪2號」只是用來撕裂它的一股較為明顯的力量,隨着中國問題、人權問題等傳統問題仍需其表態,柏林當局也許會在政治的漩渦中展現自身的韌性或者脆弱一面。考驗德國新政府的時刻也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