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拜登最念念不忘的還是習近平?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11月2日抨擊沒有現場出席氣候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我認為這對中國而言,坦率地說,是個巨大的錯誤,」「世界其他國家將會看中國並說,『他們提供了什麼附加值?』他們失去了影響全球和在本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所有人的能力,我認為俄羅斯也是如此。」
此前10月31日拜登還表示,他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既沒有出席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也沒有參加氣候峰會感到失望。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日前也稱,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非常不合群」(significant outliers),中國消極應對氣候問題的立場「令人困惑」,美方會持續向中國施壓。
據悉,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10月30日至31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於當地時間10月31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開幕。
拜登擔任美國總統以來首次接連出席兩大全球性峰會,備受矚目。沒有中俄領導人到場的世界兩大峰會,按照道理來講,拜登會是絕對的焦點。但事實如大家所見,中國熱度不減。
依據國際政治慣例,各大峰會在召開之前,會有什麼樣的成果共識早就談判妥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線上會議早就常態化。是否現場出席會議是各國的自主選擇,峰會並沒有約定領導人必須現場與會。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領導人是否現場參會,而在於各國做出了什麼承諾。
美國早就知道習近平不會現場參會,拜登的批評是有備而來的,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中國是為了掩蓋美國無法領導問題取得突破的事實,是在推卸責任、轉移焦點。
在本次G20峰會通過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羅馬峰會宣言》中,涉及應對氣候變化的內容篇幅很大。但是宣言措辭與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所做的承諾相仿,幾乎並未作出任何具體的承諾,部分國家及專業人士為本次G20就氣變議題未達成「超預期」的成果而感到遺憾。
拜登在出發前向美國國會提交了一項氣候變化應對提案,提議花費5,000億美元用於減少温室氣體排放,被譽為史上最大手筆的温室氣體減少計劃。但這一計劃目前尚未通過。拜登拿着一張尚未經由國會通過的淡倉支票就來到羅馬,來到格拉斯哥對氣候問題高談闊論。有多少承諾是可以落地的可想而知,能夠獲得多少認可可想而知。
經過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拜登重返巴黎氣候協定的歷史,此次拜登高調參加這兩次重要峰會,本是為美國贏得更多信任之舉,但美國國內的分歧還未能化解,如何領導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
與其指責習近平不現場參加會議,倒不如在會議沒開始之前就同各國談妥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後者考驗領導能力真功夫,前者只需動動嘴。指責習近平沒有現場參會,本身是一場表演。拜登對中國領導人沒有現場與會的隔空指責恰恰說明中國的重要。
拜登密集會晤各國領導人,被認為是美國彌合同盟友分歧,重新領導國際社會的機會。拜登的姿態也確實很低。10月29日,拜登在同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會面時承認,在美國與澳洲達成協議這件事上,他的國家「表現得很笨拙」。拜登還罕見地放低姿態說:「我們做得不夠有風度。」
在COP26的一場主題為「行動與團結」的會議上拜登還說,「我想不該是我道歉,但我確實為上屆美國政府退出《巴黎協定》而道歉,以至於讓我們稍微處於劣勢」。在伊核問題上,美英法德領導人在G20會議期間舉行會晤後發布聯合聲明。拜登明確承諾,只要伊朗恢復履約,美國願重返並全面遵守伊核協議。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G20和氣候峰會之前,意大利總理、 法國總統、英國首相均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了電話談論了氣候、伊核等相關事宜,局面已經不是美國做出讓步就能夠解決問題。
拜登回來了,美國回來了,世界卻變了。拜登對中國念念不忘,不能只想着如何指責批評打壓,而應該認識到失去中國的配合美國做什麼事情都舉步維艱。美國要做的不是回來重新領導世界,而是學會合作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