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再會王毅 中國為何第四次警告阿富汗動盪?
10月25日,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館發布了要求在阿中國公民向使館報備的通知。稱「當前阿富汗安全形勢仍不穩定,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這也是中方在2021年度第四次發布類似警告。
此次警告較之中國使館及外交部在5月27日時發布的「如非必要,請儘快離阿」、6月20日時發布的「儘早離境」和7月29日發布的「儘快撤離」的三次警告雖然相對温和,但中國與阿富汗兩國同期展開的首腦會晤已經讓這次警告帶上了一層官方預告的色彩。
也就在同一天,中國外長王毅在訪問卡塔爾期間於多哈會見阿富汗塔利班臨時政府代理副總理巴拉達爾(Abdul Ghani Baradar)一行。這也是雙方自7月28日後的第二次會面。後者在會見中指出,當下的阿富汗當局正面臨設施不足、經費短缺等困難。希望中方與國際社會加大對阿援助力度,幫助阿克服人道主義危機,走上發展正軌。隨着中國外交部同日發布安全警告,這一舉措很容易讓外界聯想起中、阿高層在7月28日會面後的局勢發展。
此前,巴拉達爾在塔利班當局建政前與王毅的會晤,已經證明了這種高級別政府高官之間的接觸可能另有內容。巴拉達爾曾在7月28日塔利班向阿富汗前任政府發動最後總攻前率團前往北京。中國外交部隨後在7月29日,先於西方大國一周發布了「儘快撤離」的第三次警告。兩周後,阿富汗隨即發生政權更替。
不可否認,向阿富汗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到2021年10月,西方長期對喀布爾當局的國際援助已停止運作。美國拜登(Joe Biden)當局還專門凍結了阿富汗前政府約70億美元的在美海外資產。中國雖然在9月上旬送去了總價值人民幣2億元的糧食、藥品等物資,但這相對於阿富汗全境的問題,仍顯得杯水車薪。
在北京看來,單純提供援助是不夠的,阿富汗問題需要先設法進入良性循環。外國軍隊撤出後,阿富汗民眾固然有了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機會。但當前的關鍵仍是要找到一條符合阿富汗國情、順應時代潮流並得到阿富汗人民理解支持的重建道路。
就目前局面來看,北京已把目標定在「引導敦促阿富汗塔利班團結各民族、各派別,搭建廣泛包容的政治架構」。中方正寄希望於9月上旬於第一次阿富汗鄰國外長會後建立的「阿富汗鄰國協調合作機制」,藉巴基斯坦、伊朗、烏茲別克、土庫曼和塔吉克幾個與阿富汗存在民族、宗教聯繫的國家與喀布爾直接連通,並推動各方勢力勾兑、調和進而儘量促成「阿富汗穩局重建」,但這種長期佈局較之阿富汗當下困境,正在顯出一種遠水難解近渴的困境。
就人口將近四千萬的阿富汗來說,目前的情況可能較之8、9月時的情況更為緊迫。內無糧餉、外無援助的喀布爾塔利班當局很快就有可能陷入新冠疫情、饑荒及經濟危機帶來的風波。隨着阿富汗即將在10月入冬,該國至少2,200萬人將成為饑民,一無所有的喀布爾正急需幫助。在外援未至,而塔利班當局陷於無米之炊的困境時,該國的「不確定」、「不穩定」的前景就變得可以理解。
幸而,從阿富汗塔利班當局處展現出的局面似乎正在逐漸滿足各方的需求。的確,阿富汗長期戰亂的現狀終究是難以一蹴而就的。該國各地依然有大量中小軍閥割據;除此之外,「伊斯蘭國-呼羅珊省」(ISIS-K)等反塔利班的恐怖組織也仍在活動中。但隨着ISIS-K已經以「塔利班驅逐東突分子」為由與之開戰,這使得喀布爾的塔利班政府正在持續反恐的大方向上向着北京所滿意的方向發展。它似乎意味着塔利班當局可以在高於阿富汗傳統(Pashtunwali)的廉價秩序中持續運行,並能在接收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外援的基礎上,「實現和平穩定,重建美好家園」的一點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