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風港政策|美國庇護便利不應只給港人

撰文:黃治金 吳迪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8月5日簽署備忘錄,對部分因為簽證到期或其他原因而滯留美國的香港人提供「延期強制離境」(Deferred Enforced Departure)庇護,有效期為18個月。而且,根據白宮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的說法,該庇護到期後也有可能繼續延長。

從現實來看,這種「避風港」政策無疑為滯留美國的港人提供了便利。如果沒有這種庇護,在美滯留的港人就面臨被美國國土安全部移民局強制驅離的風險。得以擁有多一種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生活地點的權利,亦是港人之幸。

不過,若非因為背後的對象是中國,美國也不會如此重視香港。

香港抗議示威活動中的「美國存在」:

+1

在美國,提供庇護的方式有多種。此次對港人的延期離境舉措算是一種,主要惠及在美港人,也有可能惠及將來抵美的港人,除了被判重罪者、受制於引渡條件者、國土安全部長判定不符合美國利益者、不利於美國外交利益、危害美國公共安全、待引渡的港人等以外;7月14日向可能受塔利班威脅的阿富汗人提供的「特殊移民簽證」(SIV)項目也是一種。7月30日,已經有首批200名阿富汗人抵達美國。

可是,相較於享受美國關照的香港,如今能夠享受拜登政府簽證庇護的阿富汗人,則僅是那些幫助過駐阿美軍的翻譯、司機和其他助理人員及他們的家人。符合條件的申請者人數達6萬,白宮最終能夠批准或執行多少,尚不確定。且申請者必須離開阿富汗、抵達第三方國家,然後再經過1年的安全審核期,才有可能被撤離至美國。

至於那些與美軍共同協力奮戰,抗擊塔利班的阿富汗軍人,那些因為美國的到來而繼續遭受20年戰爭,最終又重回塔利班治下的阿富汗平民,卻並未受到這樣的「關照」。

2002年11月7日,阿富汗戰爭中,美軍準備搜查一户阿富汗家庭,看是否有爆炸類物品。(Getty)

白宮「避風港」政策的出發點,首先必然是政治和意識形態考量,也即繼續藉香港議題攻擊中國。這既是美國政治出於凝聚兩黨的考量,國會一直在考慮出台法案,促使拜登政府在香港議題上更為活躍;也是拜登政府對中國加碼輿論攻勢,試圖扭曲詆毀中國國際形象的一部分。

面對中國,美國在經濟、外交等方面的優勢逐漸消磨,金融手段傷敵八百自損一千,而軍事手段又不可妄施,是以新疆、西藏、台灣、香港這「四大神主牌」才會是美國政府一再借力的遏華手段,既有助於拜登以價值觀外交團結盟友,又可通過美國的話語權影響他國民眾,為各民選國家的親華政策創造困難。

是以,即便是美國,在「為世界堅守民主與自由」的時候,也是有所限,有所選的。美國也好,加拿大、英國、澳洲也罷,在為港人提供多一種選項的時候,為何不對阿富汗人提供多一種選項?為何不對緬甸的抗議者提供多一種選項?古巴呢?委內瑞拉呢?海地呢?沙特呢?埃塞俄比亞的提格雷呢?

+6

又或者說,既然在美國政客眼中,中國14億人民的自由與民主都受到壓迫,而且人權境況比港人更慘,既是出於對中國人的善意,既是為了避免中國人「免於中共專制之苦」,那又何不向中國14億民眾都提供庇護?讓中國人都能多一個選擇?

終了,還是那個道理,能夠擁有選擇自己所憧憬之生活方式的權利,是人們莫大的幸福。而如今美、英、加、澳等國相繼推出類似政策,固然出於針對中國的初衷,但對港人而言無疑是件好事。

可是,也還是同樣的道理,港人之所以能夠受到美國,乃至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國的關注與優待,最主要原因也是因為,港人有幸生在中國,身為中國人,生在一個可以讓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國不知所措、如臨大敵的中國,而非生在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