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挑釁中俄 約翰遜底線玩火恐遭反噬
7月25日,中國官方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在其官方賬號發布公開消息稱,以英國海軍「伊利沙伯女王」號航母為首的航母打擊群已進入南海。據悉,這一打擊群5月24日從英國啟程,開始了總航程為25,000海里的「萬里長征」。
按照英國皇家海軍的說法,這是英國海軍近年來派出的最強戰隊。考慮到近來中英關係的波折以及華府在南海周邊不斷「曲線造勢」的現狀,唐寧街此舉無論其主觀意願如何,對中國的挑釁意味是相當明顯的。
而此番「航母進擊」不過是唐寧街方面近來系列挑釁中國之操作的典型例證之一,就在「航母勇闖南海」的同時,7月26日,倫敦方面再次傳出約翰遜(Boris Johnson)當局計劃將中廣核集團從英國今後所有電力項目中剔除的消息。
如果把時間線前移的話不難發現,約翰遜當局在對華問題上的種種行為恰在拜登(Joe Biden)履新之後密集出現,此中緣由頗為耐人尋味。
1月20日,在拜登新總統就職儀式的當天,約翰遜當局即適時拋出了民主十國同盟提案。從提案的重點條款來看,唐寧街方面欲以此追隨拜登當局「價值觀外交」路線的急切之情溢於言表。
基於此,唐寧街方面隨後一系列的「反華微操」也在情理之中。4月22日,英國議會下院以全票通過的方式通過一項旨在認定中國在新疆實施種族滅絕的動議。以此為據,部分激進的國會議員甚至試圖向約翰遜當局施壓,要求後者抵制明年初的北京冬奧會。
如果說以上微操尚屬於「口頭反華」的話,那麼約翰遜當局於5月下旬向南海派出航母打擊群的舉措則標誌着其在實質上加入了華府的圍堵中國戰略之列。
更有甚者,7月20日,正在日本訪問的英國防衛大臣華萊士(Ben Wallace)在與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會談後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表示,「伊利沙伯」航母打擊群在今年9月訪問日本以後,未來將在東亞地區常駐兩艘巡洋船艦,以便隨時應對印太海域的突發狀況。
幾乎在同一時間,英國軍方也公開表示稱其正在協助訓練部分南海周邊國家的武裝力量,以利後者能夠在未來可能發生的衝突中更有效地對抗中國。
在中國之外,唐寧街方面同樣沒有放鬆對華府宿敵俄羅斯的圍剿。3月14日,約翰遜當局在年度外交與安全政策綱要中將俄羅斯列為英國頭號威脅,並稱要與北約盟友緊密團結共同反制。
緊接着在4月中,唐寧街方面與華府一道向普京(Vladimir Putin)當局高調放話稱假如反對派領導人納瓦利尼(Alexei Navalny)不能受到公正對待的話,莫斯科方面將面臨「嚴重後果」。
隨後在6月下旬,英國海軍某護衛艦「勇闖」俄黑海領海遭俄海軍艦機合力驅逐的事件再度引發了雙方之間的外交紛爭。與南海進擊類似,英國在黑海的這一挑釁之舉同樣具有頗為濃厚的為華府前驅試水的意味。
在上述高調賣力的挑釁中俄表演背後,反映的卻是約翰遜當局當下愈發緊迫的地緣戰略窘境。就個人層面來說,由於此前與特朗普當局「過於親密」的協作關係,約翰遜本人並不為拜登所喜。因此,前者不得不通過在外交政策方針上與華府新主的密切配合,來證明自己的「忠心」。
在個人維度之外,英國在國家戰略層面日益窘迫的處境更是讓約翰遜當局憂心忡忡——尤其是自拜登履新以來,唐寧街方面不斷收到的「邊緣化英國的警訊」。
英美自貿協定談判遙遙無期、拜登內閣的「重整跨大西洋夥伴關係」構想中將歐盟而非英國列為經略重點、中歐達成歷史性的全面投資協定之際,唐寧街方面期許經年的中英自貿協定尚無任何眉目。以上種種負面消息,讓約翰遜當局愈發如坐針氈。
在這種情形下,為華府的「全面圍堵中俄」戰略奔走站台就成為約翰遜當局維繫英美特殊關係,並以此為據推進「全球英國」戰略的權宜之計。然而,這種「標本皆虛」的政治投機不僅藴藏着重大風險,而且對英國的長遠利益所惠甚微。
在英歐綜合實力此消彼長的大趨勢下,拜登當局斷無可能因為唐寧街方面的「站隊投機」之舉就將英國的外交優先級提升至歐盟之前。而且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亦暗示英國的軍力集中防衛歐洲用處更大。
而更為棘手的是,在反華與反俄投機尚未收到預期效果之前,約翰遜當局卻收到了來自中俄方面的回擊:中國就G7峰會報告中「中國威脅論」對唐寧街的敲打以及普京在6月底的年度直播連線中發出的「擊沉英艦」之警告已經為約翰遜當局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