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北京南海主張 布林肯為何推翻自己曾參與制定的奧巴馬立場?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7月12日圍繞「南海仲裁案」發表的五周年聲明實際上是在告訴中國,拜登政府延續了上一屆政府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即不承認中國政府在南海持有的主權聲索及海權要求,並且明確站在菲律賓一邊。

聲明稱,任何在南海針對菲律賓武裝部隊、公務船舶以及飛行器的攻擊都將觸發《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第四條所規定的美國協防義務。

為何要發五周年的聲明?因為該仲裁案是6年前奧巴馬民主黨政府鼓動時任菲律賓阿基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政府促成的產物。布林肯當年效力於奧巴馬政府時也參與其中,現在擔任國務卿後自然要利用好它的價值。

但是,如今布林肯該聲明的內容,卻和奧巴馬時期的立場不一樣,違背了民主黨執政時於明面上在南海主權糾紛不擇邊而站的立場。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月底訪問歐洲。歐洲行之後他的工作重心就是印太。(Reuters)

布林肯前任蓬佩奧(Mike Pompeo)在「四周年」之際曾發布聲明,改變了美國在南海爭端中不選邊的立場。當時,美國政府這樣做,一部分是出於執政者選舉利益,一部分是為了升級和中國的全面博弈。布林肯延續蓬佩奧的做法,更多是後一部分的訴求,畢竟拜登政府總體上延續了前任的策略。

但是,布林肯延續右翼主政時的極端立場,也說明美國在南海可用的工具乏善可陳。除了硬性展現軍事存在以外,美國在外交上並不佔上風,只能通過所謂的「國際法」或「航海自由」等務虛層面的內容,施壓北京——當然,美國本身並沒有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the U.N. Law of the Sea treaty)。

另外,美國一方面指責中國阻礙南海航海自由,另一方面美國軍艦卻頻繁進入南海,這已經是一種大家都熟悉的常態。在這種詭譎的常態下,南海卻能夠一直保持平靜,甚至比黑海等通道更安全。此時布林肯發布聲明,延續右翼立場,不承認北京主張,就是為了打破這種平靜。

換言之,南海趨於平靜,美國的相關指控就會不攻自破,美國也就佔不到利。南海過於平靜,反而會讓北京的南海戰略看上去更勝一籌。拜登政府要想推進印太戰略的制定,推進盟邦價值觀外交的順利實施,以此加大對北京的施壓,就必須抓住菲律賓等地區盟邦或夥伴。

所以,布林肯的聲明和蓬佩奧的立場一樣,支持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和汶萊等南海主權聲索國的立場。

拜登上台以來,美軍在南海的活動更加頻繁。點擊瀏覽大圖:

+5

布林肯的這種做法雖然能讓國內右翼收聲,令他們找不到攻擊拜登政府「對華示軟」的說辭,但它卻無法改變美國在南海博弈中的「局外人」身份和戰略被動地位。而且,布林肯這份關於南海的五周年聲明也是在向菲律賓釋放信號。

拜登在南海遏制中國的重要工具就是菲律賓。只有通過炒作南海安全風險,美國才有可能讓菲律賓等地區國家靠向美國。所以,布林肯在聲明中開頭便指控中國「持續脅迫、恐嚇東南亞沿岸國家,威脅南海航行自由」,最後又特意強調了對菲律賓的協防條約義務,就是要將中國和菲律賓相互對立。

但五年來,菲律賓在南海仲裁案之後,於現實中只收穫了更緊張的中菲關係。是以由杜特爾特掌權後,菲律賓外交上擱置南海爭議,開始重視在中美之間的平衡,甚至偏向於和中國在投資及貿易領域的合作,拒絕美軍在黃巖島和南沙群島附近的菲律賓空軍基地部署人員和武器。今年6月中旬,菲律賓政府再次暫停終止與美國簽署的《來訪部隊協議》(The 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也是為了加大同美國溝通的砝碼。

該協議是美菲同盟的基礎,規定了美軍在菲律賓國內享有的法律地位。沒有它,美菲軍事同盟就無法維持。沒有了菲律賓作為軍事基地,拜登政府在印太所要編織的抗華同盟就會大打折扣,美軍在南海的軍力投射也會大受影響。

所以,這也是布林肯延續蓬佩奧右翼立場,挑動南海爭端的主要原因,目的就是要在南海挑起紛爭,以此爭取更多美國作為域外國家介入南海的抓手。在印太戰略或對華戰略出台前,乃至在南海諸國政治局勢發生對美國有利的扭轉之前,白宮的這種製造對立的做法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