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擊隊北上突圍兩千里 印共毛派跳出雙重封鎖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進入7月上旬,莫迪(Narendra Modi)當局在印度東部與印共毛派游擊隊的較量還在繼續。在持續肆虐的B1.167.2(即德爾塔變種)新冠病毒的襲擾下,以逸待勞的印度軍警通過搜查交通要道,突襲醫院等手段,抓捕了一批染疫的游擊隊中層領導。

到6月下旬,根據印度軍警打探到的消息,一名印共毛派中央委員會委員在部隊轉移期間中染疫身故,此人也是印度軍警了解到的死於新冠的游擊隊最高級別軍政領導。

當新德里為「剿匪」調集到恰蒂斯加爾(Chattisgarh)邦的總監察長(相當於少將)拉傑(P. Sunder Raj)開始向媒體介紹上一階段「戰果」,印度內政部也宣佈在6個縣驅逐了游擊隊時,印度軍警在7月中旬起獲的「游擊隊內部文件」仍顯示了毛派游擊隊的韌性——他們在軍警和新冠疫情雙重封鎖之下,已計劃發動大規模突圍行動,其行動範圍地跨三個邦,路線長度超過一千公里。

拉傑總監察長是2019年後因「剿匪」有功被提拔起來的軍警頭目,此人主持了印度軍警在巴斯塔爾等地的戰略包圍行動,造成不少本地居民死亡。(印度patrika.com網頁截圖)

根據這份賈坎德邦軍警起獲,全文14頁的「中央文件」,游擊隊計劃鞏固丹達卡冉亞(Dandakaranya,即恰蒂斯加爾邦南方七個位於山林中的縣區)根據地,並以此為基礎,在北方的賈坎德邦和比哈爾邦東北部(臨近尼泊爾邊境)分別建立根據地。

這種大張旗鼓的遠征行動,一方面超出了新德里方面的預期,但另一方面也具備足夠的可操作性。

根據印度內政部等部門資料顯示,印共毛派游擊隊在恰蒂斯加爾的活動從2018年到2020年間正逐步增強。游擊隊進入該邦南部與北部的山區地帶後,通過發動當地部族農民、發放糧食、協助墾荒、提供水源、建立學校、驅逐地方惡霸等方式取得了民眾的支持和庇護。

相比之下,莫迪當局從2016年開始的「圍剿」不僅破壞了游擊隊建立的學校等基礎設施,還無差別地殺害了不少不肯為軍警提供情報的普通民眾。

在多次「圍剿」之後,恰蒂斯加爾的山區居民尤其是受過教育的青少年已成為游擊隊天然的後備力量。譬如在此前游擊隊以四百人擊退軍警兩千人的巴斯塔爾(Bastar)地區,當地軍警就擔心當地五萬名青少年學生會成為當地游擊隊的儲備兵員。

圖為2019年到2020年的印共毛派游擊隊游擊區,即俗稱的「紅色走廊」。在游擊隊涉足的9個邦90個縣中,位於最中央的恰蒂斯加爾邦最為突出。此地最南端即為丹達卡冉亞地區。(ACLED網頁截圖)

在印共毛派完成領導層交接,兵員也得到大量補充之後,隨着游擊隊的整訓部隊在2021年4月的戰鬥後展現了自己的實力,在根據地遭遇壓縮之際,部分游擊隊沿恰蒂斯加爾邦山區、森林地帶向北轉移就成為一種可行的選擇。

就目前局面來看,游擊隊沿恰蒂斯加爾邦向北轉移至賈坎德邦的行動具備天然的優勢。首先,印度政府目前對於該地區的森林和山地甚至處於未測繪狀態,其政權管制力度遠不如游擊隊的地下政府,其次,恰蒂斯加爾邦東部的奧里薩邦也有游擊隊根據地,就在7月中旬,當地游擊隊還擊退了當地特警的「圍剿」。這使得游擊隊的行動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局面。

自從游擊隊展示其戰鬥力,來自新德里的圍剿便加重了

就游擊隊進入比哈爾邦之後的局面來說,其行動可能也具備一定保障。儘管印度內政部在2021年6月30日宣佈比哈爾邦38個縣中已有13個縣的游擊隊被驅逐。但游擊隊仍然擁有10個縣的游擊區,這其中包括和尼泊爾接壤,沒有固定邊界的西查姆帕蘭縣以及和賈坎德邦東北接壤的班卡、扎穆伊等毛派控制區「紅色走廊」傳統地區。加之當地及臨近的西孟加拉邦仍有部分反新德里武裝勢力,如加以說服,此番游擊隊北上甚至有可能在「友軍」配合下收復失地的可能。

如今,印共毛派在各游擊區建立的「人民政府」(Janatana Sarkar)以及隨之構建的初級醫療保健、灌溉、農墾,乃至由這些治理成績而形成的意識形態支持,已經在印度歷屆政府的重壓下存在了至少17年,尤其是丹達卡冉亞等森林、山區地帶幾乎被莫迪當局所放棄。

因此,雖然游擊隊的遠征計劃尚未明確實施,但考慮到其既有的民意支持,印度軍警和游擊隊依舊會在各地爆發小規模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