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全球最低企業稅的中國 何以成為「磋商阻礙」?
7月2日,在外界尚在回味「中共建黨百年」相關事件的餘韻,感受某種正在醖釀的新秩序時,來自美國的聲音就把觀察家們的思緒拉回眼下。
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當日稱「已有130個國家表示支持設立15%的全球最低企業稅率」,這其中包括中國等大國。
樹欲靜而風不止。無論是如今的「中國支持全球最低企業稅」,還是此前路透社在獨家報道中稱「經過艱苦的磋商才使得中國政府同意該計劃」,乃至更早之前6月6日法國財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強調「七國集團(G7)需要説服中國」等言論,都顯示西方世界熱衷於描繪北京對全球化的抵觸,也顯現了西方政治人士與媒體的配合,在準備情況下,向不了解國際經濟的尋常大眾釋放刻板成見。
對北京來説,他歡迎全球最低企業稅率機制,但這種機制的設立是有前提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西方世界津津樂道的15%的最低標準其實已經在中國推行有一段時間了。資料顯示,中國實際企業所得稅率為23.47%(一般企業所得稅為25%,對特定情況有水平不同之減免,最低為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產業之15%),相比之下,在2020年時,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英國的企業稅率分別為32%、29.9%、27.8%、29.7%和19%。
因此,北京一直不反對全球稅收改革,乃至對其樂見其成。只不過中國認為該方案不應該由G7制定並推行,要拿到二十國集團(G20)的框架下進行討論。事實上,這套方案就是2017年後,G20委託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OCED)制定的「經濟數字化稅收方案」,北京對此一直保持開放態度,參與方案的磋商和設計。對此,西方是有所瞭解的。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早在6月7日記者會上就已經指出,中國「支持按照G20的授權,在多邊框架內推動2021年中期就方案達成共識」。這一發言明確指出了中國的態度:北京不會在G7開完會之後就認可其方案,有什麼問題,需待G20討論,由G20推出。
這樣一來,勒梅爾和路透社口中的「艱苦磋商」、「説服中國」就頗具黑色幽默意味:他們所要做的只有等待,而不必付出任何努力,還增加了成果的重磅性,以及各國自身的功績。
而今,隨着G20認可的OCED在7月1日的「事務級在線磋商」後發佈了協議文件,這一受多國尤其是中國認可的方案也變成了現實。只不過在部分媒體及政客的自行居功之下,似乎成了G7的功勞和成果。
但就美國方面的努力,早在2017年時,如今所呼籲的「15%稅率」就已經有了雛形,也即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2017年4月提出的「特朗普減稅」方案。根據這一旨在吸引資本回流的計劃,美國的企業稅計劃從2017年時的35%下調到15%,但在2017年12月最終落實時,本土公司稅率中位數為23%,跨國公司為28%。
對拜登當局來説,他上台之初試圖駁回調整特朗普的減稅方案,但面對共和黨勢力可能阻擊其「一萬億美元基礎設施一攬子計劃」的風險,拜登最終選擇妥協,並在6月上旬提出了15%的企業稅新方案,並由此和美財政部副部長阿德耶莫(Wally Adeyemo)5月提出的15%以上的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形成了一定吻合。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西方大國在經濟問題上可能都會保持對北京的相對穩健態度,這可能也是資本驅使的必然趨勢。
譬如日本副防相可以在美國保守智庫宣佈「保衞台灣這個民主國家」,但這並不妨礙日本簽署中國、東盟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相關文件。同理,美國雖然在中澳糾紛上以輿論支持澳洲,但美國煤炭也不失時機地取代了澳洲煤炭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這種輿論與現實越發諷刺的現況,也成了當下這個時代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