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保守派新總統萊希:哈梅內伊的繼承人?
在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的保駕護航之下,其心腹司法總監萊希(Ebrahim Raisi)在6月18日毫無懸念地贏得大選,開啟一個行政、立法、軍隊全部置於強硬保守派掌握之下的時代。萊希更是被廣泛認為,在經歷總統歷練後,將接替最高領袖的大位。
年屆82歲、開始布置身後事的哈梅內伊做出如此權力布局,是旨在保證各權力機構能同心推進其根本戰略,也即完成伊朗革命第二階段,建立一個年輕而虔誠的伊斯蘭政府,保證革命遺產傳承下去。
核政策與重大外交方向照常
從表面上看,強硬的萊希政府將與偏溫和的魯哈尼(Hassan Rouhani)政府形成較大反差。不過實際上,伊朗內外政策連貫性可能大於轉變性。
這是因為伊朗的重大外交政策和核政策的最終話事權,向來屬於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及最高國家安全會議等組織。在伊朗政制下,政府並不扮演決策角色,更類同於執行者。若將最高領袖比作「董事長」,那麼伊朗總統則至多是總經理。而在哈梅內伊不斷推動重返伊核協議、緩解經濟危機的情況下,有「哈梅內伊的戰士」之稱的萊希當然也會致力於完成這一任務,其在總統辯論階段就強調「我們致力於遵守伊核協議,不過該協議需要一個更強大的政府來執行。」
因此,即使相關談判在伊朗新政府8月上任後仍未完成(雖然外界大多預測拜登政府為避免與新團隊談判而會趕在換屆前敲定協議),萊希政府無疑也會以達成協議為己任。至於拜登政府所言的包括伊朗導彈項目在內的後續談判,在最高領袖和伊朗革命衛隊的堅決反對下,無論是何人任總統都無可能談妥,萊希的上任並無方向性影響。
同樣地,與沙特等阿拉伯國家軟化關係等重大外交轉向,也應不會因換屆而脫軌,因為該政策是「最高國家安全會議」(SNSC)所支持的,魯哈尼政府只是代為執行。伊朗與沙特今年4月在巴格達舉行斷交5年後的首次會談,尋求改善兩國關係,伊方派出的代表就是哈梅內伊任命的SNSC主席沙姆哈尼(Ali Shamkhani)。萊希在競選過程中表示其會「與所有希望與伊斯蘭共和國有聯繫的國家互動,將優先與周邊國家建立聯繫」,也間接表達了與周圍阿拉伯國家轉圜的信號。
當然轉變也會很明顯,新政府與美歐的關係顯然會相當冷淡及富有敵意,如果拜登政府沒有解除特朗普時代對萊希的個人制裁就更會如此。不過我們可以大概率預測,在經濟出現明顯起色之前,萊希政府會與革命衛隊協調好,避免立即在區域內軍事挑釁美國或以色列,以免前功盡棄。而由於萊希與革命衛隊關係甚密,應不會出現魯哈尼時期那樣,軍方和外交部各自推進外交議程、相互破壞彼此目標的情況。
另外,新政府將忠誠地推進與中俄加強戰略合作的路線,萊希也直言不會像魯哈尼那樣歡迎西方投資,而這正是哈梅內伊和革命衛隊一向的主張。伊朗前議會國安委員會副主席就透露,今年3月簽訂的中伊25年合作協議,正是哈梅內伊所力推的。
這是抗衡美國的地緣政治需要,也是構建哈梅內伊「抵抗經濟學」(resistance economy)的重要一環,即主張自力更生、擴大國內工業生產體系,並尋求更多地出口至中俄、中東、非洲和拉美,以減少隨美國政權更迭可能重新降臨的制裁的殺傷力。至於革命衛隊與俄羅斯的合作關係自是不用多說,此前外洩的一份秘密錄音中,現外長扎裡夫(Javad Zarif)就對革命衛隊插手外交、與俄密切合作大為不滿。
內政保守化 保衛革命成果
教權派在重返伊核協議展現出的實用主義色彩、以及其背離西方靠近中俄的長遠外交策略,都是為了服務於其根本戰略。歸根結底,哈梅內伊如此大舉地剔除溫和派候選人、又在選前罕見拉票,以確保萊希萬無一失地當選,就是深感國家已到了轉折點且自己年老體弱,需安排絕對忠誠的門徒推進其願景,也即完成「革命第二階段」。
早在90年代,哈梅內伊就提出「發動伊斯蘭革命-建立伊斯蘭政權-建立伊斯蘭政府-建立伊斯蘭社會-建立伊斯蘭世界」的革命五階段方針,他在2019年2月再次發表關於「革命第二階段」的宣言,強調要在未來建立一個「年輕而虔誠的政府」,並開始在軍隊、官僚機構、地方政府提拔更年輕激進的幹部。他此次「欽點」萊希為總統,也被廣泛認為是希望對方循自己從總統到最高領袖的路徑,未來繼承最高領袖這一無上權威寶座。
長期以來,哈梅內伊及其決策圈經常擔憂:在沒有經歷過1979年革命和兩伊戰爭的年輕一代,老一輩為之奉獻一生的革命理想會否遭到侵蝕乃至消失。如今種種跡象已讓他們有所警惕,包括年輕一代信教程度下降,去年有民調顯示逾五成20至29歲的年輕人拋棄信仰;以及示威越發頻繁,無論是2017年底因雞蛋漲價引發的多地示威、2019年底因政府取消燃油補貼激發的大規模對抗、還是2020年因革命衛隊誤擊烏克蘭客機引發的示威,推翻伊朗政治體制和哈梅內伊本人的口號愈發響亮。
因此,哈梅內伊深感須保證革命遺產傳承下去,正如其親密盟友塔耶布(Mehdi Tayeb)所說的那樣,有必要開始「淨化革命」。
可以預料地是,在萊希積極配合下,新政府將換上一批年輕而強硬的新生血液,更進一步推行意識形態和宗教教育,更多地加強網絡管控以防止西方文化侵襲、並更強硬打壓反對派示威。例如,萊希競選團隊中主管網絡政策的成員,曾在去年於議會推出嚴格規管網絡的法案(預計將不久後通過),允許司法機關監控網絡上對國家安全有害的內容,並對所有使用VPN登錄被禁網站(例如Facebook、Youtube等)的個人予以處罰。
靠經濟成長和分配正義凝聚民心
但是,如此做法可能激化進步派年輕人的不滿情緒。在此次大選,儘管政府和最高領袖輪流出動催票,但還是有逾半選民以杯葛選舉表達反對,且投票者中也有14%投了空白票,創下了伊朗1979年革命以來最低投票記錄,足可見選民心中滋長的幻滅與反對情緒,也讓向來視高投票率為政權合法性的教權派感到難堪。
對於年輕人的離心,哈梅內伊等計劃通過改善經濟、主張分配正義來緩解這等情緒,這也是其願意按下反美傳統,在重返伊核協議上配合的根本原因。萊希也明言會將經濟放在首位,不斷強調要解決高通脹、高失業率、高結婚費用和高房價等問題,再加上他長期反腐的履歷,其在主政之後定會雷厲風行地推行刮骨療毒般改革,恢復普羅大眾對官僚機構的信心。
當然,萊希依舊面臨嚴峻的挑戰。該國目前仍然疫情嚴重,日增確診仍在1萬上下,疫苗接種因缺乏外匯採購更是尚未起步,短期迅速修復工業體系及擴大工業生產還成問題。再加上萊希對西方投資的懷疑情緒,以及西方資本本身對於制裁再臨的顧慮,伊朗可能無法達到像2015年達成伊核協議之後外資大量湧入,次年立刻經濟增長兩位數、通脹跌至個位數的立竿見影的效果。不過,新政府轉向中俄、與阿拉伯國家改善關係的策略,應能彌補外資匱乏的問題,且能穩定區域局勢以減少國外軍費開支,也會給該國經濟發展營造更好氛圍。
總而言之,在經濟危機、政策失誤、以及年輕人對宗教興趣降低的種種綜合原因作用下,教權派敏銳地感覺到年輕人對體制的失望情緒不斷滋長,因此深感需要從阻斷西方價值觀侵蝕、加強宗教教育、增長經濟和主導分配正義等種種政策多管齊下,來恢復年輕人對體制的信心,而完成這一任務需要信條一致的各權力機構同心協力、政令暢通無阻。因此,萊希的當選,可以說是哈梅內伊為保證伊朗革命成果長存所作出的最後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