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控專家:中國沒有調整核武政策的客觀需求|專家有話說

撰文:戴侖
出版:更新:

近期的七國集團(G7)峰會和北約(NATO)峰會被視為美國集結盟友遏制中國的大規模行動。01記者就此採訪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資深研究員趙通。
趙通表示,北約愈發認為中國對跨大西洋地區的安全產生了實質性影響。至於北約所關切的中國核力量,中國目前並沒有調整核政策的需求。

01:在北約前不久發布的峰會公報中,中國被定性為「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和與聯盟安全相關的領域構成了系統性挑戰」。這是北約在峰會公報上首次點名中國。早在2019年,歐盟在提到中國時就曾使用「系統性對手(systemic rival)」一詞,但北約作為一個軍事同盟,將中國視為「系統性挑戰」是出於什麼樣的考量?在軍事層面,北約對中國的新表述意味着什麼?

趙通:北約作為一個專注於跨大西洋地區安全的軍事同盟組織,開始明確將中國視為系統性挑戰,顯示出北約對中國總體實力和影響力的擔憂有了較明顯的增長。「系統性」指北約國家不認同中國的戰略理念和總體價值觀。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實力越強,就越可能對北約國家的理念和利益產生全方面衝突。

反映在軍事層面,中國雖然是域外國家,但北約開始認為中國對跨大西洋地區的安全產生了實質性影響,未來這種影響會逐漸增強,並可能以北約不希望的方式產生作用。這意味着北約國家會在軍事能力的建設和協調使用方面更多地考慮中國可能帶來的挑戰,包括中俄聯手的可能性。

北約峰會公報直接點名中國對北約構成「系統性挑戰」,並將進行交涉。(Facebook@Joe Biden)

01:北約峰會公報中提及中國的部分,着重提到了「中國正在迅速擴大其核武庫,建造更多的核彈頭和更多精密的核載具」。
在全球的核力量版圖中,中國目前究竟處於什麼位置?應如何理解公報中「盟國敦促中國就其核能力和核理論有意義地參與對話、建立信任和透明措施」的表態?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近期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採訪時,明確表示中國不削減進攻性核武器的理由是「可以理解的」。你又如何評估普京的表述?

趙通:根據國際學術界最廣泛使用的開源資料評估,中國的核武庫規模處於第三位。其核武器數量在五個聯合國核武器國家中高於英國和法國,但與美國和俄羅斯相比仍有一個數量級的差距。所謂「盟國敦促中國就其核能力和核理論有意義地參與對話、建立信任和透明措施」,主要源於三個方面的擔心:

一,除了英國最近宣佈調高核武庫上限之外,中國多年來一直逐步擴大核武庫,與其它核武器國家不斷裁減核武庫的總體趨勢形成了對比;

二,中國逐步調整了一些之前的傳統核政策,比如開始公開發展核三位一體能力,另外中國也被認為開始在和平時期將部分核武器置於更高的戒備狀態;

三,中國沒有公開其系統性核武器現代化項目的最終目標和未來規劃,這種不確定性也加劇了北約國家對中國意圖的擔心。

普京之所以表示中國不削減進攻性核武器的理由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從數量上看,中國在核武庫規模方面仍然與美國和俄羅斯存在一個數量級的差距。因此俄羅斯認為中國不加入實質性核軍控進程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在十多年前,俄羅斯比美國更強烈要求把中國儘早納入大國核軍控進程。當前俄羅斯不願對中國直接施壓,與兩國政治關係趨近有重要關係。

+11

01:內地去年也曾有知名媒體人聲稱中國應將核彈頭的保有數量增加到1,000枚,引發一定爭議,中國軍事科學院的專家都對此進行了批評。
你認為中國發展核力量的政策是否迎來有需調整的時候?

趙通:某些意見領袖要求中國大力擴張核武庫,主要是認為在美國對華戰略敵意增強的情況下,更大的核武庫才能起到有效威懾美國核打擊的作用,也才能在外交層面迫使美國調低對華的對抗性政策。

這個邏輯在軍事層面是不成立的。中國只需要維持有效的核反擊能力,就可以遏止最極端情況下美國對中國進行核訛詐。學界的研究也得不出更大的核武庫可以轉化成外交影響力的結論。

但這種沒有邏輯和實證研究支撐的觀念,如果在政治決策層獲得關注和影響力,也有可能影響中國核政策的變化。從理性政策研究的角度來看,中國沒有調整核政策的客觀需求。

01:回到北約峰會公報,在提及中國的部分,也説到了中俄的軍事合作,稱中國參與俄羅斯在歐洲-大西洋地區的演習。巧合的是,就在近期普京接受NBC的專訪中,普京非常直接的表述了、甚至幾乎要點破了中俄之間在軍事上「不盟而盟」的現狀。
你怎麼看待北約對於中俄軍事合作的關切?

趙通:中俄政治關係的走近帶來了更廣泛和密切的軍事合作。根據公開報道,中俄已經在戰略預警能力發展和導彈防禦發展方面開展了合作。這些戰略軍事能力領域的合作反映了雙方空前的軍事和政治互信。

中國堅持不結盟政策,俄羅斯也希望保持戰略自主性,但是在具體操作層面,中國官方也一再強調雙方合作沒有禁區、沒有上限。普京的發言從俄羅斯方面印證了這一表述。

這種情況下,北約開始越來越嚴肅地考慮未來中俄在更多地區協調軍事規劃和部署的可能性,包括在西亞、中東、北非、北極等可能影響歐洲安全的地區。

01:在北約峰會召開前,美國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曾表示,峰會聯合公報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點名中國」。但事實上,在公報的79條內容中,涉及中國的只佔兩條。這是否是北約內部妥協的結果?
內地媒體大多聚焦於北約內部的分歧,在你看來,北約內部「分歧」的真實樣貌為何?

趙通:北約三十個成員國之間在對中國影響力的感知、判斷和應對方面難免存在差異。尤其是與中國進行經貿合作所帶來的潛在吸引力使得一些北約成員不願公開展現對華強硬姿態。哪怕是在價值觀領域,北約一些成員的國內政治傾向也在發展變化。這種現狀確實為北約統一步調帶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