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洲之光」到政治動盪重襲 埃塞俄比亞的權力更迭之禍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上周,聯合國發布報告指埃塞俄比亞瀕臨饑荒爆發邊緣。自去年11月爆發的衝突至今日未結,政府對於衝突所在的提格雷地區的全面封鎖之下,此番局面並非意料之外。但若將日曆翻到2020年以前,回看當時的還被稱為「非洲之光」、經濟和政治改革被外界廣泛看好的埃塞俄比亞,大概沒有人能想到,這個終於開始走出長期積弱和造成百萬人死亡的大饑荒的國家,會再度淪陷。

「非洲之光」

1991年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簡稱「埃革陣,已改組為「繁榮黨」)執政以來,埃塞俄比亞結束了內戰,逐漸走出了八十年代氣候災難和政府政策引發的世紀大饑荒的陰影。梅萊斯(Meles Zenawi)政府實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的發展戰略,努力向市場經濟過渡,此後更先後制訂了兩個5年期「經濟增長與轉型計劃」,重點發展製造業和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斐然。據世界銀行統計,過去14年間,埃塞俄比亞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近10%,長期位居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10個國家行列。

在市場化經濟改革之餘,梅萊斯領導下的埃革陣有意進行民主化改革,一改前朝一黨專政體系,在1995年舉辦了首次多黨派參與的選舉,建立了由上下兩院組成的立法體系,每五年進行一次選舉,將國家權力從中央下放到各民族州,實行多民族聯邦制(ethnic federalism)。多年來反對黨所掌握的政治實權有限,2005年選舉反對黨獲得三分之一席位後,政府對於異見的打壓也確實加強,但梅萊斯政府為扭轉此前中央集權的獨裁政治的努力卻不可否認,國家的整體民主化改革無疑為經濟飛速發展奠定政治基石。

2012年,埃塞俄比亞前總理梅萊斯在英國出席世界領導人大會(London Conference On Somalia)。(Getty)

梅萊斯以後的政治不穩

然而,2012年, 梅萊斯病逝,但受老領導人欽點而接棒上馬的前副總理、海爾馬里亞姆(Hailemariam Desalegn)卻沒能擔下統合執政聯盟、領導改革的重任。

與梅萊斯相比,海爾馬里亞姆的資歷顯然缺乏說服力。前者是內戰時期領導叛軍的贏得勝利的領袖,不僅在老一輩政治精英中擁有威信,且語言方面也具有號召力、領袖氣質十足;而海爾馬里亞姆自美國接受教育回國後,主要在學術和行政領域活躍,任水力技術研究院的院長13年,並在前任疑似因忤逆梅萊斯而卸任後才被任命為南方人民民主運動黨主席。在四黨執政聯盟中, 除了主導聯盟的「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TPLF),餘下則分別是代表埃塞第一和第二大種族的奧羅莫族民主黨(OPDO)及阿姆哈拉民主黨(ADP)。海爾馬里亞姆所屬的南方人民民主運動黨(SEPDM)則一向屬於被邊緣化的一方。他之所以成為總理,更多是因為聯盟認同他的忠誠與勤懇,加上其雙重種族背景,海爾馬里亞姆是一個較好的折中人選。

在任職總理期間,海爾馬里亞姆的領導力遭到眾人質疑,他本人也在2015年至2016年期間多次私下表達讓位的意願。要知道,埃革陣1991年成功推翻埃塞的共產政權繼而當政時,不過是一個鬆散的叛軍聯盟,其穩定統治有賴於梅萊斯在多股民族黨派勢力之間拉攏人心、剷除異己來確保穩固。

2017年,前總理海爾馬里亞姆在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Getty)

儘管海爾馬里亞姆有心推動政治改革,但執政聯盟內部的建制派卻有意在此後繼續維護政治現狀,外部觀察者認為其在執政幾年內並無政治實權,他本人更一度表示自己常常需要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進行決策。

2014年,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當時農業仍為國家第一大產業、佔據超過70%勞動力的埃塞遭受衝擊,引發嚴重的失業問題,造成原本並不顯著的種族問題更加突出。在隨後兩年的大規模反政府示威中,民眾抗議長期執政的提格雷政治精英忽略了主要種族的利益,政府出動軍隊鎮壓之下,兩年間數百民眾死亡。

*注釋:厄爾尼諾現象一般指出現在太平洋上的洋流溫度異常,從而引發全球性的氣溫、降水變化的現象。2015年,受該現象影響,埃塞俄比亞雨季消失,農業生產遭受嚴重打擊。

但示威活動未能平息,政府為修復社會秩序、化解動盪局勢承諾「深度政改」,在2017年末至2018年初幾度釋放政治犯,包括被指控參與示威或恐怖主義活動的反對黨高層、媒體記者等。關停埃塞俄比亞關押政治犯囚禁之所——臭名昭著的Maekelawi監獄,更宣布將監獄改成博物館。但這前後幾乎一百八十度的大變身背後,政改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路透社當年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稱,海爾馬里亞姆本人希望更徹底的特赦,卻沒能實現其願景。

艾哈邁德帶來的政治劇變

此後上台的艾哈邁德(Abiy Ahmed)與其前任執政風格截然不同。作為埃塞最年輕的國家領導人,艾哈邁德一上台就大刀闊斧的推行了更徹底的政改,進一步釋放在「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治下被捕的政治犯、歡迎異見人士返國、承諾公平選舉及新聞自由。其領導簽訂的與厄立特里亞和平協定,更為其摘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殊榮。然而,與此同時,他卻重建政治聯盟,將主導聯盟大權的「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從權力中心排除,甚至以貪污及侵犯人權等罪名將之清算,造成雙方嫌隙日深。最終,曾經的執政盟友在去年雙方就延期選舉一事公開對峙,引發了此次內戰。

如今的衝突,與其說是多民族聯邦制下的種族矛盾,不如說是2012年權力中空埋下的隱患,當年令不少外部觀察者感到驚訝的和平權力交接,最終只給國家帶來了短暫的穩定。梅萊斯逝世後,執政聯盟失去了強有力的領導者,而勢必觸犯執政聯盟各方利益的政治改革,也因此舉步維艱。兩位繼任者一位缺乏推動政改的實權、一位求變心切以致於與舊掌權政黨決裂,政改與政治穩定之間的微妙平衡在權力更迭之下輕易就破碎。未來,作為「非洲之光」的埃塞能否從此刻的危機邊緣回到發展的正軌上,將有賴於執政者找回兩者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