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背後的鉅額通脹 美國正在從阿根廷收割世界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從5月下旬到6月上旬,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上漲還在吸引財經觀察家們的目光,相對於鋼鐵、銅、鋁等工業物資價格的波動時,糧價上漲、通貨膨脹所引發的連鎖反應也很明顯。

這其中較為明顯的例子莫過於阿根廷暫時停止出口牛肉,以免該國肉商將其大舉出口海外。在西方世界,一種「中國人讓阿根廷人吃不起牛肉」的聲音也隨之而來。

從賬面看,阿根廷畜牧業已經對國內市場喪失興趣。阿根廷國內規定牛肉在每公斤200至850比索(約合16.39至69.67港元)之間的強制定價,讓不少企業望而卻步。如若把肉賣到中國,按中國每公斤68.5至90人民幣(約合83.3至109.44港元)的肉價,折算阿根廷比索即在1,017至1,336比索之間,這個行情比起阿根廷國內的強制定價已經要高了許多。

對阿根廷來説,這個國家在疫情、示威、通貨膨脹、食品漲價的漩渦中已經有些力不從心。(美聯社)

在國際市場環境下,商人該怎麼做也在情理之中。這種特殊環境的形成,顯然也不僅僅在中國或阿根廷身上。阿根廷2020年出口全球的牛肉平均價格高達4.5美元(或425比索),考慮到大宗出口的交易成本理應遠比國內出售為低,可見出口是賺錢事業,這還沒有算上比索慣性貶值的成本。

與此同時,玉米、大豆、小麥等食品期貨也出現歷史性漲價行情。這與特朗普(Donald Trump)、拜登(Joe Biden)時期分別確立的2.3萬億、9千億和1.9萬億美元的刺激方案有關,這種大水漫灌式的救濟方案正在導致全球流動性嚴重過剩,其直接影響就是大宗商品的全面提價。

進入2021年以來,大宗商品漲價帶來的糧食漲價問題正逐漸凸顯:

目前,美國的財政刺激措施和預算計劃已經先後呈現了大放水的趨勢。此前,從2020年2月到2021年3月,美國政府的財政刺激措施規模就達到5萬億美元。它相當美國過去一年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的25%,或相當於中國2020年一年GDP總量的31%。

到5月29日,白宮又向國會提交了一份6萬億美元的預算案。在大放水的背景下,加之2021年3月後美債利率上升,使得包括阿根廷、土耳其在內的許多新興市場承壓並選擇被迫加息。在比索連續貶值的阿根廷,這種情況更為突出。

隨着阿根廷政府繼續印鈔以擺脱赤字危機,通貨膨脹上升到近40%,對經濟和貨幣政策缺乏信心進一步加重了比索的壓力。這導致阿根廷比索持續貶值,從2020年11月時的1美元兑換80比索跌至2021年5月的95比索。在全球糧價指數從2021年2月到5月持續上漲之際,阿根廷的問題就被放大了。

從特朗普當局到拜登當局,美國政府放水不減。(美聯社)

很快,在新冠疫情和經濟滯漲等多重因素影響下,阿根廷從2021年3月開始出現了食品價格的較大幅度上漲。越來越多阿根廷民眾表示支付不起基本生活費用。阿根廷的經濟在2020年萎縮了10%,與2020年下半年相比,阿根廷水果的平均價格從2021年3月起增長了228%;馬鈴薯的價格增長了114%,肉類的平均價格增長了103%,蔬菜類的價格也增長了88%。

目前,全球主要新興市場都普遍發生了食品漲價的問題。巴西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巴西2020年1至11月間市場上食物價格上漲了16%,其中大米和黑豆的價格分別上漲了70%和40%。彭博社的數據也顯示,全球食品價格不斷上漲,且漲勢超過通脹和收入增加速度。導致2021年1月全球食品價格創下6年以來的新高。印尼豆腐價格比去年12月上漲30%,俄羅斯食糖的價格比一年前升高61%。

高盛集團的經濟學家拉莫斯(Alberto Ramos)認為,全球貨幣背景正在發生變化,其中「最脆弱的經濟體」會先做出反應。阿根廷就已經因坐擁牛肉產地卻吃不起牛肉的局面證明了這點。還有經濟學家認為,當前通脹風險比過去20年都嚴重,美聯儲在2022年提前加息的可能性不斷增大。一旦流動性發生逆轉,全球經濟將再次承受不小衝擊。

但對華盛頓來説,2022年的事情終究尚遠,美國政府如能有效提振經濟,其財政和貨幣政策亦不必在收割全球的進程中,擔憂「傷害」其他國家利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