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中國有何特殊角色?

撰文:葉侃
出版:更新:

「停火止暴是當務之急,以色列尤其要保持克制」,「巴以問題歸根結底要在兩國方案基礎上尋求長期解決,正義已經遲到,但不能永遠缺席」——近日,在聯合國安理就會巴以衝突問題緊急召開的視頻會議,作為主持人的中國外長王毅旗幟鮮明地為巴勒斯坦一方仗義執言。

在巴以衝突持續發酵,相關大國(比如美歐)因種種原因而硬拉偏架之時,北京方面的「犯以直諫」顯得十分不同尋常,而王毅在隨後釋出的中國願意充當巴以衝突首席調解人的積極信號更是頗為耐人尋味。

事實上,在加沙戰火熊熊燃燒的當下歐美陣營內部並不缺乏為巴勒斯坦「仗義執言」的聲浪。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宣布以方在加沙的「報復」行動將繼續進行的當天(5月15日),歐美各大主要城市均適時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力挺巴勒斯坦,抗議以色列「加沙暴行」的示威活動。

不幸的是,這種「民間吶喊」不僅未得到歐美官方的正面呼應,反而遭到了後者的系統性壓制。在巴黎和柏林,當地警方以違反疫情防控規定為由,強力驅散了相關示威集會。

5月16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主持聯合國安理會巴以衝突問題緊急公開會,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新華社)

政府高層則在歐盟「反猶主義」高壓紅線之下噤若寒蟬,歐盟委員會只是不痛不癢地表示希望巴以雙方舉行直接對話,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Frank Walter Steinmeier )更是避重就輕地「堅定重申」了對「反猶主義」的零容忍態度。

類似的劇情也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上演,面對洶湧而來的「抗以浪潮」,拜登當局同樣採取了鴕鳥姿態。白宮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不止一次地在公開發言中稱以色列有權自衞,並竭盡所能地把輿論焦點引向哈馬斯「火箭彈襲以」上。

+2

更有甚者,在以軍「加沙風暴」仍未有絲毫減弱跡象且國際輿論對相關事態仍然十分敏感之際,白宮方面於5月17日正式批准了一項總額為7.35億美元的對以軍售合約。

這種敏感時刻的火上澆油之舉迅速點燃了中東世界(除以色列之外)的怒火,作為美國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之一,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沒給華府留半點臉面,直斥拜登(Joe Biden)當局此舉是「雙手沾滿巴勒斯坦民眾鮮血」的無恥行為。

不難看出,受制於強勢的以色列院外集團以及美以特殊關係,拜登當局有時不得不在相關決策上「適當走形」,哪怕這種走形是以部分損害美國的特定地緣利益為代價。

相比於美歐的無動於衷,土耳其、伊朗和埃及這樣的中東地區強權倒是有強烈意願終止加沙戰火,但出於心有餘力不足之故目前尚無任何進展。

5月12日,以色列官方一口回絕了埃及提出的「加沙和平倡議」,稱「現在不是談論停火問題的時候」。而土耳其和伊朗雖一再呼籲國際社會制止以色列的「加沙暴行」,甚至於在整個穆斯林世界引領起了新一波的「反以浪潮」,截止目前卻收效甚微。

在這種情形下,中國進取的表態就顯得恰逢其時。與美歐相比,中國沒有高高在上的「反猶主義」紅線或者強勢的以色列院外遊説集團,因此北京方面在進行相關決策時不會遭遇額外的「政治羈絆」。同時,中國近年來在中東地區大幅擴展的地緣利益也使得其此前奉行的「無為而治」的政策方針到了必須進行相應調整的臨界點。

在這種情勢之下,中國適時的「仗義執言」不僅為自身在相關議題上佔據了必要的道義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