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美國親以政治共識正在動搖?

撰文:周萱
出版:更新:

自上任以來,美國總統拜登一直能將黨內建制派和激進左翼團結在身後,但近日爆發的以巴衝突還是猝不及防地暴露了兩派分歧。當拜登按建制派一貫立場出聲支持「以色列有權自衛」時,黨內激進一翼迅速高聲指責他「無視巴人困境」。
有阿拉伯權利倡議組織就感慨,在猶太遊說組織勢力強大、具有親以慣性的國會山,從未出現如此規模同情巴勒斯坦的聲音。足可見美國過往親以的政治共識在進步左翼一側出現了顯著鬆動。

雖然到了周一(5月17日),拜登再次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通話,表明支持「停火」,立場算是與民主黨內左翼靠近了一些,但很明顯地,拜登政府並沒有興趣插手以巴難題,即使他恢復了對巴勒斯坦當局的援助,但他卻沒有像奧巴馬一般一上任就任命了中東和平特使,至今也未履行競選時重開駐東耶路撒冷領事館的承諾,更保留了特朗普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的決定——前者基本上是駐巴勒斯坦的影子大使館,但被特朗普政府併入耶路撒冷的大使館。

這主要是因應其將大量外交資源投入印太戰略、加速從中東抽身的時勢,也因他希望在伊核協議上換得以色列政府減少阻礙,同時回歸到民主黨建制派對以親善的道路,避免共和黨試圖獨佔「親以」這塊招牌。

民主黨內兩派現裂痕

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就註定拜登會明顯偏向以色列一方,而不會像奧巴馬一般直指內塔尼亞胡政府的不是。但國內局勢已經今非昔比,進步派對巴勒斯坦抱有前所未有的同情心。因此當拜登5月13日表示他支持「以色列有權自衛」時,多名民主黨新生代議員立刻高聲反擊。

新生代領軍人物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簡稱「AOC」)就質問「巴勒斯坦人沒有生存權嗎?」國會唯一的巴勒斯坦裔眾議員特萊布(Rashida Tlaib)還痛斥以色列實行種族隔絕政策,以國會山前所未見的激烈詞彙稱以色列為「恐怖分子」、「犯下戰爭罪」。

奧卡西奧-科爾特斯多次在Twiiter上聲援巴勒斯坦,指責拜登當局和以色列。(Twitter@AOC)

另有近150個著名自由派倡議組織聲援巴勒斯坦民眾,簽署者包括致力於氣候變化、移民、女權和種族正義的組織,表明以巴衝突已成進步派普遍關心的議題。同時,一邊倒支持以色列的人還會遭到抵制,例如進步派的寵兒、曾競選總統的楊安澤(Andrew Yang),就因其Twitter只提以色列被炮轟、隻字不提巴勒斯坦民眾慘況,被AOC痛斥「可恥」,楊安澤也連忙致歉稱「忽略了雙方的苦難」。誇張地說,一味的親以正轉變為進步派的政治不正確。

雖然眾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等民主黨建制派人物依舊堅定地站在以色列一邊,但建制派也非鐵板一塊。在以色列5月15日空襲加沙地帶美聯社和半島電視台所在的建築物後,該國最堅定的支持者、曾投票反對伊核協議的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嫩德斯(Bob Menendez)也罕見發聲明,表示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深感不安」。

種種跡象反映出民主黨內正有一股力量匯集起來,要求拜登摒棄建制派過往明顯偏袒以色列一方的道路。儘管拜登在備受批評後,5月15日致電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時,表態反對以色列在東耶路撒冷社區驅逐巴人家庭,但他同時也重申支持以色列自衛權,可想而知進步派不會買賬。只要強硬的內塔尼亞胡依然掌權,民主黨進步派與以色列的矛盾會繼續激化,呼籲拜登調整策略的輿論聲勢也會越發高漲,讓白宮更加陷入兩難。

美國洛杉磯數千民眾5月16日上街聲援巴勒斯坦。(美聯社)

進步派越發同情巴勒斯坦

為什麼美國左翼會對以巴取態出現顯著轉變?這主要還是歸咎於內塔尼亞胡本人作風及政策。這位右翼強人先是對奧巴馬的伊核協議和兩國方案百般阻撓,後又與特朗普親密無間、互相站台拉票,表現出明顯的親共和黨傾向,自然讓民主黨人感到不滿。

此外,以色列政府將國內阿拉伯公民視為二等公民、隨意將巴勒斯坦人從其房屋中掃地出門,以及層出不窮的警察種族暴力行為,也讓美國少數民族平權運動者看到再熟悉不過的種族壓迫現象。

因此,支持巴勒斯坦逐漸與少數族裔平權運動聯繫起來。例如,美國非裔青年布朗(Michael Brown)2014年被白人警察射殺、引發大規模示威時,正值以色列向加沙地帶開火,七周內導致逾2,200巴勒斯坦民眾死亡。不少示威者遂將美國的白人至上主義與以色列的猶太人至上主義等同起來,重燃了60年代民權運動時期美國黑人與1967年六日戰爭中失去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之間的「戰友情誼」。2016年「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活動的政綱,就公開批評美國財政支持以色列是「對巴勒斯坦進行種族滅絕的共犯」。

另外,年輕一代也對於以色列困難的建國史不甚了解,他們現在所見的是以色列強大霸道、對巴勒斯坦進行壓迫的一面,自然好感度下降。根據民調機構YouGov數字,美國二戰後的嬰兒潮一代中有六成對以色列有好感,千禧一代就只有不足四成。

綜合上述原因,民主黨內對巴勒斯坦的同情態度顯著上升,根據蓋洛普(Gallup)民調,民主黨內要求美國在以巴衝突中對以色列施加更多壓力的比例,從2008年的33%直線升至2021年的53%,而共和黨同時段的比例維持在17%以下。年輕民主黨選民推選出來的議員,也會為巴勒斯坦在國會山發聲,構成一股不容忽視的政治力量。

2014年非裔青年布朗在弗格森被白人警官無故槍斃後,有活動家開始將支持巴勒斯坦與少數族裔平權運動聯繫起來。(耶路撒冷基金會官網)

共和黨趁機抽水有用嗎?

面對民主黨如今的內訌,最開心的莫過於共和黨。在特朗普四年執政期間一邊倒偏向內塔尼亞胡政府、幫助促成了中東多國與以色列建交的成就之後,共和黨正試圖將自己包裝成「以色列的唯一守護者」,此前特朗普甚至指責投票給民主黨的美國猶太人「要麼是缺乏知識,要麼就極其不忠誠」。此時,他們當然也舉起堅定支持以色列的大旗,還有44名共和黨參議員趁機以「德黑蘭支持哈馬斯的恐怖主義活動」為由,要求白宮立刻終止與伊朗協商重返伊核協議。

不過,如果共和黨認為他們能藉民主黨進步派對巴勒斯坦的同情,而趁機籠絡美國猶太選民的心,可能效果就不及預期。因為除了佔美國猶太人總數兩至三成的正統猶太教和保守派越發傾向共和黨之外,其他的改革派和無所屬派的猶太選民還是堅定地一貫支持民主黨,在去年大選中,美聯社的VoteCast調查估計68%猶太選民支持拜登,30%支持特朗普。

事實上,許多隸屬民主黨的猶太選民本身就是內塔尼亞胡的堅定反對者,例如去年有民調顯示,雖然八成美國猶太人對以色列有情感上的聯繫,但同時近六成人也對內塔尼亞胡政策持批判態度。這也反映在左翼猶太遊說組織「猶太街」(J street)的興起上,該組織反對從以色列擴張猶太人定居點到特朗普政府承認戈蘭高地屬於以色列的一系列政策,並主張只有以巴和平共處才能臻至以色列的真正和平。可見,對巴勒斯坦的同情以及對內塔尼亞胡的批判是民主黨猶太人的共識,共和黨「挖牆腳」的可能性也就不大。

當然,共和黨還是能攫取不少政治利益,因為以色列最盲目的支持者並非美國猶太人,而往往來自佔美國四分之一人口的福音派,他們堅信聖經文本,認為只有猶太人返回「應許之地」並建立起一個猶太國家、在耶路撒冷重建起第三聖殿,才能迎來末日以及耶穌的第二次降臨。他們還相信整個約旦河西岸都屬於上帝承諾給猶太人的土地,因此自然支持以色列的擴張主義。而共和黨一邊倒支持以色列,也能討好福音派的歡心。

整體而言,在內塔尼亞胡右翼擴張和種族政策與共和黨一拍即合的情況下,民主黨左翼越發將以色列視為「佔領者」和「加害者」,也對巴勒斯坦民眾同情度逐漸提高,這將侵蝕美國兩黨建制派對以色列偏袒態度的政治共識基礎,也積蓄着民主黨進步一派當權後調整對以政策的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