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投資協定受阻:思路清奇的歐洲議員
近日,法新社援引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的話稱,「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已經暫停了來自歐盟委員會(推進中歐投資協定)的政治努力。」報道一經發布即引發輿論軒然大波,不少媒體猜測「歐盟已暫停推動批准中歐投資協定(CAI)」。隨後歐盟委員會一名發言人稱東布羅夫斯基斯的言論被斷章取義。
歐盟在一份書面聲明中寫道,「現在必須對協定進行法律審查和翻譯,然後才能提交批准通過。不過,批准過程離不開更廣泛的歐中關係不斷髮展的動力。」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蘭格(Bernd Lange)也表示,CAI目前「處於凍結狀態」,並會持續很長時間。歐盟人權委員會副主席諾伊曼(Hannah Neumann)在接受香港《南華早報》採訪時同樣指出,「我認為大多數人會將CAI置於『凍結』狀態,這意味着只要中國堅持對民選議員和人權委員會的制裁,有關CAI的討論都會被持續擱置。」
根據歐盟在其官網的描述,CAI將確保歐盟投資者更好地進入快速增長的中國14億消費者市場,並確保他們在更公平的環境中競爭。這對歐盟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和未來增長都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CAI使得歐盟企業的市場準入條件明確且獨立於中國的內部政策。整個協定涵蓋汽車業、製造業、金融服務、生物資源研發、通訊及雲技術、外資持股佔比等多個領域,意在擴大市場準入;其次,CAI致力於改善公平競爭環境,實行透明補貼制度,反對強迫技術轉讓;再者,在執行機制層面,中國同意採用國家間爭端解決機制,尊重相關國際義務,支持企業承擔社會責任。
歐盟想要通過一項投資協定來獲得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但歐洲議會不少議員無論是出於美方遊説結果、選舉因素,又或是打從心底認為CAI會影響美歐關係,所以一方面不想忤美國的意願,跟隨美國推出涉疆制裁,另一方面又不想過於得罪中國,最終推出「不討好中美任何一方」的象徵性制裁,但或許意料之外的是,中國連象徵性制裁也不慣着歐盟,隨即發起反制裁。而後歐盟開始抱怨連連,並威脅要撕毀協定。
通過擱置CAI,並高呼「中國不取消反制裁,就不通過協定」,無異於在説「若中國不取消反制裁,我們就不允許我們的企業在中國享有更多權益」,這種邏輯着實堪謂思路清奇,也使得歐洲議會的「玻璃心」在尷尬境地破碎一地。
歐洲議會擱置中歐投資協定,似乎並沒有得到中國太多響應:
鑑於歐洲議會如今近乎「人格分裂」的舉動,最開心的當屬中美企業,因為雙方藉此都能搶佔更多市場份額。如今歐洲議會無論是「暫停審議」,還是「沒有暫停,只是審慎審議」,中國根本不在意。中國人做的是生意,公關並不是優先級。如果有人不喜歡他們,那就不要和他們做生意,大家各自安好,互不干擾。
在「國際名聲」方面亦然。中國在西方從未有過好名聲,最好的時候,也就是二三十年前給西方資本家生產一塊錢芭比娃娃的時候,那時也稱不上「好名聲」,最多就是「不那麼招人討厭」,但從來也沒被尊重或喜歡過。對於歐洲議會議員,他們同樣永遠不會對中國有好印象。既然從沒有過好名聲,何談丟掉名聲?那麼中國又怎會對此次的「擱置事件」突然變得在意呢?
至於國際政治層面,中國外宣從來都不是強項,也不是重點,中國對西方老牌媒體也沒有控制力。中國人唯一關心的是「發大財」,而對於此事,中國也從不需要好名聲來達到這一目的。歐洲議會自導自演的「求關注」戲碼,也終究會落得「玻璃心」破碎一地的尷尬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