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形勢緊張下面對眾怒 Tesla該如何自處?
如果用散落在社交媒體各處的原視訊,粗剪之後配上字型鮮豔奪目的標題:「特斯拉(Tesla)維權女車主被強制拖離現場」便可以收割一大波關注,完成本月關鍵績效指標(KPI),那麼媒體人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探究事件的前因後果大抵是動力不足的,等把事件細節挖掘到位,熱度已然熄滅。
所以,道德層面的譴責總要來得容易些。
近日,特斯拉深陷被維權的輿論漩渦,在4月19日舉辦的第十九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現場,一位女車主身穿印有「特斯拉剎車失靈」字眼的T恤,爬上特斯拉展位車頂,對人群大喊衣服上這句話,現場的工作人員,試圖用雨傘擋住圍觀者的鏡頭。
對於這位女車主的「糾纏」,特斯拉的耐心已經耗盡。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而後在展台回應,「近期的負面新聞都是她貢獻的」、「我們沒有辦法妥協」。
但特斯拉的「不妥協」也「犯了眾怒」,中國官媒新華社發評論質問「誰給了特斯拉『不妥協』的底氣」,並呼籲相關部門加強監管涉嫌「店大欺客」的車企,維護消費者權益。「特斯拉高管的傲慢回應,幾乎讓人感受不到解決問題的誠意……讓很多人感到費解」。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旗下公眾號「中央政法委長安劍」評論稱:「特斯拉的回應中卻盡顯『老爺公關』的驕縱豪橫,讓中國消費者心寒。不論是否妥協,特斯拉都必須面對中國客戶的拷問。
社交平台的相關討論也頗為熱鬧,大部分人更容易對弱勢的個體產生共情,畢竟在社交媒體時代,一個人被迫拋棄顏面,以「撒潑」這種激烈方式引起輿論關注才能得以維權,必然是被逼到極致才會有的作為。也有試圖冷靜的聲音,「會哭的孩子就有奶喝嗎?」
維權女車主因擾亂公共秩序被拘留五日,在紛至沓來的批評聲中,特斯拉也於次日凌晨發表道歉聲明。表示已成立專門處理小組,專事專辦,努力在合規合法的情況下,盡力滿足車主訴求。
特斯拉不是第一次因產品質量問題引發爭議。根據公開訊息,2020年至今,特斯拉汽車僅剎車失靈事件在中國各地發生十起有餘。但特斯拉官方對此類事故原因,並未給予令公眾信服的回應。
僅就這位女車主維權一案來看,特斯拉曾在其官方微博解釋道,該車主是今年2月,在河南安陽因超速違章發生事故的車主,隨後,車主以產品質量為由堅持退車,並拒絕接受任何形式的第三方檢測,否定所有協商方案。
該車主在微博回應,自己並非拒絕第三方檢測,而是不信任檢測機構的專業性以及同特斯拉的利益勾連。這本來是一場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官司,但顯然,特斯拉店大不怕拖,而維權的車主,則要時時承受「螳臂當車」卻無法得到回應的苦惱。
當然,事情真相究竟為何,尚需專業機構介入調查才能得知。面對輿論發酵,中國消費者協會和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相繼發聲,對於車主維權一事表示高度重視,市場監管總局已責成河南省、上海市等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隨着官方媒體入局參與評論以及監管部門相繼發聲,輿論的天平已經向維權者傾斜。一連幾日,特斯拉在深夜發表聲明,表示願意全力配合,並提供事發前半小時的車輛原始資料給第三方鑑定機構或政府指定的技術監管部門或者消費者本人。
特斯拉公布資料之後,一度拉回狂奔的輿論。《香港01》就特斯拉提供的資料諮詢相關專業人士,對方提出質疑認為,特斯拉方面提供的資料遺漏了關鍵的兩項:加速踏板行程感測器(加速踏板開度)和踏板行程感測器(剎車踏板開度),後者是證明事故時車主有沒有踩剎車的重要依據,前者是證明事發時車主有沒有加速的重要依據。這兩點,也是這次維權風波的主要爭論。
過去對於投訴冷處理加「卸責」的態度,讓特斯拉在這場輿論風暴中首先失去了公眾的好感。今年一月,一台提車不久的model 3使用官方超級充電樁充電時突然發生全車斷電故障,後經檢查,確定是由於車載逆變器被燒燬所致。但特斯拉方面在和車主溝通時,給出的理由是「國家電網電流太大導致充電瞬間電流過載」這個說法遭到國家電網「打臉」,特斯拉迅速道歉以暫息輿論熱度。
特斯拉在中美貿易戰正酣的關頭逆行,在上海市政府的幫助下,超級工廠高調落戶上海。人們期待這條 「鯰魚」能刺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市場也希望在中美的大國博弈之外,另闢新地,打造一個雙贏的領域。但也正是由於特斯拉的「美籍」身份,使得與之有關的討論,動輒加入新的內容。
所以,在此次維權風波中,不乏有聲音認為,華為等中國本土企業前腳宣布「造車」,後腳官方輿論開始「痛打」特斯拉這個外來者,二者聯絡來看,特斯拉的遭遇讓中國市場有「排外」的嫌疑。因此,《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評論此事時也呼籲,應以一顆平常心看待這次維權風波,就事論事,按常理釐清是非曲直。中國輿論場沉重教訓了特斯拉,不必對其「乘勝追擊」,「我們的目的不是讓特斯拉滾。」
「......人們習慣於自說自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國學派同工業黨談不攏,多元派同法律黨談不攏,這還算好理解。反核圈同勞工圈談不通,女權派與自由派談不通,就有點費解了......既然都有理有據,那麼任何人都有權發聲。但如果人們都是用高音喇叭拼命發聲,都希望別人張大耳朵聽好,卻缺少耐心、興趣、時間聽別人發聲,失去了理解和包容他者的能力,大概不是一種正常。」這是著名作家韓少功近期在文章中的論述,或許可以說明一些問題。韓少功認為,長此以往,眾聲喧囂,誰也聽不清誰。
當下的輿論場的確在某種程度上被韓少功言中。在此次事件中,人們更應該超越道德審判,以還原真相來安撫輿論,因為僅從道德出發的批評,也會在其他場景被其他道德推翻。正如有民間評論喊出的那樣「如果特斯拉是傲慢的、愚蠢的,那就去證明它,而不是指着鼻子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