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峰會拜登邀請習近平出席 美國要和中國適度和解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中美阿拉斯加高層會晤之後,伴隨着圍繞新疆議題的制裁風波,白宮正式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於4月22日至23日「世界地球日」之際舉行的國際氣候峰會。白宮已於3月26日公布了包括習近平及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內的40位受邀出席此次峰會的國家領導人名單。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峰會將以視頻的形式進行。

這是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主持的首個國際峰會,也是美國為了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做準備。從聯合國視角來看,這一會議基本上包括七國集團(G7)、二十國集團(G20)的主要國家。相關地區和全球大國理應都參加,表述各自立場,避免一些指標的設定將自己排除在外和相關利益得不到表達。

目前,中國政府尚未就此做出正式回應。至於是什麼形式的邀請,白宮也尚未公布具體信息。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中方已經提議在此次峰會間隙通過視頻舉辦「習拜會」。但是,白宮目前對此守口如瓶,暫未做出回應。在談到這一邀請時,拜登3月27日提到,中俄領導人知道自己被邀請。但他同時強調,自己已經和英國及歐盟領導人逐個舉行了通話,但尚未和中俄領導人單獨通話。

2017年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年會期間會見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這也是兩人距今最近的一次會晤。(新華社)

中美如果能夠通過此次氣候峰會促成「習拜會」,將是兩國關係在對抗中回歸穩定的一個標誌。

雖然美國借新疆、台灣和香港等中國議題對華施壓的政治需求、對中國經貿和科技進行持續打壓的策略不會轉變,但正如拜登政府所説,兩國該對抗的領域開展對抗,該合作的領域還是要開展合作。這種合作領域其實就主要指氣候變化。

如果回顧歷史,能夠真正將兩國坐下來對話的議題,也恰好是「國際性議題」,比如打擊恐怖主義、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就應對氣候變化,雖然兩國自小布殊時期就存在分歧,但最終還是在奧巴馬時期達成了巴黎氣候協定,算是多邊外交的一次典範。現在,拜登重啓這種對話,也有助於重啓在中美在國際議題上的合作,包括在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方面開展溝通與合作,這都有助於推動緩解、管控和中國的緊張關係。

從美國國內視角看,主辦氣候峰會也是拜登政府向國民展示美國全球領導力回歸的一次機會。包括白宮同期公有的萬億基建計劃,都是拜登為了增加執政支持度、穩住選民基本盤所做的努力。

+2

拜登擔任副總統時期的美國,也就是奧巴馬(Barack Obama)執政時期,美國曾向聯合國承諾在2025年較2005年減少排放26%至28%的温室氣體。但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後放棄了這一指標,並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根據白宮官員通過媒體透露的信息,拜登將提出比奧巴馬時期更為「雄心勃勃」的減排目標。

拜登競選時期曾承諾實現美國的「35」、「50」碳中和目標,即讓美國在2035年實現無碳發電;2050年實現碳中和。為此,拜登政府計劃拿出2萬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的投資,加大清潔能源的使用,從而給美國帶來長遠經濟效益。這種清潔能源經濟也符合拜登和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內政外交決策服務於國內工薪階層利益」的主張。這其實也是出於選舉利益做決策。

拜登通過此次峰會設置的減排目標越高,他施壓中國提高減排目標的心情就會越緊迫,否則美國單方面承諾反而會被國內保守派視為妥協和軟弱。而為了促使中國做出更多讓步,拜登政府只能加大對華外交,緩解緊張關係。

按照中國人的辦事思維,美國不可能一邊打壓和對抗中國,一邊又尋求中國在特定領域做出承諾或讓步。這完全是一廂情願。從阿拉斯加中美會晤的結果來看,美國聯合盟友應對中國的策略很難取得預期效果。即便是在新疆議題上配合美國制裁中國的歐洲盟友,也不希望中美持續對抗。在一些務虛議題上,歐洲國家也疲於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主張中美避免對抗。

可以説,在應對中國議題方面,拜登執政羈絆很多。他上台來的一切鋪墊都是為了讓中美元首會晤看上去「順其自然」。按照白宮的話,就是以所謂的「優勢地位」和中國領導人對話。而之前的強硬姿態、盟邦聯繫和最新的對華制裁,都是為了樹立這種「優勢地位」。如果白宮自信這一優勢地位已經得以樹立,就沒有理由拒絕和中國舉行更高層級的雙邊會晤,包括元首會晤。

尤其經歷中美在阿拉斯加不避分歧、開放式的爭論之後,雙方也需要一次元首峰會,讓兩國找準「該競爭的領域」和「該合作的領域」,最大程度減少對抗,促使雙邊競爭關係向着積極的方向發展。這也符合兩國現階段面臨的國內外利益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