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制裁|日本與美國保持距離的理由
到3月26日,因美國頒布《防止強迫維吾爾勞動法》等法令引發的「新疆人權」、「新疆棉花」的風潮還在繼續。
在中、歐、英、美各方彼此制裁官員、政要、學者及實體機構,多國企業捲入其中之際。日本的角色引發了外界的注意,它就是曾向美國和英國提供了「秘密」涉疆情報,又高強度參與美、歐宣傳,但最終未跟隨參與制裁。日本與美、英等國保持距離的一面也由此呈現。
拒絕對立的理由
不同於美國、英國、歐盟各方的態度,以及對北京拋出制裁的強硬手段。日本方面的表態是温和且簡短的。其核心始終立足於「關切」這一點上。這也是日本方面在2021年以來,在1月29日和3月23日兩次外務省記者會等場合上,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日本官房長加藤勝信等人面對「新疆人權」問題時的明確立場。
雖然茂木敏充在3月23日的記者會上也強調今後要與美國在應對中國時採取「one voice」,即同一立場的態度。但加藤勝信已在同日的記者會上指出,日方將會繼續與中方溝通,鼓勵北京採取負責任行動作出改善,且東京方面亦認為「並不具備就人權事務向第三方國家實施制裁的法律基礎」,亦規避談及參加美、歐制裁。除此之外,東京方面在新疆問題上就沒有其他的內容了。
東京對新疆問題以及對中國的態度是矛盾的。一方面,東京一側近來在外交領域的表現令北京相當不快。日本防相岸信夫、外相茂木敏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國防部長奧斯汀(Llyod Austin) 在3月16日的協議刺激了中方。該協議批評「中國破壞國際秩序」,指責「新疆人權」等問題,並就「戰略、政策緊密調整、務使一致」的協議。加之雙方還確認在釣魚島舉行「奪島聯合軍演」,這使北京大發雷霆,稱其「引狼入室」。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外務省為首的各機構也堅持立場,否認美國釋放的「中國在新疆實施種族滅絕」等言論。在3月23日,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還帶隊前往武漢,為日本汽車、鋼鐵、食品、醫療等行業尋求合作,並強調「將根據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繼續致力於構築穩定的日中關係」。
在分析人士看來,日本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中國是日本的鄰國,也是最大的貿易伙伴國,更是日本目前最大的出口目的國。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2021年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日進出口貿易總額達3,175.38億美元,按年增長0.8%。其中,中國自日本進口1748.74億美元,按年增長1.8%。這意味着日本僅在貿易一項,即從中國獲利322.1億美元。汽車巨頭豐田公司、電子設備具體佳能公司、安川電機公司、村田製作所和電子零部件生產商TDK公司均在2020年從中國獲得豐厚利潤。面對經濟利益,日本並不想與中國對立。
在壓力之下
但是,日本外交在美國干預下也缺少相對獨立性,其在「美日同盟」內長期處於弱勢地位。這導致東京既然仍在美國傘下,他就要盡到身為「盟友」的義務。這使東京即便不情願,他也必須跟隨美國立場。
當下,拜登政權強調價值觀外交,試圖借新疆人權問題,利用道德手段干預中國經濟。華盛頓方面還選擇了「中國挑戰美日同盟」,給「國際社會」帶來政治、經濟、軍事、技術挑戰的現狀等説辭。簡言之,即要維護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秩序,維護日本在此前國際秩序中的地位與角色。
這一點更能展示日本在拜登體系下扮演的角色,華盛頓可能仍希望東京繼續其六十多年一貫的從屬地位。在壓力之下,日本被迫捲入其中,身為「盟友」的東京難以獨善其身。隨着日本首相菅義偉即將訪美,討論美日建立「不依賴特定國家」的稀土、醫療用品「供應鏈」,東京就難免要在其「盟友」之間擺擺樣子。
這樣一來,日本在美國與中國之間的位置就由此決定了。這使得東京會跟隨西方喊口號,進而規避「制裁中國」等問題,不立即拿出具體行動。進而避免因捲入風潮帶來更多更大的損失。考慮到日本沒有就「人權問題」發動制裁的法律條文;日本官方也「難以掌握中國國內事實」,東京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還會繼續維持當下規避制裁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