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一則H&M的舊聞如今為何引爆輿論?

撰文:紀瀾
出版:更新:

3月24日至25日,瑞典服飾零售商H&M因新疆問題被推至中國內地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中國官方輿論一片指責,官方媒體央視評論稱,H&M豈能吃中國的飯、砸中國的鍋。《人民日報》則稱「吃飯砸鍋」痴心妄想。新華社説H&M碰瓷新疆棉花,「抵制」?新疆棉花不吃這一套。《解放軍報》發文稱H&M跟風操弄新疆議題,無知又傲慢。中國的購物平台如淘寶、京東等,H&M商品疑似下架。華為應用商店、騰訊應用寶等已下架H&M商城APP。

更多的服飾品牌受到波及,包括運動品牌商Adidas、Nike等。目前,不少中國國內的明星宣布與Nike等終止代言合作。

導火線是H&M的一則聲明。3月24日,在中國社交媒體平台微博上出現了一條聲明,稱H&M集團對來自民間社會組織的報告和媒體的報道「深表關注」,其中包括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少數民族「強迫勞動」和「宗教歧視」的指控。聲明表示,H&M不與位於新疆的任何服裝製造工廠合作,也不從該地區採購產品和原材料。

中國國內民眾在H&M實體店門口抗議:

+5

該聲明是H&M在2020年10月發布的。也就是説,時隔近半年的時間,這條聲明才被輿論所聚焦。類似的情況還有Nike。2020年3月,Nike在其官網發布了抵制新疆棉的聲明,如今,這條聲明也被媒體挖出。

有關H&M和Nike抵制新疆棉花的聲明早在2020年便已出現。為何到今天才成為輿論的焦點?

H&M的舊聞被扒出與當下中美歐博弈中的新疆問題有關。2020年時,新疆問題不斷發酵,有不少輿論稱在中國新疆有「集中營」,存在「迫害」等情況,官方主要是以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為代表。與美國激烈反應形成對比的是,歐洲國家並未完全追隨美國,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只是表示對新疆問題的關注,並未明顯站隊美國、反對中國。

拜登(Joe Biden)政府上台後,延續了特朗普政府時期的基調,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等人在公開場合稱新疆存在「種族滅絕」。歐洲的態度也在發生變化。3月22日,歐盟宣布以新疆人權問題制裁中國4名官員和1個實體,這也成為30年來的首次。北京對歐盟非常之不滿,隨即宣布制裁歐盟有關人員和機構。15個中國駐歐盟國家使館就制裁分別向駐在國提出嚴正交涉。

中國與美歐正在圍繞新疆問題較量,官方、輿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企業也不例外。此前,台灣和香港問題被炒熱時,在華的外資企業就曾因為將「台灣」和「香港」標註為國家引發中國國內的口誅筆伐。放到今天中歐因為新疆議題相互制裁之際,在華的外資企業再一次被審視。網路是有記憶的,一旦這些在華外資企業有民眾心目中的「不妥」之處,便會成為中國國內的眾矢之的。

這次,H&M等企業的舊聞被揭開,到底是網絡自發為之還是有官方授意,目前不得而知。但這也確實給那些在華的企業予以警告,在涉華問題上必須小心行事。一着不慎就會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