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與拉夫羅夫無禁區暢談 中俄關係走向上不封頂新階段

撰文:紀瀾
出版:更新: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3月22日訪華,當天,他與中國外長王毅舉行了會晤。
根據中方發布的通稿,雙方首先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進行了戰略溝通,達成廣泛共識。其中,雙方「相互通報了各自對美關係近況」。
在中美高層磋商後,中俄迅速進行溝通,兩國關係之密切是顯而易見的。而這種密切事實上已經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緯度。

從不結盟到不封頂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1月接受媒體訪問時稱「中俄戰略合作沒有止境,沒有禁區,沒有上限」。在3月的中國兩會記者會上,他再次被問及中俄關係,稱「中俄合作不封頂」。無獨有偶,1月18日,拉夫羅夫在年度記者會上談及俄中關係,也表示俄中協作永無止境。

更早前,在2020年10月的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上,被問及「中俄之間是否有可能建立軍事同盟」時,俄羅斯總統普京稱「任何事情都是可能想象的」,給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拉夫羅夫此次訪華並未到訪北京,而是選擇了中國西南城市桂林。在桂林期間,他乘船遊玩:

+2

一直以來,中俄戰略協作關係都被稱為是準盟友關係,在以往的外交表述中,中俄都對結盟諱莫如深,多次公開表態中俄不結盟。但是從2020年開始中俄官方多次稱雙邊關係上不封頂、合作無上限。

這種全新的外交措辭有什麼特殊的含義?

回擊挑撥

從現實來看,這種表態是對外部挑撥中俄關係的回擊,尤其是美國。隨着中美結構性矛盾的爆發,美國國內開始出現了有關「聯俄抗華」的聲音。在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時期,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就曾提出建議,通過建立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來遏制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和影響力。特朗普對普京的種種示好除了有個人私心之外,同樣也有着試圖聯手俄羅斯以遏制中國的考量。

特朗普(右)政府時期,美俄關係也沒有獲得很大的進展。圖為2019年6月的日本大阪G20峰會期間,特朗普與普京會晤。(Reuters)

美國對俄羅斯的拉攏,中國也很清楚。王毅多次表示中俄的合作「既不針對第三方,也絕不會受第三方的挑撥和干擾」。對中俄關係的懷疑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切實存在的。「上不封頂」意味着中俄並不會止步於當下的狀態,仍有合作的空間和可拓展的領域。中俄能進一步合作是擊退干擾的利器。

中俄更需要彼此

從深層次看,全球戰略格局正在調整的過程中,中國正在成為重要的一極,甚至有望成為與美國相抗衡的一極。如果按照傳統的均勢理論(當面對體系內的霸權國或潛在霸權國時,其他的大國將採取制衡的方式來恢復或維持體系的均勢),應該會有俄羅斯與美國聯手抗華。而現實則是,中國崛起並未帶來中俄關係的調整,兩者的關係愈發緊密,甚至合作「上不封頂」。

中俄走近有戰略原因,如今雙方關係進一步提升,從北京的角度說,與美國的較量將是長期的、複雜的。從特朗普政府時期的粗暴打壓到現在拜登政府要聯合一眾盟友來應對,中國面臨美國的戰略壓力在增加。

中國不需要結盟,但需要「盟友式」的夥伴。俄羅斯有着強大的軍事實力,是聯合國「五常」之一。在中國將強未強而又面對來自美國的圍追堵截之際,中國更加需要與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合作來化解戰略壓力。這種需要的力度前所未有的強。

從中俄兩國領導人的交集也可以看出中俄關係的「向好」:

+4

同樣,俄羅斯也越來越需要北京。蘇聯解體至今,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下降,軍事強國的背後,經濟成為莫斯科最大短板。在全球前十大經濟體中,已經沒有俄羅斯的身影。俄羅斯經濟上的落後導致其難以與美國分庭抗禮,即便俄羅斯不是美國針對的最大目標,這也不意味着俄羅斯沒有壓力。

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多年來一直難以調和說到底是西方並不認同俄羅斯。在西方眼中,俄羅斯的「東正教」國家身份是一種「異類」。這種狀況並未隨着中國崛起取代俄羅斯成為最大目標而有所緩解,美歐對中俄的打壓力度從來沒有降低,近年來反而增強了。綜合實力日趨下滑的莫斯科更加需要「夥伴」來應對來自西方的敵意。國際格局已經到了甚為激烈的交鋒時期,背靠中國仍然是俄羅斯的最佳選擇。

尤其是拜登(Joe Biden)上台後新一輪的對俄制裁正在醖釀之中,一年多來的疫情更是讓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美國和歐盟仍然深陷疫情泥潭,要提振經濟俄羅斯必須進一步向已經經濟復甦的中國靠攏。

中俄合作上不封頂這一說法,是兩國對合作前景的一種誠意表達,也是對西方社會的一種震懾,更是對未來合作的預告,中俄未來做出遠超盟友的合作並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