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看華府|戴琦左右手 解讀美國貿易代表顧問賽策

撰文:楊中文
出版:更新:

本文獲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國際數據與輿論研究中心授權刊載。
原標題:用機器學習模型解讀美國貿易代表顧問布拉德・賽策

拜登政府上任兩個月來,在涉及國家安全、地緣政治、經貿關係等對華政策部門已經啓用了一批具有濃厚智庫學者背景的中高層官員。我們近期挑選了一位跨過這扇「旋轉門」、加入拜登政府的「知華派」學者型官員,通過機器學習模型+人工整理分析對他的社交媒體發言和學術出版內容進行分析。這位官員就是美國貿易代表顧問賽策(Brad W. Setser)。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任命聲明中,說明賽策扮演的角色是:他將為美國貿易代表提供一系列、涉及美國對外貿易與經濟政策的廣泛建議。作為對中美貿易平衡、中國財政政策、海外債權等話題有深入研究和強烈觀點的知華派,我們預料他將主要負責為美國對華的貿易和經濟政策,提供建議和對策,意味着他未來的政策建議將對中美貿易談判、中美經濟關係帶來很大影響。

如何用人工智能研究賽策?首先,我們使用融文數據庫對他在2020年發佈的所有推文進行爬取;接着,利用「China, Chinese, Beijing, Covid-19, Taiwan, Xinjiang, Hong Kong…」等多箇中國相關的關鍵詞進行篩選,獲取賽策的眾多條涉華推文。

再接着,我們通過Python對其進行停用詞處理等初步數據清洗後,利用隱含狄立克雷分布模型(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模型最初用於群體遺傳學研究,其後該模型被運用在機器學習,用來推測文檔的主題分布)對他分別進行主題分析,得到他所關心的主要話題,然後結合每個話題所涉及的推文和賽策所有發表過的學術論文等其它信息,對該話題進行深入分析、整理,最終得到他分別關心的話題及其觀點。

賽策長期活躍於各網上平台,不過諸如其為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撰寫的專欄將因應他擔任公職而停止↓ ↓ ↓ ↓ ↓

今年50歲出頭的賽策是一位科班出身、經驗豐富的經濟學家。他本科畢業於哈佛大學,1997年於牛津大學獲得國際關係博士學位,還擁有法國巴黎政治學院的碩士學位。他曾在「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創辦的魯比尼全球經濟研究所擔任高級經濟學家,並與魯比尼合著有《救助或紓困:應對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危機》一書。

他曾擔任奧巴馬政府財政部負責國際經濟分析的副助理部長,工作範圍包括對歐洲金融危機、美國貨幣政策、金融制裁、大宗商品衝擊和波多黎各債務危機進行分析。他還在知名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FR)擔任國際經濟研究員多年,研究內容包括全球資本流動、金融脆弱性、貨幣干預、稅收競爭和貿易失衡等。

2020年11月,賽策被任命為當選總統拜登的過渡團隊成員。2021年2月,他正式加入拜登政府,擔任美國貿易代表提名人戴琦的顧問(Counselor to the USTR)。

作為經濟學家的賽策,日常在Twitter發表大量有關全球宏觀經濟、貿易和金融話題的推文,還經常一次連發多條推文,形成「推文鏈」(thread),不亞於旁徵博引、數據豐富的中短篇分析文章。他與其他學者和記者在Twitter上頻繁互動,這些都也為我們的分析模型提供了真實、豐富的素材。

僅2020年一年,他的推文數量就超過1.2萬條,其中與中國或中美關係相關的達4360條。通過LDA模型多次試驗後,我們從賽策的推文中總結出三大議題:進出口與關稅、匯率、對外債務。模型自動統計了每個議題中由高到低排名靠前的單詞。通過對這些關鍵詞進行人工處理,並比對賽策推文原文,我們初步整理出賽策主要涉華觀點如下:

據美國貿易辦公室官網信息,賽策過去數年在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受聘為高級研究員,專研全球資本流動、金融脆弱性分析、貨幣干預、稅收競爭和貿易失衡等問題。(USTR官網截圖)

一、進出口及關稅

關鍵詞:tax、import、export、trade、manufacturing
2020年賽策在Twitter上提及該議題約2,480次,平均每天提及7次,是他最為關注的涉華議題。根據具體推文內容,本文又歸納出以下三個次級議題/及他個人的分析和觀點。

1、美國對華進口總值可能被低估

賽策發現,以前中國報告的對美出口額一直滯後於美國報告的對華進口額,但是這種情況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得到了扭轉。現在,中國報告的對美出口額大大超過美國報告的從中國進口額;中國公布的順差高於美國公布的對華逆差。

他分析,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有可能是中國出口商誇大了對美國的出口額,但更有可能是因為美國進口商為了儘量減少關稅負擔,將進口商品歸於其他地區,低估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價值。

2、中國的經濟增長過多依賴於出口

賽策根據中美兩國公布的數據發現,在疫情後經濟復甦的進程中,中國工業生產的反彈力度大於消費,而美國的實際零售額反彈幅度大於工業生產。他承認很多原因導致了中國的工業生產比美國的工業生產更強勁,而且中國的供應鏈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美國耐用品需求的增長。

但他認為,中國的復甦實際上是由除中國以外其他地區的商品需求復甦支撐的,也就是說現階段中國經濟的增長更多依賴於出口,而不是國內消費,且中國目前的政策都沒有積極支持家庭消費的傾向。產能的增加和消費下降之間的不平衡必然會導致中國的貿易平衡發生轉變。賽策還解釋說,之所以中國能不依賴對家庭消費的刺激,主要是因為目前中國貿易的強勁。

3、美國要加快製造業出口

賽策根據公開的數據發現,儘管美國的消費復甦在很多方面都強於中國,但是美國在製造業方面的復甦是不平衡的,疫情後製造業產值按年下降了6%,而中國的增長幅度相當。

他認為,彌補中美間貿易逆差最重要的不是使美國的總體赤字下降,而是需要改變美國製造業出口的持續疲軟。拜登新政府需要的是以勞工為中心的貿易政策,進而促進出口,而不是強化企業競爭力或壓低價格的政策,美國需要把對於消費的依賴轉向對於製造業的輸出。

待戴琦通過任命就任美國貿易代表,賽策亦將以顧問身份與戴琦一併影響拜登的貿易政策。(Reuters)

第二大主題:匯率與外匯儲備

關鍵詞:bank、reserve、FX、dollar、swap
2020年賽策在Twitter上提及該議題約1,660次,平均每天提及5次,是賽策第二關注的涉華議題。

1、強勢美元懷疑論者

賽策通過數據分析,發現疫情後美元走強、出口疲軟,貿易赤字不斷擴大,決策者應該重新考慮美國的貨幣政策。

他認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強勢美元削弱了美國出口商的競爭力,甚至還會拖累美國就業,所以他希望美元貶值。

2、中國在干預匯率

賽策將干預匯率定義為「一個擁有大量總體貿易順差的國家購買外幣,以防止其貨幣升值,因為這種貶值的貨幣給予了該國出口商優勢。」 他還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過,除非另一種貨幣升值,否則美元不會貶值,但是一些出口驅動型經濟體,特別是亞洲經濟體,往往不會希望本國貨幣升值。他指出中國持有大量美元債權,因此不太可能接受人民幣兑美元大幅升值。

他長期追蹤中國國有銀行資產負債表,並認為中國可能在暗中干預匯率。他引用中國央行行長易綱的話說,中國計劃保持自己的利率相對較高於發達經濟體,而較高的利率與匯率基本穩定,意味着中國國債收益率上升,資本流入,所以中國需要干預匯率以避免本幣升值。賽策將易綱傳遞出的信號解讀為:為了保持匯率穩定,中國不得不進行干預。他還發現,中國在人民幣升值時比在人民幣穩定或下跌時進行更多的干預。

3、中國應減少外匯儲備

賽策一貫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目前使用的外匯儲備充足率指標(RAM)。他認為,擁有經常賬戶逆差的國家實際上是需要更多外匯儲備的國家,與IMF當前的指導意見正好相反。為使美元更具競爭力,美聯儲應開始購買其他貨幣;而中國不應持有過多的外匯儲備。

在2017年發表於外交關係委員會(CFR)網站的一篇題為「危險的神話:中國需要2.7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的博客中,塞策認為,一個國家外匯儲備高於其短期外債規模可能有兩個理由:該國的經常賬戶存在逆差,或該國國內有大量外幣存款。而中國兩者都不符合,因而沒有理由保持如此之高的外儲規模(當年數據為2.7萬億美元)。 「全世界應該達成廣泛共識:中國即使燒掉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仍有將近2萬億,仍舊遠超任何外儲充足率的指標。」 不過他也指出,如果中國外匯儲備下降速度過快,仍舊值得擔憂。

中美於7月30日和31日在上海舉行的第12論貿易談判可被視作兩國貿易戰的轉捩點,由此雙方終於摸清了互相的底氣,不再給出不切實際的要求,並於4個多月後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Reuters)

第三大主題:中國的對外債權

關鍵詞:bond、debt、IMF、fiscal、creditor
根據數據統計,2020年賽策在Twitter上提及該議題約220次,平均每天提及1次。根據賽策Twitter中提及的關於該議題的內容,本文又歸納出以下2個次級議題/觀點。

1、作為債權國的中國需要讓步

賽策認為,為了恢復全球經濟平衡的可持續性,所有的債權人,尤其以相對較高利率放貸的債權人,有必要做出讓步。他分析說,中國認為其國有銀行大部分是私人放貸機構,而不是雙邊信貸機構,所以並不認可贊比亞、阿根廷等債務國家要求中國的政策性借貸債務進行重組。贊比亞、阿根廷等其他債務國家與中國的協調依舊存在困難,雙方之間需要有一個更好的機制來協調雙邊債務的重組。

2、中國應更加積極重組對貧困國家的債權,參與DSSI

賽策認為如果中國的三大貸款機構(國開行、進出口銀行和工商銀行)能同意安格拉到期債券的延期,中國在DSSI倡議下延期的債務總額有望上升。因為中國正在和安哥拉仍在就2021年到期貸款的償還問題進行談判,而安哥拉一直是DSSI的主要受益者。

賽策認為,安哥拉的還款困境說明DSSI的一個主要問題:中國通過各種組織貸款給非洲國家,這意味着有關「誰欠誰多少貸款」的信息是不完整、零散的。他還認為,中國的這個貸款戰略總體存在很大的風險,持有很難重組的鉅額債務。

就對華貿易關係,拜登政府和其前任一樣面臨巨大貿易逆差,且承受更大國內黨派壓力,而中國產業升級在「十四五」期間又將進一步提速,是以各界普遍認為,縱使白宮回歸理性,亦難更改中美貿易衝突愈發頻繁的趨勢。(Getty)

結論:

以上是賽策主要涉華觀點的摘要,未來他是否會在參與制定對華貿易、經濟政策時應用其觀點作為理論基礎,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未來,我們還將分析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兩位年輕的中國事務主任格維茲(Julian Gewirtz)、杜如松(Rush Doshi)等拜登政府的「知華派」官員。因為他們和賽策有共同的特徵包括:堅實的學術背景(都擁有博士學位),同為中國問題觀察家圈(China Watchers)中名人,並多次遊走於華盛頓的政府-智庫「旋轉門」;媒體曝光度較高,並且在社交媒體平台Twitter上相對比較活躍,有充足的學術論文、主流媒體撰文、社交媒體發言等公開資料可供研究。

本文作者: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國際數據與輿論研究中心
鄭程翰、林靜瑩、胡蓉、孫綺睿、宋凱、巫楠、肖佳宜、史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