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金投資新德里 印度爭當對華疫苗戰兵工廠
美國東岸時間3月12日上午8時半,美日澳印四國集團(Quad)首腦視頻會議即將召開。此際,新德里正洋溢着一種餘有榮焉的氣氛。但對印度來說,更重要的發生在3月10日,美國等國高級官員當天藉路透社披露,宣布將與印度簽訂融資協議,支持印度「加大」(boost)新冠疫苗產能,為諾瓦克斯,默克等美國藥廠分擔產能。這是美、日、澳等國對新德里自2月以來一系列訴求的正式回應。
印度代表曾在2月18日的視頻會上建議美、日等「盟友要為印度疫苗增產出力」,四國集團應「加緊努力,擴大全球疫苗接種規模,以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軟實力」。印方代表還稱「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產國」,「本國最宜擔此重任」。而今,新德里就在四國集團的「疫苗外交聯盟」裏扮演了期待的角色,其「確保四國聯盟關鍵疫苗市場安全」、「把中國趕出區域疫苗銷售」的作用,也在擔任某種近乎於兵工廠的任務。
美國眼中的印度角色
當然,相對於印度渲染的對華疫苗戰,注資的最大金主,即美國的想法可能是明晰的。當印度只看到中國時,美、俄等國早就把全球疫苗戰的口號打了出來,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指出,面對市場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的全球疫苗市場,各大集團之間已經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在歐盟、拉美等國選用俄羅斯疫苗,國際奧委會及全球五十多國選擇中國疫苗時,歐美西方大國也希望輸出更多產品。
從拉丁美洲到土耳其,中國疫苗正在成為各國各階層人士之間的受歡迎商品:
對拜登和華盛頓當局來說,美國已經在特朗普(Donald Trump)執政末期確立了疫苗訂購的計劃。美國已經預定了至少12億劑疫苗,也給三千多萬人完成了完整的疫苗接種。
雖然拜登當局在疫苗分發途中因為變異病毒的影響,不得不加速分發速度,導致計劃有些趕不上變化。但美國諾瓦克斯、輝瑞、莫德納和強生等23家藥物企業已經取得了美國《國防生產法案》的授權,可以在進貨、擴張產能等方面機宜行事。這意味着諾瓦克斯、強生等公司的產能缺口似乎可以在美國加速工業機器運轉後有驚無險地填補。
美國固然可以確保其疫苗接種計劃籌集足夠的物資,但此前拜登在1月與墨西哥總統洛佩斯(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的對話中,婉拒了後者的求援,導致中國與俄羅斯疫苗在此後打入該國市場,影響了美國的地緣政治地位。這一教訓讓美國有必要拉動產能,為西方藥廠爭取更多、更大的市場空間,並以此展示美國的全球領導力。
要打起疫苗外交,在美洲自顧不暇的美國就需要選擇印太地區的大企業作為合作伙伴。此前和默克、諾瓦克斯等公司早有合作關係,且存在過剩產能的印度血清研究所(SII)等公司就可以繼續為西方藥企加大產能。具備10億劑產能的印度企業因此可以在疫苗戰中為西方在東南亞、南亞乃至非洲的戰線上開動機器。
印度需要的是什麼
對印度來說,環顧新德里近期的遭遇和動向,美、日、澳的投資也是一大外交勝利。外界可以發現,印度的興趣在中印邊境對峙結束後就落在了輸出「印度製造」的新冠疫苗以及維持印度在西方的「民主國家」地位這兩點上。
誠如美、俄首腦所言,疫苗的確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重要戰場:
就前者來說,它不僅僅體現在印度已向鄰近的盟邦,如尼泊爾、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和緬甸等提供或銷售了680萬劑印度製造的阿斯利康和印度自研疫苗。它更體現了印度具備的新冠疫苗生產能力。包括彭博社在內的西方主流媒體認為,印度的醫藥能力正幫助該國在發展中國家獲得政治影響,更可抗衡中國。隨着印度總理莫迪又在3月1日注射了第一劑印度自研疫苗,還展示了注射證明,很多印度人因此大為自豪。
就後者而言,它則與自2019年11月以來的軍管克什米爾、印度農民示威,及此後的新德里百日圍城有關,隨着印度軍警和莫迪當局採取了包括斷網、抓捕活動家、暴力清場等手段,美國政府機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權威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等均在2020年報吿中批評「印度民主崩潰」、「印度是選舉制獨裁國家」,這讓以「最大的民主國家」自居的印度一方面不以為然,另一方面又頗為沮喪,而今,隨着基於「價值觀外交」的四國集團認可了印度的主張,還讓印度肩負重要的使命,這就讓新德里可以重新抖擻起來。
當然,西方世界給印度的投資終究是有限的,由於印度疫苗產業鏈條不齊全,整個產業的上游依然控制在歐美企業手中,因此其產能增效很大部分是依靠發達國家產能轉移而實現。美國等國的投資可能還會有部分以專利許可等方式呈現。
但無論如何,這對美國和印度而言都不僅僅是一場買賣。拜登和他麾下的官僚們希望儘快摘下口罩,以全民接種後「集體免疫」的成果展示美國的再次偉大。而印度身為美國全球疫苗戰兵工廠的新身份,也在印太地區點燃了全球疫苗戰的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