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參議院黨內領袖決裂 特朗普600字聲明宣示「政治回歸」
被美國參議院審理判定無罪後,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於1月16日發布了一則600多字的聲明,要求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下台。這標誌着離任的特朗普和參議院共和黨領導層走向決裂。通過這份聲明,特朗普將自己定位為共和黨應該選擇的「領袖」,正式揭開了下一階段共和黨領導權和路線之爭。
特朗普在聲明中攻擊78歲的麥康奈爾是一位「冷酷、陰沉、不會笑」的政客,缺乏政治洞察力、智慧、才能和性格。聲明開頭稱,有像麥康奈爾這樣的政治「領袖」掌權,共和黨永遠不會再次受到尊重或變得強大。聲明最後則暗諷麥康奈爾,共和黨不能繼續被「三流領袖」支配。特朗普還將麥康奈爾贏得第8個任期也歸因於自己,將共和黨2021年失去參議院控制權歸咎於麥康奈爾。
這種攻擊就是要徹底否定和抹黑麥康奈爾,包括他的妻子以及家族在中國的商業聯繫。而為了貶低麥康奈爾,特朗普在聲明中甚至不惜「抬高」民主黨,稱麥康奈爾只會被民主黨和其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玩弄於股掌之中。
從這份聲明也能看出,特朗普不會通過組建新的政黨來保持影響力,而是繼續留在黨內,通過攻擊黨內建制派,穩住政治基本盤。在聲明中,他明確將自己包裝成了共和黨的掌舵人,認定當前像麥康奈爾這樣「維持現狀的建制派」正在摧毀共和黨。
特朗普之所以對準麥康奈爾,一方面是因為麥康奈爾在參議院宣判後曾發表言語激烈的聲明和文章,強調特朗普對國會山暴動事件負有「事實上和道德上的責任」,存在「可恥的失職」。對此,特朗普聲明算是一種應激性反應;另一方面,特朗普下台後想要東山再起,就必須穩住基本盤,而攻擊共和黨建制派則有助於實現這一點。
這也符合4年前特朗普以一個政治素人爭取黨內權力的思路。更何況,現在他作為「前總統」已經積累了足夠的黨內影響力。攻擊建制派高層能夠持續獲得黨內民粹勢力和極端強硬派的支持。
共和黨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也和麥康奈爾等建制派的投機與無能是分不開的。在特朗普向最高法院和聯邦法院提名保守派法官、推動保守派提出的稅改方案時,麥康奈爾一直配合特朗普。所以,對於特朗普挑戰憲政紅線、充滿種族主義色彩的言行,麥康奈爾又不得不保持遷就和容忍姿態。
2020年大選後,麥康奈爾未能儘早有力反駁特朗普團隊有關選舉舞弊的虛假指控和陰謀論。在針對特朗普的二次彈劾案審判中,麥康奈爾雖然認定特朗普有責任但又在判決中投下了反對票。這都體現了麥康奈爾投機的一面。正是這種投機讓掌權的共和黨建制派錯過了壓制右翼民粹主義的最佳時機。
麥康奈爾或許指望温和派共和黨人在下一屆國會選舉選舉中獲勝,但是從彈劾案審判投票來看,温和派在共和黨當中並不佔主導地位,他們同特朗普的決裂還不足以消除特朗普的負面影響。根據YouGov聯同《經濟學人》在2月6日至9日進行的民調結果,87%的共和黨人支持特朗普,而麥康奈爾在黨內的支持率僅為36%。大多數共和黨選民仍然希望特朗普扮演領導角色。特朗普在國會和基層中仍廣受歡迎。
這是共和黨建制派或温和派面臨的現實。現在,特朗普旗幟鮮明地攻擊黨內領導層,用心非常明顯,就是要宣揚自己在共和黨當中的領導地位。特朗普在聲明中明確提到,共和黨需要一個充滿活力、強大、深思熟慮和富有同情心的領導層。
雖然特朗普仍然面臨刑事和民事方面的法律挑戰,但他的影響力短期內很難消失,他背後的選民基本盤也不會變化。極端右翼、民粹主義仍會影響黨內議程。
以眾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為代表的國會議員,堅持繼續走特朗普路線,以便奪取國會席位和行政權力。而以霍利(Josh Hawley)、克魯茲(Ted Cruz)為代表的極端派和蓬佩奧(Mike Pompeo)為代表的投機右翼勢力,都希望繼續利用特朗普基本盤,為2024年大選繼續力量。
但特朗普家族已經明確稱共和黨為「特朗普共和黨」,也希望能夠延續家族政治的「輝煌」。特朗普這份聲明也在暗示他會「歸來」,包括支持那些擁護「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初選候選人競選席位。而以麥康奈爾為代表的建制派和以羅姆尼(Mitt Romney)和柯林斯(Susan Collins)為代表的温和保守派,要想對抗以上這些與「特朗普」捆綁的勢力,絕非易事。
這也意味着共和黨持續走向分裂。而只有共和黨持續分裂,特朗普這樣的極端人物才有可能繼續利用民粹主義、反全球化和反建制潮綁架共和黨和掌控權力。這就是現在的共和黨所面臨的艱難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