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首次外交政策演講 美國回歸大國理性軌道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月4日在美國國務院發表了上任後首次外交政策演講,主題是「美國在全球的地位」(America's Place in the World)。
在演講中,拜登稱自己要傳遞給全球的信息就是「美國回來了。」之後,他談到了具體的外交議題,比如日前緬甸發生的政變、俄羅斯以及俄羅斯反對派納瓦利尼(Alexei Navalny,又譯納瓦爾尼)被逮捕、應對中國、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暫停從德國撤軍、也門局勢以及難民入美等。
在這些議題上,拜登基本上是重申了過去一段時間他和團隊的表態和立場,並無新意。但這些看似無太大突破的表述恰恰代表了美國正在回歸到理性的軌道上來。拜登很清楚美國作為大國的地位和立場。
大國責任
比如拜登提到的與俄羅斯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是從軍事層面對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時期政策的修正。2019年,美俄《中導條約》失效後, New START成為兩國間唯一軍控條約。拜登上台後一周便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同意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有着重要意義。
拜登對待俄羅斯的態度與特朗普不同:
作為全球兩大核大國,美俄都致力於削減核武器的數量,是增強美俄之間戰略穩定、避免兩國陷入核軍備競賽的舉措。從全球來說,這符合國際社會尋求美俄削減核武器的訴求,有助於維持全球戰略穩定。與特朗普不斷退群破壞大國戰略關係穩定相比,拜登很清楚美國大國責任之所在,以此給全球做出了大國表率。
同樣,拜登上台後迅速簽署行政命令,重返巴黎氣候協議和世界衛生組織等,說明美國回歸多邊主義的框架之下,也是美國大國義務的表現。
修復盟友關係
拜登在演講中還提到了修復與盟友的關係,稱自己已經與加拿大、墨西哥、英國、德國、法國、北約、日本、韓國和澳洲等國領導人通話,「開始重新養成合作的習慣,並重建過去四年來由於忽視和濫用而萎縮的民主同盟的肌肉」。拜登認為,「美國的盟友是我們最大的資產」。
此前,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1月29日在談及美國如何應對挑戰時提到要「投資盟友,重振聯盟」。1月2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通話,探討了「修復、重振和提升美歐關係雄心的途徑」。1月27日,他在首場記者會上表示:「我們需要團結盟國和夥伴,以應對當今時代的巨大挑戰。」
這與特朗普政府時期單打獨鬥甚至不惜與盟友交惡(比如貿易戰、要求盟友承擔更多的軍費等)的做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盟友是美國大國地位的體現,拜登甫上台便重視盟友、要召開民主國家峰會,是讓美國外交回歸到「正常狀態」,展現美國的全球領導力。
與中國「競合」
中國是拜登難以迴避的議題。在演講中,拜登稱中國是「我們最嚴峻的競爭對手」(our most serious competitor)。此前,布林肯和沙利文在公開場合都曾稱中國為「挑戰」。1月27日,布林肯還稱「中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與特朗普政府時期將中國看成是「戰略競爭對手」一樣,拜登政府認識到了中國崛起和中美關係的重要性。
但與前任全面打壓中國、謀求與北京脱鈎不同,拜登認為「當符合美國利益時,我們準備好與北京合作」。布林肯2月1日也表示:「美中關係中有對立的方面,當然也有競爭的方面,而且也有一些合作的方面。」1月27日,他也認為:「儘管近期兩國關係中競爭對抗性加強,但依然將在包括氣候變化等共同關注的領域保持合作。」這說明,拜登政府更為強調與北京的「競合」。
當然,拜登認為與北京合作與盟友的態度也有關。拜登呼籲盟友一道對抗中國,這種冷戰式的做法並不一定為盟友所接受。1月2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的演講中表示,反對歐洲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之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在論壇上發出警吿,「中國不會像蘇聯那樣崩潰」,如果任由中美惡化成「全面」對抗關係,那麼疫情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就將無法解決。
拜登對與中國的合作並不陌生: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2月4日以視頻形式參加智庫大西洋理事會舉辦的活動時表示,如果歐洲與美國聯手對抗中國,將導致「雙方衝突的可能性最大化」,而中國將減少在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的合作。
美國盟友並不願意因為價值觀或者意識形態而與北京割裂,這一點,拜登恐怕也是心知肚明,完全地對抗中國並不現實。
同時,拜登認為,美國要更好地競爭,「必須先處理好國內問題,之後與盟友聯手,在國際社會佔有一席之地,並重建美國的信用與道德權威」。布林肯2月1日也強調:「我們都必須能夠處在優勢地位而不是弱勢地位來與中國打交道。」沙利文則認為,應對中國及美國所面臨的其他各種挑戰,美國必須「先整理好自家屋子」,恢復受疫情影響的國內秩序。特朗普時期很多時候是將美國國內的問題歸咎於中國,拜登現在認識到美國內部的問題是一種「進步」。
拜登上台後的一系列動作,對內,重點是抗疫、恢復經濟,「百日口罩令」、不再使用「武漢病毒」「中國病毒」這樣的說法、推進疫苗接種等,是尊重科學的做法。對外,重點恢復與盟友的關係、重返多邊組織、與中國合作等,正在糾正美國是全球秩序破壞者的角色。這些是美國的當務之急, 同時,也是美國理性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