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造就寶藏之地 格陵蘭實現獨立夢指日可待?|地理看世界
每當位於地球偏遠的東北角、總人口不足6萬的格陵蘭島出現在新聞頭版,對於世界其他地區民眾而言幾乎都意味着噩耗。最近的一輪媒體熱議,便源於今年8月發布在科學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的最新研究結果——在全球暖化影響下,2019年格陵蘭島融冰的規模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科學家表示,5,320億噸的融冰量很可能是過去幾世紀甚至一千年間最嚴重的。但這則令人驚恐的消息對於格陵蘭及其居民而言卻是件好事。
格陵蘭「獨立夢」
作為世界上除澳大利亞外最大的島嶼,有着約216萬平方公里佔地面積、5萬6千人口的格陵蘭還是世界上人口最稀疏的地方之一。雖然格陵蘭是丹麥領土,但卻有獨立的議會進行自治,並在丹麥議會享有兩個議席,然其涉外事務仍由丹麥掌管。其官方語言亦在2009年從丹麥語變成了格陵蘭語(Greenlandic)。事實上,以來自北美大陸的因紐特人(Inuit)為原住民的格陵蘭雖在中世紀兩度被冰島和挪威殖民,但還是享受了幾百年的獨立地位,直到18世紀,歐洲國家在傳教運動驅使下再次涉足這個冰雪覆蓋的領地。1721年,格陵蘭正式成為丹麥統治下的領土。
2008年,格陵蘭居民通過全民公投,以75%的贊成票正式實現了自治。而格陵蘭的獨立派進一步立下了2021年——丹麥統治的300周年實現獨立的目標。
現在看來,2021年就獨立的願望顯然已經落空。有着世界總量四分之一的龐大稀土資源儲備、以及豐富的黃金、紅寶石、鈾、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的格陵蘭無疑是一塊「寶藏之地」,但冰川雪原卻又遏制了將潛能發揮出來的能力。北極圈的嚴寒環境,使得格陵蘭每年只有短短三個月才允許勘察開採等工作,資源開發從前期勘察到產出,周期極其漫長。人口少、經濟自主性不足,多重因素導致格陵蘭經濟幾乎完全依賴漁業和丹麥政府每年的補貼——這筆高達3.9億丹麥克朗(即5億港幣)的補貼幾乎是格陵蘭政府總公共開支的一半,如此一來獨立自然無從談起。
對於抱着獨立夢想的政客和當地的一些民眾,吸引外部投資成為不可避免的路徑。但好消息是,在這方面格陵蘭確有不少資本。
地理位置優越
由於地處北冰洋和大西洋、歐洲、北美以及俄羅斯之間,歷史上格陵蘭就戰略地位不凡。冷戰時期,由於北冰洋是美蘇之間最短路線的途經之地。當時,西方媒體曾無數次想像和描繪過蘇聯潛艇部隊從北冰洋發動導彈打擊的情景。「冰冷的北冰洋水面下,數艘潛艇潛伏待命,突然間,十餘枚導彈衝破水面,騰空而起,向目標飛去……」
為了防止噩夢實現,格陵蘭成為了美國監控蘇聯洲際導彈發射的重要前哨。除了建立彈道導彈預警系統,美國更在60年代秘密建設了核導彈發射基地。考慮到若是從美國本土直接發射洲際導彈,其距離長達8,000多公里,而格陵蘭與蘇聯之間的距離大約只有其一半,加上厚厚的冰層作為基地的天然屏障,這裏成為在核戰爭爆發的緊要關頭、出其不意的對蘇聯發起核打擊的。
現代「淘金熱」?
但冷戰結束後,格陵蘭的地理位置以及厚厚的冰川一時失去了重要性,但全球暖化的加速改變了這一局面。
作為北冰洋地區的一部分,格陵蘭島是全球暖化影響之下、融冰最嚴重的區域(南極及全球各地的高山冰川均在其後),為每年全球海平面上升貢獻了四分之一的「功勞」。而喜歡溫暖氣候的格陵蘭海藻則迅速在冰面生長,進而減少冰面能夠折射的陽光。加上從低緯度地區帶入的大量煤煙覆蓋在冰面,導致黑化了的冰面大量吸收太陽的熱能,嚴重加劇冰層融化的速度。這種「黑冰」效應,造成格陵蘭島的冰層比科學家此前預期更快的速度消融。
這個環保分子眼中的噩耗對於格陵蘭卻是前所未有的機遇,這意味着冰層下的石油氣以及其他稀土資源的開採可行性大大提高,而過去被資源儲備吸引又因投資周期過長而止步的外國資本自然不會放過這一機會。除了早就曾派出官員考察的中國外,希望找到俄羅斯外第二大石油氣資源供應方的歐盟也虎視眈眈,商業開採的可能亦變得指日可待。
2019年,《華盛頓郵報》爆料稱,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白宮顧問認真討論購買格陵蘭島一事。格陵蘭政府雖立刻聲明「不賣」,丹麥前首相更直稱其為「愚人節笑話」,但特朗普不了了之的「買島計劃」,卻反映了格陵蘭這一寶藏之地的重要性。
同年6月,美國和格陵蘭就未來在礦產領域合作簽署備忘錄,計劃共同資助一項格陵蘭西南部3,000平方公里的高光譜影像調查,來勘察冰層下的各類礦物——尤其是稀土資源。而這些在電動車、風力渦輪機和軍工等高科技領域至關重要的稀土資源目前被中國主導,70%由中國開採,經中國加工的比重則更大。
格陵蘭的資源庫,連帶其在全球的戰略價值,毫無疑問是使其實現經濟獨立的決定性武器。
格陵蘭比目魚、融冰旅遊熱
不過,融冰帶來的經濟機遇不僅僅是資源開採的可能,還有隨之興起的融冰旅遊熱。一個名為伊盧利薩特(Ilulissat)的格陵蘭西部城市成為了旅遊熱點,在這裏,遊客可以觀賞到世界上移動最快的雅各布港冰川(Jakobshavn glacier),目睹這個冰石從龐大的冰體分裂、滑入冰河,又緩緩匯入海洋的景觀。
瑞士科學家Konrad Steffen說:「當你站在那,你能看見冰在你的腳下移動,(這個冰川的運動)就是如此之快。」
在近些年熱烈的全球暖化宣傳運動之下,這個全球暖化的最生動寫照、以及地球和人類未來圖景的昭示,成為伊盧利薩特的酒店經營者、投資者以及各地的旅行社而言的最佳噱頭。除了以往常見的來自歐洲、北美的遊客,愈來愈多的中國人也加入遊客大軍,在旅遊旺季,遊客有時甚至比整個伊盧利薩特市的居民還多。
當地一位名為Paneeraq Fleischer的超市經理表示,一到夏天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狀況,他們很難招到人手。一些餐廳和超市甚至開始引入菲律賓的工人來彌補缺口。
此外,島上的招牌出口魚類——在高緯度的寒冷海域棲居的格陵蘭比目魚,也在冰融之下為該地帶來更多收益。近年來由於河上冰量的減少,當地的漁夫開始放棄只能裝幾百公斤魚的雪橇,轉而用能裝載多達兩噸魚的船運送魚類,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加上過去十年來比目魚價格增長了兩倍,在人口不過4,500的伊盧利薩特,每年僅魚類的產出價值就達630萬港幣。
礦物開採、旅遊業及漁業的潛能和增長,讓脫離丹麥的經濟補貼、實現經濟獨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願望。民調反映的當地民眾對實現獨立的看法,結果參差不齊,支持獨立的比重有的達64%,有的則只有38%,但在政界的呼聲顯然很大。目前在格陵蘭議會擁有最多議席的兩大黨——前進黨(Siumut)以及因紐特人共同體(Inuit Ataqatigiit)均為獨立派。但即便是格陵蘭支持統一的建制派,也把資源開採作為核心政策,努力推動經濟自給。
對於格陵蘭島的民眾來說,全球暖化的加速到來,無疑是推動獨立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