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富仲重提骨幹領導 越共在十三大前的四大變化
1月16日到17日間,越共十二大第十五次會議在48小時內迅速結束了。這場原定三天結束,實際只耗時一天半的大會決定了越共十三大和此後第十五屆國會(即人大)的具體人事安排。
到1月18日,越南前外交部官員、外交學者黎洪和從河內消息人士處取得「非官方但可信」的高層人事變動消息,該消息同日被英國廣播公司(BBC)越南頻道等轉載。據該消息。阮富仲將留任越共總書記一職,阮春福將升任越南國家主席,現任越共中央組織部部長范明政將接任總理,越共河內市委書記王廷惠將接任國會主席。
在阮富仲之下,以下八人將成為河內日後不容忽視的角色:
1月17日時,越方還強調此次大會審議並推薦了「四名黨十三屆(即越共十三大期間)」的「骨幹領導」(越語Lanh dao chu chot,也作「領導骨幹」、「主要領導」)人事職稱,這一系列風波在觀察家眼中很快呈現出四點不同以往的細節。
高齡幹部的舞台
首先,現年77歲的阮富仲如按傳聞所述,第三次擔任越共總書記一職,這對於越共黨章無疑是一大突破。如果說2016年時的越共十二大時,當時72歲的阮富仲已經突破了當時越南共產黨關於「65歲的領導人都要退下來」的規定。那麼此次越共如繼續這一安排,越共極有可能在十三大期間修改黨章,為阮富仲為首的高齡幹部繼續留任創造條件。
在十三大將近之際,河內上空也籠罩着緊張的氣氛:
對越方來說,阮富仲繼續留任的理由是充分的。根據越南坊間及官方言論,其中包括三點主要原因。
其一,是原先有望晉升的原河內市委書記黃忠海表現不佳,與其配合的市人民委員會主席阮德鍾甚至參與盜竊國家機密案件;其二,是越共中央發現當下仍缺乏「精通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又有能力帶領黨和人民在革新年代開拓進取的優秀候選人」;其三,則是阮富仲在擔任國家主席、總書記期間「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保持樸實的工作作風。對於其親屬也約束有加」,這使得越南民眾對其接受度相對較高。
其次,相對於77歲的阮富仲繼續在越南的政治舞台上活動,越方很有可能會針對「首次當選政治局委員的年齡不能超過65周歲,再次當選的年齡不得超過67歲」的限制加以調整。雖然范明政、王廷惠兩人分別為63、62歲,不受這一現狀約束,但現年67歲的阮春福則不然,他正好處於這一限制的邊緣。
河內的政令難行已有歷史,幸而在阮富仲施壓下,河內輕軌2A線將在近期交付使用:
從2020年5月以來,越共即討論並通過了十三屆中央委員會人選的標準,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個別候選人的年齡例外原則。考慮到阮富仲本人也在1月17日的會議上指出,稱越共十三大期間「將有些同志第一次因特殊情況進入中央委員會」。這也意味着阮富仲、阮春福二人可能只是越共革新、調整中的部分細節。
南北之外再無四駕馬車
再者,從目前披露的消息顯示,越共高層可能已經不再拘泥於所謂「南北平衡」,除阮富仲系河內周邊出身外,阮春福、王廷惠和范明政均出身越南中部尤其是中北部地區。這種安排也徹底打破了長期以來外界基於越南舊有的「四駕馬車」政治體系的慣性而得出的「南北名額對等」、「南北權力平衡」等默契。
不可否認,在越共十二大之前,此前越南黨、政、國會、祖國陣線四條路線下的「四駕馬車」一直保持着南北各佔兩席的權力分配狀況。這讓外界因此形成了思維定勢,以為擔任總書記的大多是北方人,而南方出身的人則大多擔任總理。國家主席和國會主席兩個職位也是由南北雙方分別擔任。但考慮到河內早已在2018年後逐漸確立了核心機制,並逐漸在峴港、胡志明市和河內等地區實施了黨政合一、區域合併、精兵簡政等策略。這意味着越共在三年多的調整之後,可能已經逐步打破了地方的門戶之見。
最後,當阮富仲重新談及「領導骨幹」這一稱呼時,這個首次見於2019年5月14日,用以在阮富仲住院期間處理河內主要政務的機制的再次出現,也讓外界有必要進一步確認,河內的政治環境已不太可能出現「四駕馬車」、「四根支柱」之類的反覆。按越南官方媒體的提法,這一系列領導人的優先級高於「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以及國會、政府領導人」。僅在總書記、國家主席之下。
此前,阮富仲早已責成越共中央辦公廳「主動與各職能機構緊密配合」,進而為「領導骨幹」提供參謀和安排工作,以確保各項活動得以高效運轉,這種「確保領導管理工作獲得最大效果與效力」的行為方式也展示了河內在「經濟、文化、社會、國防安全、對外、黨建和反貪反腐」等各行動高度集成後的運轉效率。
不可否認,就越南的國情來說,總書記和國家主席由一個人長期同時擔任可能仍是特殊情況下的臨時安排。在越共內部人力資源充足、競爭激烈且具有長期的分工配合傳統的情況下,年事已高且健康不佳的阮富仲或許可以讓後續梯隊跟上。但無論如何,這一切都要服從於越南正在聚合的高層核心。